富鋰恆星

富鋰恆星

富鋰恆星位於銀河系中心附近的蛇夫座方向,位於銀河系盤面以北,距離地球約4500光年。

2018年8月7日,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科研人員為首的團隊依託大科學裝置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一顆奇特天體,它的鋰元素含量約是同類天體的3000倍,絕對鋰豐度高達4.51,是人類已知鋰元素豐度最高的恆星。這一重要天文發現於台北時間8月7日凌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上線上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富鋰恆星
  • 發現者: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科研人員為首的團隊
  • 發現時間:2018年8月
  • 位置:銀河系中心附近的蛇夫座方向
  • 與地球距離:4500光年
發現經過,形成原因,

發現經過

2018年8月,以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科研人員為首的團隊依託LAMOST發現一顆奇特天體,其鋰元素含量約是同類天體的3000倍,是人類已知鋰元素豐度最高的恆星。
國家天文台博士閆宏亮、研究員趙剛和施建榮等人在取得這一發現的同時,與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的科學家合作,對這顆奇特恆星開展了深入研究,發現這顆恆星的鋰元素很可能來自恆星內部的一種特殊的物質交換過程。他們還結合美國自動行星搜尋者望遠鏡的高解析度光譜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最新的原子數據,通過模擬再現其內部經歷的變化,從而對這顆恆星的鋰元素豐度給出合理的解釋。

形成原因

富鋰恆星的發現改變了人類對天體中鋰元素的認知,將國際上鋰含量觀測極限提高了一倍,同時在理論上對鋰元素合成和現有恆星演化理論提出了獨樹一幟的新觀點。閆宏亮博士提出的新觀點解釋了這顆恆星是如何通過自身來形成鋰的。此前傳統理論多認為恆星鋰元素的獲得是通過吞噬其他恆星,但也有理論證明鋰可以形成於恆星內部,但由於鋰元素不耐高溫,所以即使形成了也很快就被消耗掉。
科學家們假設了一種不對稱對流,就是恆星的物質從外向內運動的時候速度慢,從內向外運動的時候快。這種速度不一樣的對流使得用來形成鋰的物質可以從內部被迅速帶到外部,因為巨星內部經常有從外到內再從內到外的對流,在溫度較低的區域轉化成鋰,從而避免被高溫破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