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寄題榮州祖元大師此君軒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山谷集》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黃庭堅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寄題榮州祖元大師此君軒1
王師學琴三十年,響如清夜落澗泉2。
滿堂洗盡箏琶耳,請師停手恐斷弦。
神人傳書道人命,死生貴賤如看鏡。
晚知直語觸憎嫌,深藏幽寺聽鐘磬3。
有酒如澠客滿門4,不可一日無此君5。
當時手栽數寸碧,聲挾風雨今連雲。
此君傾蓋如故舊6,骨相奇怪清且秀。
程嬰杵臼立孤難7,伯夷叔齊採薇瘦8。
霜鐘堂上弄秋月,微風入弦此君悅。
公家周彥筆如椽9,此君語意當能傳。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響如”句:琴曲中有《三峽流泉》、《幽澗泉》等。
- “神人”四句:言祖元精於相卜,為人算命,能預卜禍福貴賤,後知直言易犯忌諱,遂深居佛門。道,說,預卜。
- 有酒如澠:形容酒多,語出《左傳·昭公十二年》。澠,古水名,源出臨淄。
- “此君”句:語出《世說新語·任誕》,見注1。此謂竹與人親,宛如故舊。
- 傾蓋:兩車相遇,雙方交談,故車蓋相併而稍有傾斜。《史記·鄒陽傳》引諺:“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 “伯夷”句:伯夷、叔齊為商朝孤竹君二子。入周后不食周粟,採薇而食,終至餓死。
- 周彥:王庠,字周彥,祖元從弟,蘇軾兄婿。
白話譯文
祖元大師學習琴技二十年,他彈琴時,那琴聲就如夜間山中澗水泠泠。
祖元大師彈琴之肘,琴音美妙,聽者一洗往日的箏琶聲;眾人因怕把琴弦彈斷,請祖元大師到此停手。
祖大師為人算命,預卜人的復活貴賤,就像在鏡中看物一般,無不清楚明白。
祖大師後來知道直言直語常常會招致憎惡和嫌棄,因此他深居佛門,聽那鐘磬之聲。
他的酒非常多,故而終日賓客滿門,當然“此君”也在行列之中。
他當時栽的小小竹子,現在已經長得很高大,可上接雲霄,每當風雨之時,那風吹竹桿雨打竹葉的聲響不絕於耳。
竹子與人相親,就如同好友故舊於路上相遇,傾蓋交談,那竹子長得修長,有一股清秀之氣。
竹子就像那為了立孤而先後赴難的程嬰和公孫杵臼一樣,就像那寧肯餓死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一樣耿介堅貞,勁節挺立。
在霜鐘堂上賞月彈琴,微風拂過,竹葉沙沙,好像在小聲說話一般。
你的從弟周彥文章寫得好,是大手筆之人,他定能把竹子的話語寫出來,使之流傳。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元符二年(1099年),時黃庭堅在戎州,曾與戎州之北的榮州王庠及其從兄祖元和尚有過交往,此詩即山谷題祖元的此君軒。黃庭堅於1101年(建中靖國元年)遇赦返還,祖元曾遠從榮州追送於“滬之江安綿水驛”,由此可見他們在蜀地交誼之深。祖元在寺種竹,將他的居室命名為“此君軒”,《晉書·王徽之傳》:“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或問其故,徽之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耶!’”祖元因此而命名,黃庭堅因祖元“此君軒”建成而受邀寄題此作。
作品賞析
整體賞析
這首詩結構多層次,既要歌頌祖元琴藝之精,又要考慮到題目“此君軒”,不能不寫到竹,歌頌祖元,除琴藝外,又不能不寫到祖元胸襟和人品的高超,同時也不能不涉及到祖元的行業,層次複雜,要安排得當,頗不易著墨。這首詩頭四句即寫祖元大師琴藝之精,開頭就說“王師學琴三十年”,因為有三十年的琴藝,所以才能達到“響如清夜落澗泉”的效果,黃庭堅常以“夜落澗泉”歌頌琴藝,如《西禪聽戴道士彈琴》便以“幽泉落澗雨瀟瀟”讚美戴道士的琴藝高超,“滿堂洗淨箏琶耳”是說民眾習慣聽俗樂,現在來聽清雅的古琴,必須把那習慣聽嘈雜的耳朵洗個乾淨,才能欣賞古琴的雅韻,李肇《唐國史補》卷下:“於頗令客彈琴,其嫂知音,曰:‘三分中一分箏聲,二分琵琶,絕無琴韻。’”黃庭堅在這裡就是用這個故事來歌頌祖元琴藝的。彈到琴曲高妙之處,都希望祖元停手,恐怕琴弦斷了,以後再也聽不到這樣古雅的琴曲了,這是從反面襯托祖元琴藝之高。緊接下面四句是敘述祖元的為人及其行業,原來祖元通曉星象和占卜之術,曾以看相算命為生,由於直語觸犯了人家的忌諱,所以托跡“深藏幽寺”,種竹撫琴,古代高人有以占卜為業的,如漢代嚴君平,魏晉時期管輅等。九至十二句敘述祖元好客高雅,雖然“深藏幽寺”,但為人仍很豪爽,常“有酒如澠”以招待許多客人,當時在“此君軒”種竹,高不過數寸,然而此時長到連雲之高,挺拔能承受風雨。下面四句再重複寫竹,由於作者也與竹有深厚的感情,因此一見此竹,便有傾蓋如故的友誼。而竹子在祖元精心的培育下,長得骨相奇怪清秀,於是用了兩個典故。一是“程嬰杵臼立孤難”,這個故事見於《史記·趙世家》,程嬰為了要把趙氏血脈延續,與公孫杵臼精心計畫,由程嬰將他自己的兒子交給公孫杵臼來喬裝,結果屠岸賈殺了程嬰的兒子,然後程嬰逃到山中把趙氏孤兒趙武撫養長大以報仇,這是藉此典來夸竹之有勁節,能錯節盤根,在最艱苦的情況下也要使自己的幼苗筍子頑強地成長起來。
“伯夷叔齊採薇瘦”,是用孤竹君二子伯夷與叔齊兩弟兄寧願採薇而食,乃至餓死,也不食周粟的故事,用以形容竹子的清瘦和勁節,同時孤竹又切合了詠竹,一語雙關,筆墨十分精煉,所以《苕溪漁隱叢話》說它“此雖多用典,善於比喻,何害其為好句也。”十七、十八兩句再度以琴出現,與開頭四句相呼應。“霜鐘堂上弄秋月”,霜鐘,堂名,蔡邕琴曲《秋思》曲之一,古人認為鐘聲在霜後特別清越好聽,因此善琴的祖元以“霜鐘”來為其堂命名,黃庭堅作此詩時,發揮了高度的想像力,想像祖元這時該在霜鐘堂上上月,低吟的微風像送著清越的琴韻,竹子聽著琴韻會感到十分高興。詩到了這裡,竹子、琴韻、月光已經融合在一起,交織出一幅恬美的圖畫。最後兩句:“公家周彥筆如椽,此君語意當能傳。”王庠字周彥,《宋史》卷三百七十七有傳。蘇軾曾稱他的筆如椽,也就是說要有像王庠那樣如椽的文筆,才能把竹的幽韻傳達出來。黃庭堅自謙,認為比不上王庠的文才,因為祖元是王庠的從兄,所以稱為“公家周彥”,結尾仍歸到竹。這首詩前十六句共四換韻,每四句一韻,韻式為平仄、平仄;最後四句共兩換韻,每兩句一韻,韻式為仄、平;句式錯落有致,平、仄韻交替使用,音節流美,但不浮響。二十句中共四次用“此君”,但不顯得累贅重複,組織功夫是較為純熟而成功的。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朱安群在《黃庭堅詩詞賞析集》評價這是一首題贈詩,缺並非泛泛應酬,而是生動描繪出一個才華橫溢、超邁脫俗的人物形象,無疑是一副傳神的人物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