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鉤系統,首次實驗,冷足行動,影視作品,
天鉤系統
暱稱“天鉤”(Skyhook)。該系統涉及到使用整體型降落傘背帶和一個帶有附加升力線的可自動膨脹式氫氣球。MC-130E利用機頭上的V-形架將降落傘背帶嚙合並用捲軸捲起。在白天,利用升力線上的紅旗引導飛機回收,夜間則利用升力線上的燈光。恢復工具包被設計為回收一至兩人。
該系統是由小羅伯特·愛迪生·富爾頓於1950年代初為中央情報局開發的。該系統是從一個美國與英國軍隊在二戰期間使用過的類似系統演化而來。早期的系統未使用氣球,而是需要被營救人員在地面立起兩根中間有繩索的高桿子。再由一架飛機,通常是C-47“空中列車”,拖著一根套索低空飛過,將地面人員鉤走。
1950年,實驗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和空軍的主導下開始。富爾頓利用一個氣象氣球、尼龍線和10-15磅的負載做了許多次實驗,最後探索出了一套可靠的回收流程。
富爾頓讓自己的兒子將整個試驗過程拍攝下來,然後帶著照片找到了海軍上將路易斯·弗洛雷斯,並讓他相信該方案可以很好的解決地面人員的緊急回收問題。富爾頓被弗洛雷斯上將介紹給了海軍研究辦公室(Office of Naval Research,ONR),並最終拿下了ONR空中計畫部的研發契約。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富爾頓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埃爾森特羅進行了更為精密的實驗。他在沙漠中使用美海軍的P2V“海王星”進行了大量回收實驗。他逐漸增加被回收物體的重量,直到尼龍線斷裂。最後他們採用了一種測試強度為4000磅(1800公斤)的編織尼龍線。另一個重大難題是如何確保尼龍線與飛機牢固連線的裝置,也被稱為“天錨”,富爾頓最終解決了這個問題。
1958年,富爾頓空中回收系統,或稱為“天鉤”,最終成型。系統的地面部分包括一個便於空投的背包,其中有回收用的必要設備:背帶,連線背帶的一條500英尺(150米)長的高強度尼龍編織線,一個攜帶型氦氣充氣瓶,還有一個飛船形狀的氣球,在氣球飄起後會將繩索拉直,便於飛機勾住目標。該系統的空中部分,飛機機頭會安裝一個30英尺長、70度角分布的V-形架,回收時飛機向浮空的繩索直飛過去,繩索上425英尺(約130米)的地方會有一個用作標記的發亮膠帶。當機頭上的V-形架捕捉到繩索時,氣球會被釋放,而一個彈簧觸發裝置(天錨)會保證繩索與飛機的連線。在繩索在機身下被拉成直線後,機組人員就用J型鉤將其勾住並放在絞盤上,將被回收的人或物品拉上飛機。
富爾頓第一次使用了一個假人來進行實驗。隨後,他使用了一頭豬(豬有接近人類的神經系統)。豬在被回收的途中,其飛行速度達到了125英里/小時(200公里/小時)。豬在登上飛機後沒有受傷,但處於迷失方向的狀態。恢復後暴躁的豬開始攻擊飛行人員。
在整個實驗中,豬所經歷的加速度為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