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脈衝

寄生脈衝

利用1~10米波長的電磁波進行視距傳輸的一種。超短波波段相當於30~300兆赫的甚高頻段,所以超短波通信也叫甚高頻通信。視距傳輸是指在視距範圍內直射波的傳播。當通信距離超過視距時,則利用中繼站進行接力通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寄生脈衝
  • 外文名:ultrashortwavecommunication
  • 解釋:進行視距傳輸的一種
  • 時間:1931年
物品介紹,系統構成,特點,單盤產生的脈衝性能,結構設計,模擬計算結果,

物品介紹

利用1~10米波長的電磁波進行視距傳輸的一種。超短波波段相當於30~300兆赫的甚高頻段,所以超短波通信也叫甚高頻通信。視距傳輸是指在視距範圍內直射波的傳播。當通信距離超過視距時,則利用中繼站進行接力通信。
寄生脈衝
1931年利用超短波跨越英吉利海峽通話得到成功。1934年在英國和義大利開始利用超短波頻段進行多路(6~7路)通信。1940年德國首先套用超短波中繼通信。中國於1946年開始用超短波中繼電路,開通4路電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增建一些跨越江河及沿海島嶼間的超短波電路。

系統構成

超短波通信系統由終端站和中繼站組成。終端站裝有發射機、接收機、載波終端機和天線。中繼站則僅有通達兩個方向的發射機和接收機,以及相應的天線。
發射機:一般採用間接調頻法,即利用調相獲得調頻的方法。這樣可用頻率穩定度較高的晶體振盪器作主振器,而不必用複雜的頻率控制系統。但為了減弱寄生調幅和非線性失真,調製係數不能太大(一般小於0.5弧度)。因此,在這種發射機中要用多級倍頻器,以獲取所需的頻偏,從而提高發射頻率的邊帶功率。發射機的末級使用丙類功率放大器,效率較高。在超短波頻段尚可用集中參數元件構成調諧迴路,其高頻端可用微帶部件。
接收機:一般是典型的調頻式超外差接收機。主要由高頻放大、本地振盪、變頻(一次或二次)、中頻放大、限幅、鑒頻及基帶放大等部件組成。超短波段外來干擾較多,須在接收機輸入端加螺旋式濾波器,在中放級加輸入帶通濾波器以抑制干擾。中放後的調頻信號,通過限幅器,可削去混雜進來的脈衝干擾或寄生調幅波,以改善信噪比,然後用鑒頻器把原來的基帶信號恢復出來,加以放大,再由載波終端機分路輸出給用戶。
載波終端機:將超短波發射機和超短波接收機的舊線基帶信號分路還原合併為多路二線話音信號,接通用戶或接至市話交換機的設備。載波終端機只裝在超短波終端站。
天線:由於超短波波長較短,一般採用結構簡單、增益較高、方向性較好的三單元或五單元八木天線。在接近微波段的高頻端,也可採用角形反射面天線等。

特點

①超短波通信利用視距傳播方式,比短波天波傳播方式穩定性高,受季節和晝夜變化的影響小。②天線可用尺寸小、結構簡單、增益較高的定向天線。這樣,可用功率較小的發射機。③頻率較高,頻帶較寬,能用於多路通信。④調製方式通常用調頻制,可以得到較高的信噪比。通信質量比短波好。
發展方向 主要是:①設備全固態化,更多地採用積體電路。②採用太陽能電池等新能源。③提高抗干擾性能,壓縮頻帶。④研製無人中繼設備。

單盤產生的脈衝性能

結構設計

對於轉盤式中子斬波器,中子束流脈衝的產生是採用一個帶有若干單斬盤結構示意圖個視窗的中子斬盤。產生束流脈衝的中子斬盤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圖中陰影部分為斬盤視窗,w 為斬盤視窗邊緣弧線長,斬盤半徑為 R,視窗高度為 h。
寄生脈衝

模擬計算結果

為節省計算時間和便於分析,採用只有單個斬窗的簡單旋轉盤作為計算模型。對於多斬窗的中子斬盤,相對的中子束流脈衝更多,但對於特定斬窗以及轉速的情況下,產生的中子束流脈衝特性是一樣的。斬盤的基本物理參數見表 1,計算考慮的是較為理想的電動馬達,沒有考慮斬盤轉速偏差。
從計算結果來看,中子脈衝注量率基本上與斬盤視窗弧線長 w 成線性關係,隨著斬盤視窗弧線長 w 的增大而增大。這與斬窗設計的物理初衷是一致單斬盤計算輸入參數的,在入射中子束流強度一定的情況下,脈衝注量率基本上與中子束流所通過的時間成正比。在轉速一定的情況下,脈衝束流時間與斬盤視窗弧線長 w 是成線性關係的。從計算結果來看,斬盤產生的中子脈衝的束流發散度隨著斬盤視窗弧線長w 增大而增大。曲線有一定的波動 , 這主要是由計算誤差以及高斯擬合誤差帶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