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花石戍

宿花石戍

《宿花石戍》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宿花石戍
  • 作者杜甫
  • 創作年代:盛唐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宿花石戍
午辭空靈岑⑴,夕得花石戍⑵。
岸流開闢水⑶,木雜古今樹。
地蒸南風盛,春熱西日暮⑷。
四序本平分,氣候何回互⑸?
茫茫天地間,理亂豈恆數⑹?
系痢盤藤輪⑺,杖策古樵路⑻。
罷人不在村⑼,野圃泉自注。
柴扉雖蕪沒,農器尚牢固⑽。
山東殘逆氣⑾,吳楚守王度⑿。
誰能叩君門,下令減征賦⒀?

作品注釋

⑴空靈,峽名,由空靈南行四十五里即抵花石戍。杜甫有《次空靈岸》詩。
⑵夕得,傍晚到達。
⑶開闢水,開天闢地以來就有了的水。與下句俱寫成前之景。
⑷此二句寫花石戍時令之異。春季日幕還覺得熱。
⑸春溫夏熱秋涼冬冷,所謂本平分,今當春而熱,是春行夏令,所以說“氣候何回互”。回互,錯互不齊之意。
⑹理亂,即治亂。唐人避高宗李治的諱,改“治”為“理”。恆數,即常數或定數。是說自然現象尚且有時不齊,何況人世治亂,又豈能有常數。這兩句是發議論,從氣候說到人事。
⑺盤藤輪,浦起龍註:“輪,疑即轉水之具。盤藤,久廢而藤盤其上。”
⑻杜甫這時五十八歲,一身是病,非杖不能行。古樵路,樵夫所走的荒僻小路。
⑼罷,音疲,罷人,即疲病的人民。不在村,逃亡一空。
⑽柴扉蕪沒,門內外長滿了草,見逃亡已久。農具尚在,見老百姓仍想回家從事生產。
⑾殘,是殘餘。山東逆氣,指河北諸降將薛嵩等,他們都是目無朝廷,不納貢賦的。
⑿守王度,猶守王法,是說江南地區秩序尚好。這也是從“農器尚牢固”看出來的。
⒀人民的逃亡,以至鋌而走險,都由於統治者過分的剝削,故有“減征賦”的呼籲。杜甫擔心這樣下去,那就連守王度的吳楚也要出亂子。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公元769年(大曆四年)春杜甫由長沙往衡州時所作。《新唐書》卷四十一《地理志》云:“長沙有淥口、花石二戍。”按花石戍在長沙之南。杜甫利用停泊的時間,特地上岸對這個地方的民間情況作了一番實際的觀察,寫下此詩。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