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被粗節毛。莖不分枝或稍有分枝。基生葉和下部莖葉長橢圓形或匙形,長3-6厘米,寬1-2厘米,全緣或羽狀缺裂,兩面被尖狀柔毛,葉有長
葉柄;中部莖葉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匙形,長4-8厘米,基部無柄或心形抱莖。頭狀花序徑5-7厘米;總苞片披針形,長約1厘米,外面有腺點及密柔毛。舌狀花黃色;管狀花外面有腺點,裂片長三角形,頂端芒狀漸尖,被節毛。瘦果長2毫米,被毛。冠毛長2毫米。花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宿根天人菊喜光照充足、溫暖,耐熱、耐寒。耐乾旱,忌積水。
分布範圍
原產北美西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品種
‘梅薩’(米esa) 株高約40-45厘米,第1個從種子繁殖的F1代黃色天人菊,相比其他同類品種,‘梅薩’黃色生長習性更整齊一致,更多花。習性健壯,開花早,分枝性強,用大型容器生產可以很快滿盆,而且株高可以控制,不會出現倒伏,定植後非常耐旱,花色艷麗、持久、不褪色,無論園林景觀或組合盆栽套用,皆有上佳表現。 | |
‘亞利桑那陽光’(ArizonaSun) 株高約30厘米,無需春化處理,在溫暖且陽光充足的環境下生長旺盛。花色有紅色、亮紅色鑲亮黃色邊等,花徑約lO厘米。比其他天人菊花期更早,且一直持續到秋天,是AAS和FS得獎品種。花園表現顯著,株型整齊性佳。 | |
繁殖方法
宿根天人菊多採用播種、分株或扦插繁殖,生產上以播種繁殖為主。
播種
適合用於大量繁殖,春播或秋播均可,播種基質可選用泥炭或
蛭石。宿根天人菊種子較大,千粒重2.326克,將種子撒播於苗床中,覆蓋細沙2-3毫米,保持基質濕潤,發芽適宜溫度22℃-25℃,播種後10-14天即可發芽。種子播種發芽率很高,可達95%以上。
分株
多在春秋季節進行,挖取健壯的2-3年生植株,去除枯葉和死根,從基部將株叢分成數叢帶有鬚根的小叢,栽植到肥沃排水良好沙質壤土中,適當遮陰,注意排水,5-10天即可成活。
扦插
採用枝插繁殖,枝插在旺盛生長期選取植株中上部生長健壯較嫩莖段,在節間處剪斷,插條長8-10厘米,去除基部的葉片,適當摘除上部葉片,蘸取稀釋1000倍液的生根粉約10秒,插入濕潤的沙土或蛭石基質中,插入深度3厘米左右,
扦插後遮陰保濕,7-10天即可生根。
栽培技術
育苗
穴盤育苗
宿根天人菊穴盤育苗時,基質採用以
草炭為主的無土配方基質,不加基肥。基質配製時,還需加入珍珠岩。珍珠岩在攪拌前要用水完全浸透,以免配製時粉末漂浮於空氣中,隨呼吸進入工作人員體內,對工作人員身體造成傷害。將草炭與珍珠岩按照4∶1的比例混合,然後適量加水攪拌均勻,做到手握成團,鬆開即散,這時即可填充穴盤。宿根天人菊一般播種在128穴穴盤。填充時,直接將混合基質裝入穴盤,用抹子抹平,保證基質疏鬆透氣。裝好基質後,將穴盤輕輕搬運到苗床上,然後即可在穴盤上直接播種。播種時每穴播種1-2粒,上可撒1層珍珠岩。播種後要用1000目噴頭馬上噴水,然後將播種後穴盤搬到大溫室中催芽。溫度最好控制在18-20℃,發芽時濕度保持在95%以上。適當遮陰,宜選用遮光率75%的遮陽網。宿根天人菊的1-2片真葉長出、根系迅速生長時要進行控水,也就是等基質比較乾,但幼苗還沒有出現
萎蔫時澆透水。這樣循環往復,促進宿根天人菊穴盤苗多髮根。宿根天人菊苗長到2厘米以後,3-5天施一次液肥,一般採用以氮、磷、鉀的配比為20∶10∶ 20 的水溶性複合肥料,濃度為 50-100p p m,一直持續到上盆。
露地育苗
露地苗床應選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育苗地撒施有機肥1.5 千克/平方米、複合肥50-60克/平方米,深翻耙平,清除草根、石塊等,做到地平土碎,整成1.5米寬畦,雨水少地區採用平畦,雨水多的地區採用高畦,耙平,灌透水,待水剛滲下播種。種子摻2倍細沙或細土充分混合,按8-10克/平方米均勻撒播。播後覆蓋過篩細土,以不見種子即可。
播種後保持土壤濕潤,適當遮陰,宜選用遮光率75%的遮陽網,並適時澆水。播種後10-14天種子萌發,幼芽萌發出土時及時澆水,保證出苗。生長期間幼苗對肥要求較高,以每隔10天噴施1次以氮、磷、鉀配比為20∶10∶20的水溶性複合肥料,濃度為50-100pp米。有雜草及時拔除。上盆前1-2天澆透水。
盆栽
大約在播種30-40天后,宿根天人菊長出第4、5片真葉,穴盤苗根系也已經滿穴。可以看到,從穴盤中取出的幼苗根部是一個完整的土坨,這時,穴盤狹小的空間已經不能滿足其生長需求,需要移栽上盆。栽培容器選擇宜採用13×12厘米的塑膠營養缽。
栽培基質選擇疏鬆透氣,可選用泥炭土或砂質壤土,加入適量的有機肥或複合緩釋肥。露地栽培可直接在大田按每667平方米撒施1000千克有機肥、40千克複合肥,然後用小旋耕機進行旋耕,清除草根、石塊等,做到地平土碎。
營養缽中先裝入栽培基質,基質距盆沿1-2厘米,營養缽擺放寬度不宜超過1.5米,否則上盆及管理不便。穴盤中取出幼苗或苗床起挖苗(幼苗應保持根團完整),將幼苗放於容器中間挖好的洞中,四周填滿基質,栽植深度與原根莖部位相同,澆透水。
由於幼苗需要適應上盆後的環境條件,上盆1周內最好不要施肥,但要注意保持基質的濕潤。基質濕度為50%-90%,即見乾見濕。植株快速生長期,每10天施1次150毫克/升的水溶性複合肥。前期以
氮肥為主,後期以磷鉀肥為主。寒冷地區冬季前營養缽苗,宜搭塑膠拱棚防寒。
宿根天人菊葉片蓋住營養缽即可出圃。出圃前盆內澆水,宜採用塑膠筐包裝,每筐可裝過程中應防擠壓,防受熱,防風吹。到卸車,防暴曬和風吹,及時安排種植。
地植
種植地應選擇光照充足、通風良好和排灌方便的平坦或坡度小的地塊,土壤以壤土、沙壤土為宜。種植前,種植地應撒施有機肥1.5千克/平方米、複合肥50-60克/平方2,深翻耙平,清除草根、石塊等,做到地平土碎。種植時按16-25株/平方米種植。先將營養缽去掉,保持土團完整,挖穴15厘米深,放入土團後從四周回填土,周圍壓實,使土面和原根莖土痕持平或略高,栽後澆透水。以後保持土壤見乾見濕,雨季注意排水,有雜草時及時除草。宿根天人菊開花後1個月宜輕剪,留2/3,同時追施有機肥或化肥,以利再次開花,也可根據觀賞要求進行修剪。開花結果會消耗宿根天人菊大量營養,使花量減少,觀賞效果降低,同時,由於不斷生長,植株擴大,消耗大量養分,植株過密,通風透光較差,導致抗逆性降低,夏季雨水較多時由於濕度過大,造成部分宿根天人菊整株死亡,整體觀賞效果降低。冬季應在11月要給宿根天人菊澆封凍水,春季2月份將地上部分剪除,澆返青水,3月份宿根天人菊就會繼續旺盛地生長出來。春季發芽前結合中耕、夏秋修剪後撒施有機肥1.5千克/平方米、複合肥50-60克/平方米。
病蟲防治
宿根天人菊的主要病害為炭疽病,危害葉片,未發現蟲害。
炭疽病症狀: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出現淡黃色圓斑,後期病斑邊緣為黑褐色,中央為灰褐色。嚴重時葉片發黃,繼而發黑,最後焦枯,病葉-般為中下部葉片。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合理密植,及時中耕除草,第1茬花後合理修剪,增施有機肥或化肥,提高宿根天人菊抗病能力。發病時採用藥劑防治,如10%苯醚甲環哇75-112.5克/公頃或50%代森錢60倍液噴施。
主要價值
宿根天人菊為推廣套用的新品種,觀賞特性和栽培習性都很接近於1、2年生花卉,而且具有宿根的優點。因此,套用範圍非常廣,可以用於各種花壇、花帶的大面積栽植或鑲邊,它的株型低矮、生長速度快,也可成叢、成片地植於林緣和草地中,還可作切花。
宿根天人菊生長迅速,花朵繁茂整齊,花色鮮艷,花量大,花期長,是園林綠化和盆栽的優良品種。可用於花壇、花海、庭院栽培,也可用於野花組合、草地或盆花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