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位於通山腹地的“浮油街”是方圓幾十公里農副產品的聚散地,當地千畝沃野,物產豐富,現在的“富有”即由過去的“浮油”諧音而得名。“浮油”街上住著百餘戶人家,生意十分紅火,尤以幾家油麵鋪享譽通山縣城。當時縣城商販、官宦人家都到“浮油街”成批購進油麵。“浮油油麵”以當地小麥手工石磨磨成粉,調以適當麻油或菜油、鹽等。通過發酵,手工搓揉成條,上架拉絲製作而成,外型纖細、圓潤,味道鮮美,耐煮耐儲,氣味芳香,油而不膩,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吃飽了還想吃兩碗凡吃過“浮油油麵”的人都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