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郝太沖》,七言律詩,是宋朝著名詞作家張詠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寫給當時的儒生郝太沖的。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寄郝太沖
張詠
閒愁休問意休疑,此事關身合再思。
心靜易求長世法,氣狂難與少年時。
新編到底將何用,舊好如今更有誰。
猶憶公堂秋會否,繞窗寒竹夜風吹。
【格律】
押四支
七言律詩 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作者簡介
張詠(九四六~一○一五),字復之,號乖崖,濮州鄄城(今屬山東)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士。授大理評事、知鄂州崇陽縣。雍熙元年(九八四),遷著作佐郎。端拱元年(九八八),轉秘書丞。二年,通判相州。召還,知開封府浚儀縣,出為荊湖北路轉運使。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樞密直學士、知通進銀台司兼掌三班院。五年,出知益州。真宗鹹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給事中,遷戶部使,改御史中丞。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改知永興軍。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景德三年(一○○六),復掌三班院兼判登聞檢院。四年,知昇州,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陳州。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謚忠定。
【文學風格】
張詠重視詩歌的審美特性,講究藝術表現。他一方面繼承《詩經》傳統,關注現實,長於比興;一方面不避散化,重視自我表達,體現出雜糅多種藝術手法為己所用的特點。尤其善於取象、用典,繼承並發展了以文為詩、以議論入詩的手法,使其詩歌內蘊豐富、意境深遠,體現並發展了宋詩的基本特點。張詠不滿於晚唐五代詩歌的綺靡與鄙陋,主張恢復古詩“疏通物理,宣導下情”的傳統。所作詩歌大都真率自然,不事雕琢,清麗朗健,很有氣骨。宋人吳處厚《青箱雜記》中云:“文章純古,不害其為邪。文章艷麗,亦不害其為正。然世或見人文章鋪陳仁義道德,便謂之正人君子,及花草月露,便謂之邪人,茲亦不盡也。”
【郝太沖介紹】
郝太沖,北宋進士,河北相州(今河南安陽)人。王禹偁在《送進士郝太沖序》中對他有詳細記載,說他“好剛有文,主性不羈,恥屑羈為儒者行。凡議一事吐一辭,未始不以皇王帝霸之道為己任”,“進身則默而處,訥而言,蓋惡趨附而好耿直也”, 認為“大丈夫處世,當拔立群萃,求明天子之知,惡能與闒茸輩叢試於禮闈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