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龍宮灘

《宿龍宮灘》是唐代詩人韓愈於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人筆下描寫出龍宮灘一瀉千里,水猛濤揚的壯闊畫面;真真切切地表現出了詩人當時那遇赦北上,喜途待命的歡樂之感和急於返鄉的迫切心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宿龍宮灘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韓愈集》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韓愈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宿龍宮灘
浩浩復湯湯,⑵灘聲抑更揚。
奔流疑激電,驚浪似浮霜。
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
如何連曉語,只是說家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龍宮灘:在廣東省陽山縣陽溪上。
⑵湯湯(shāng):大水急流的樣子。
⑶抑:低。更:又。 揚:高。
⑷激電:電閃雷鳴。
⑸驚浪:大浪。浮霜:浪頭的泡沫白如浮霜。
⑹夢覺:夢醒。暈:燈照水氣而生的暈圈。
⑺宵殘:天亮之前。
⑻連曉語:夜間說話到天亮。
⑼“只是說家鄉?”:出自《韓愈集》,而在《韓昌黎詩文研釋》里寫的是“一半是思鄉”。

白話譯文

浩浩湯湯的流水,在灘頭時抑時揚。賓士的流水令人疑心是閃電划過,驚起的白浪就象是浮霜一般潔淨。
大夢醒來,只覺油燈罩著一輪光圈,深宵將盡,微雨送來清新的涼爽。為什麼我們通宵達旦的談語,說來說去都是說的家鄉瑣事?

創作背景

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德宗死,唐順宗李誦即位,大赦天下。韓愈遇赦北上,離開陽山途經龍宮灘時見其景險奇,觸景生情。於是便作了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該詩前四句是寫龍宮灘之險奇,接下面兩句則是詩人觸景生情,景心互動,產生了共鳴。特別是那“宵殘雨送涼”之句,天將破亮,可還是浙浙瀝瀝地下著小雨,小雨送涼,這個“涼”字在此既是寫實又是寫感。陽山是個山區,氣候宜人,加之龍宮灘這個特殊之地,又是“宵殘”之時,確實是個地道的“涼”。再個是詩人含冤遭貶陽山一年之多,滿腹的委屈和壓抑,平時猶如一把無名之火,燃燒在心頭,終焦躁不安。今幸遏大赦,當然自覺自待,“涼”在心頭了。這一個“涼”字寫活了詩人獨享的快意。
該詩最後兩句寫到:“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此景此地,此時此情,一旦夢醒,自然會心情激動,睡意全無,打開開心的話匣,套套不覺一直說到天亮,說的是故鄉河陽老家都是他最最思念的地方。該詩另一半想必是他回朝後,要大展宏圖,實現他不懈追求的宏願。
該詩情景相融,渾然一體,主題明朗,語序流暢,是歷代中華詩詞中一枝獨秀的奇花。此詩中寫盡了水勢之浩蕩,波濤之洶湧,驚濤令人如聞獅吼,駭浪激流快如閃電。就連經驗豐富、見過無數大風大浪的船老大,對此情景也不敢掉以輕心。

名家點評

北宋文學家黃魯直:“退之裁聽水句尤見工,所謂‘浩浩湯湯’、‘抑更揚’皙,非諳客里夜臥,飽聞此聲,安能周旋妙處如此邪?”
宋代詩人呂居仁:“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此皆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為新,奪胎換骨。
清代詞人、學者朱彝尊:《批韓詩》幽意勝(末句下)。
清代學者、書法家何焯:下半首競與上半首不照應,然以思鄉語,正謂意到而筆不到也。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貞元八年(792年)進士。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後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宿龍宮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