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蘇宿工業園區

宿遷市蘇宿工業園區是省委、省政府實施"區域共同發展"、"加快蘇北工業化"、"實現宿遷更大突破"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重要舉措,是蘇州宿遷兩市緊密合作共建的新型工業園區,是兩市政府間最重要的合作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宿遷市蘇宿工業園區
  • 規劃面積:13.6平方公里
  • 規劃人口:9萬人
  • 開發公司:江蘇省蘇宿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
園區規劃總面積13.6平方公里,東到為民河,西到九支渠,北到皂河灌溉總渠,南到華羅庚路和徐淮公路一線。其中,以通湖大道為界,以東為現代新城示範區,以西為工業區,規劃人口9萬人。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充分發揮蘇州宿遷兩地優勢,推進產業梯度轉移,通過實施先進制造業、服務業等城市功能的綜合開發,把蘇州宿遷工業園區建設
蘇州宿遷工業園區是省委、省政府實施"區域共同發展"、"加快蘇北工業化"、"實現宿遷更大突破"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重要舉措,是蘇州宿遷兩市緊密合作共建的新型工業園區,是兩市政府間最重要的合作項目。園區規劃總面積13.6平方公里,東到為民河,西到九支渠,北到皂河灌溉總渠,南到華羅庚路和徐淮公路一線。其中,以通湖大道為界,以東為現代新城示範區,以西為工業區,規劃人口9萬人。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充分發揮蘇州、宿遷兩地優勢,推進產業梯度轉移,通過實施先進制造業、服務業等城市功能的綜合開發,把蘇州宿遷工業園區建設成為產業轉移的集聚區、外向帶動的先導區、機制創新的試驗區、現代新城的示範區,積極創新開發機制,拓展南北合作領域,努力為南北合作、實現區域共同發展探索經驗、作出示範。
一、背景及重要意義
江蘇南北發展水平差異很大,省委、省政府一貫高度重視蘇北振興。1994年,省第九次黨代會正式提出"區域共同發展"戰略,2001年又提出"提升蘇南發展水平,促進蘇中快速崛起,發揮蘇北後發優勢"的新方針,採取了掛鈎合作、幹部交流、對口幫扶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取得了積極進展。進入新世紀,蘇北地區資源優勢、發展潛力日益凸顯,蘇南地區制約產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越來越突出,南北合作和產業升級到了十分關鍵的時期。2006年,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全省達小康,關鍵在蘇北,重點在宿遷"。時任省委書記李源潮指出,蘇州和宿遷代表江蘇的兩個極,要重點幫助宿遷實現更大突破。時任省長梁保華要求,宿遷要擴大與蘇州南北合作共建開發區的對接,加大推進對接的力度,為更有力地推進南北掛鈎合作,實現區域共同發展,蘇州宿遷兩市決定緊密合作,共建蘇州宿遷工業園區,這一構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2006年11月1日,兩市正式簽訂了合作開發協定,11月21日簽訂商務總協定,12月11日蘇宿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正式啟動。
二、開發管理模式
根據兩市協定,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的運作以蘇州方為主,主要依託蘇州工業園組織實施開發、建設、管理。組建相對獨立、具有開發區功能與權益的管理機構和具備市場運作主體功能、能進行獨立投融資的開發主體,實施滾動開發。
(一)組織機構
   聯合協調理事會:由蘇州和宿遷兩市主要領導共同主持,是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的最高決策協調機構,負責協調解決開發建設有關方向、目標和政策等方面的重大問題。 雙邊工作委員會:由蘇州、宿遷市政府分管領導和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主要領導牽頭,兩市與開發建設有關的部門作為成員單位,負責協調處理開發建設中的重要問題。雙邊工作委員會對聯合協調理事會負責。 蘇州宿遷工業園區黨工委和管理委員會:是宿遷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代表宿遷市委、市政府行使工業園區內黨的領導、經濟管理及其他相應的行政管理權,實行充分授權、封閉運作的管理模式。
(二)開發機構
   開發主體是"江蘇省蘇宿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註冊資本6億元人民幣),由省、蘇州市、宿遷市、蘇州工業園區按1:0.5:0.5:4共同出資組建。公司按《公司法》等有關法律組建,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管理。開發公司受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管委會委託進行土地綜合開發。蘇州、宿遷兩市支持開發公司的開發建設,並採取必要措施幫助其實現收支平衡、良性發展。
(三)職能許可權
   宿遷市委、市政府授權蘇州宿遷工業園區黨工委、管委會在規劃建設、土地管理、經濟管理、環境保護、招商、財政、外事、組織人事等方面,代表宿遷市委、市政府行使省轄市管理職能和管理許可權。黨工委、管委會內設機構享有與宿遷市對應職能部門同等管理許可權。
三、當前進展
開發建設啟動以來,蘇宿工業園區始終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兩市市委市政府始終不變的傾力支持,得到了蘇州工業園區不遺餘力的真誠幫助。七年多來,蘇宿工業園區堅持以借鑑、吸收、運用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經驗為工作主線,緊緊圍繞建設“蘇北一流工業園區”的總目標,埋頭苦幹、只爭朝夕,初步形成了設施、功能比較完善的發展形態和空間,連續4年位列全省共建園區考核第一。2012年3月18日,園區在全省37個共建園區中首家獲批省級開發區;同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 “省先進開發區”;12月,獲評省電子信息特色產業基地。2012年5月10日,宿遷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學習蘇宿園區,推進提檔升級”大會,在全市推廣園區的先進理念和成功做法。
(一)開發建設有力推進。先後完成園區總體規劃、城市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等17項規劃,形成了比較科學、精緻、完備的規劃體系。累計建成11縱5橫通車路網48公里,完成全區93%範圍“八通一平”投資環境的開發,已建、在建各類項目的總建築面積達300萬平米。園區功能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已累計實現貨幣投資7.41億元。其中,總投資5.48億元的園區公舍、東吳尚城、明日鄰里中心、加油站、變電站、污水處理廠、蘇宿工業坊和生產力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國際名車廣場宿遷寶尊BMW4S中心、宿遷衛東北京汽車4S店建成運營,捷豹路虎、一汽大眾、上海科達等項目加快推進;西楚金地、蘇州公園等配套工程建成投用。園區在全省共建園區中首家獲批開展省級生北態工業園區建設,環境管理體系連續多年高標通過ISO14001貫標監督審核。
(二)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堅持與周邊開發區錯位招商,推行全員招商與專業招商雙軌並行機制,構建具有園區特色的招商網路。目前,以台灣可成科技、日本尼吉康電子、江陰長電科技為代表的各類入園企業101家,總投資258億元,外資項目總投資占工業總投資的57%,平均投資強度達每畝378萬元,逐步形成了電子電氣、精密機械等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較高產業層次。其中,台灣可成集團的3C機構件鎂鋁合金項目總投資10億美元,是宿遷目前外資規模最大的項目;日本尼吉康株式會社的電容器項目總投資2億美元,是宿遷首個規模以上電子類日資項目;省內長電科技的半導體封裝項目總投資15億元,占地126畝,是畝均投資強度蘇北最高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項目,這些項目的引進,對促進宿遷IT電子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產業集聚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社會管理逐步深化。園區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工作,區內職工勞動契約簽訂率、企業按時支付工資率、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參保率均達100%,社保基金累計結餘突破2億元。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外資企業工會—尼吉康工會委員會,建立非公黨總支和4個非公黨支部,基本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園區被省人社廳等六部門聯合表彰為宿遷唯一一家“江蘇省模範勞動關係和諧工業園區”。 加快園區地理平台技防系統建設,巡防體系不斷完善,園區社會治安持續保持穩定。
(四)管理機制不斷最佳化。目前,蘇宿園區管委會內設5個局辦,9個直屬單位,工作人員全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因人員精簡,普遍實行AB角、定期輪崗、相互兼職等工作形式,全面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素質,提高辦事效率。經蘇州工業園區與新加坡方面協調,蘇宿園區的幹部享受中新合作培訓的各項待遇,培訓覆蓋面100%,已組織赴新加坡培訓8批,赴蘇州培訓近300人次。
八年多來,園區積極借鑑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經驗,為南北合作、區域協調發展進行了初步探索,積累了有益經驗。蘇宿園區的實踐把原先單向的"輸血、送幹部、給項目"的掛鈎方式變成了"派團隊送理念、出資金建園區、做項目帶招商"的共建新模式,在蘇北打造了一塊蘇南標準的"經濟飛地",為蘇州和蘇州工業園區轉型發展提供了產業轉移的新基地。園區的發展受到了中央、省市領導的高度關注,國家發改委、國資委、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先後來到園區考察,新加坡聯合早報、南方周末、香港大公報等國內外媒體對園區“飛地經濟”運行模式和開發建設成果進行報導。2013年7月12日,張德江委員長在我省調研指導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實地考察了園區。廣東省委省政府號召全省學習我省南北共建經驗,深圳、珠海、東莞、梅州、陽江、清遠、佛山等市黨政考察團近18批250人次先後來到園區學習考察共建園區先進經驗,蘇宿工業園區已然走出江蘇,成為我省共建工作的一塊品牌。園區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
2014年初,園區啟動實施了“新三年提升計畫(2014-2016年)”,新三年是園區大招商、大開發、大發展的三年,是全面完成首輪十年開發建設的衝刺階段,也是園區加速提檔升級,為下一個十年打基礎、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三年里,園區將重點抓好大項目、外資項目引進和推進,以實現主要經濟指標三年穩步提升為目標,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城市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大力開展“在宿遷、為宿遷”活動,推動園區健康發展、有序發展,創新機制、提檔升級,力爭到2016年底,將園區建設成為一個投資環境優越、人居環境優美、經濟發展優質、社會管理優異的蘇北一流工業園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