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克羅尼西亞冢雉

密克羅尼西亞冢雉

密克羅尼西亞冢雉(學名:Megapodius laperouse):是一種大中型鳥類,體長30厘米,體重275-455克。體羽大多深棕黑色。頭部比身體的羽毛要淺淡些,有一個淺灰色的短羽冠,鳥喙黃色,臉頰裸露部分紅色,暗黃色的腿和腳很大。

棲息地是茂密的森林。雜食性,在森林地面吃各種各樣的食物。生性害羞和神秘。可在小樹上棲息和短距離飛行,飛翔能力弱,不能長途飛行。善長賽跑,速度快很難追趕上。密克羅尼亞冢雉是冢雉屬唯一使用火山熱孵化鳥卵的物種。在群島沿海的海岸的傳統地點築巢,卵埋在沙灘、湖岸和河岸上,由地熱輻射加熱孵化,成鳥不孵卵。

分布於帛琉、北馬里亞納群島關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密克羅尼西亞冢雉
  • 拉丁學名:Megapodius laperouse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雞形目
  • 冢雉科
  • :冢雉屬
  • :密克羅尼西亞冢雉
  • 亞種:2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Gaimard, 1823
  • 英文名稱:Micronesian Scrubfowl
  • 英文名稱:Marianas Scrubfowl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密克羅尼西亞冢雉是一種大中型鳥類,體長30厘米,體重275-455克。外觀羽毛大多是深棕黑色。它的頭部比身體的羽毛要淺淡些,有一個淺灰色的短羽冠,鳥喙黃色,臉頰裸露部分紅色,暗黃色的腿和腳很大。

生活習性

棲息地是茂密的森林。雜食性的,在森林地面吃各種各樣的食物。生性害羞和神秘,但可在小樹上棲息和短距離飛行,不能長途飛行。善長賽跑,速度快很難追趕上。
密克羅尼亞冢雉是冢雉屬唯一使用火山熱孵化鳥卵的物種。在繁殖季節,東南季風剛剛來到之後,雌鳥堆積大堆的碎片,在其中放置鳥卵。有些雌鳥會把鳥卵放在同一個土堆里。然而,雌鳥一般會使用相同的土堆不止一次,並與不同的雌鳥交換使用。卵在1-2個月後就會孵化出小鳥,小鳥早成性,出殼後就會攝食草芽和昆蟲。

分布範圍

密克羅尼西亞冢雉仍然生存在馬里亞納群島上,經常出現在該地區的低地和離島的灌木叢中。在生存的較大的島嶼上,可以在內陸較高的地區找到。該物種曾經記錄分布於Asuncion、Agrihan、Pagan、Aguijan and Alamagan諸島上。在塞班島天寧島仍然有殘餘種群零星分布,也出現在群鳥的一些小島上,但在羅塔島已經滅絕。
分布於帛琉、北馬里亞納群島(美國屬地)、關島(美國屬地)。
密克羅尼西亞冢雉分布圖密克羅尼西亞冢雉分布圖

亞種分化

密克羅尼西亞冢雉(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密克羅尼西亞冢雉指名亞種
Megapodius laperouse laperouse
Gaimard, 1823
2
密克羅尼西亞冢雉帛琉亞種
Megapodius laperouse senex
Hartlaub, 1868

保護級別

據估計至2000年,只有2000-2500隻生存。分布於帛琉和北馬里亞納群島的未受人類干擾的島嶼上。據報導,2010年後又有少量密克羅尼西亞冢雉重新重返塞班島。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