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八景

宿州八景是指睢陽古道、符離曉渡、煙寺晨鐘、相靈疊翠、譙樓暮鼓、扶疏餘韻、徐園芳樹、閔墓松風。宿州八景曾是宿州最具代表性的人文自然景觀,自清光緒末年以來被人們廣為傳誦。百餘年後的今天,“宿州八景”雖然已經失去了舊時的模樣,仍頗具古韻新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宿州八景
  • 地理位置:安徽省北部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睢陽古道,符離曉渡,煙寺晨鐘,相靈疊翠,譙樓暮鼓,扶疏餘韻,徐園芳樹,閔墓松風,

發展歷史

2016年12月6日上午,第二屆安徽省剪紙藝術節暨全省民間工藝精品邀請展在阜陽市開幕。宿州市埇橋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蘆芬的剪紙長卷“宿州八景”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埇橋剪紙藝術家蘆芬耗時一年零一個月,將“宿州八景”用剪紙呈現,作品長約7米,線條流暢、意境優美。“宿州八景”此次參展,吸引了很多觀眾駐足、拍照並發出陣陣驚嘆。

主要景點

睢陽古道

睢陽,古代縣名,在今天河南省商丘市。睢陽與宿州之間,有一條寬廣的睢陽驛道,彭城到宿州的汴路也稱睢陽驛道。據清嘉靖《宿州志》卷之一《地理志》釋:“睢陽,以睢水名,非唐睢陽。”睢水即濉河,位於宿州城北。睢陽古道是宋、明、清以後的宿州稱謂。起至濉河符離曉渡(宿州八景之一),一路南來過九孔橋入宿州城,宿州東門外設睢陽驛。睢陽驛為宿州四驛之中心,睢陽驛東去,驛道兩邊植楊柳,五里一屯十里一鋪,十里舖、二鋪、三鋪、四鋪,皆為睢陽古道上的驛站。每驛備有馬匹,來回傳遞官文,它是歷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
宿州八景
睢陽古道

符離曉渡

據記載明朝濉河上面有一座古橋,連線南北兩岸,隨著年久失修、河水侵蝕、逐漸損毀,後來期間也曾重修,斷斷續續修了毀毀了修,由於種種原因索性不修了,由船夫渡船而過。
清朝乾隆年間官府置船十二隻、兵四名領種橋側的田地四十畝,建驛站。之後南來北往的商旅、官員等行人於此候舟渡河,由於當時符離為官道來往行人較多,每當清晨,雄雞報曉時兩岸眾人爭渡,車馬喧囂,好不熱鬧。朝霞倒映在河水裡,河邊樹木蔥蔥、河面波光粼粼,和著雞鳴聲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水墨畫,人們稱為“符離曉渡”。

煙寺晨鐘

煙寺,即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北鎮頭寺。又名“大龍泉寺”。寺院內蒼松翠竹,樹木蔥蘢,有珍珠泉自院內流出,與山半腰的呵泉合流,澆灌著數百畝香稻米。這裡風景優美,是皖北名勝之地,古寺鎖秋煙。
每當清晨,寺鐘初鳴,僧人焚香誦經,古寺上空,煙霧繚繞,鐘聲悠悠,顯示出一個極其幽靜的境界,遊人至此不覺心曠神怡,有留戀忘返之情。

相靈疊翠

相靈疊翠是指今淮北市相山。相山層巒起伏,翠柏蒼勁,景色清幽。山南麓有廟,晉太康五年創建,唐、宋、元、明、清多有重建,並修建石碑多方,也被稱為“顯通寺”。

譙樓暮鼓

2016年底,符離鎮獲評安徽省“千年古鎮”,同時宿州市埇橋區結合特色小鎮開發政策,為符離鎮謀劃了以打造城市副中心為目的地的特色小鎮開發項目。在《宿州市旅遊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為符離鎮謀劃了以千年古鎮、運河文化為元素的古鎮旅遊文化綜合體。項目內容與規模:主題為“譙樓暮鼓,千年符離”。

扶疏餘韻

據《宿州志》記載:宋朝蘇軾任徐州太守時,贈送宿州太守墨竹一本,宿州太守把它們刻在石頭上,並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為“扶疏亭”,後幾經毀壞和重建,現仍存於宿州市埇橋區政府大院。

徐園芳樹

徐園,明朝徐王墓地。在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北,豐山左,龜山右。徐王姓馬,明太祖高皇后馬氏之父,洪武二年,被追封為徐王。公元1409年,明成祖北巡,途經宿州,親為祭祀;永樂九年,重修徐王廟;永樂十五年,又賜親王祭奠。墓外圍圍牆九里零三步,內圍牆一里,墓戶九十三。圍內樹木參天,蔥鬱蔽日,古人稱“徐園芳樹”。

閔墓松風

從宿州沿206國道北行40公里,過落霞河石橋,有一個古老的集鎮叫曹村,而曹村鎮又有一個更古老的村莊,叫做閔賢。閔賢北數里有一座小山,名叫騫山,登山遠眺,西望閔墓,古松千株,風起濤涌,這便是宿州有名的八景之一——閔墓松風。而騫山腳下就是閔祠村,這裡就是閔子騫的故里。
中華孝文化園項目已納入《宿州市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主題為“孝賢桑梓、閔墓松風”,占地約300畝。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修繕閔祠、閔墓,建設孝文化親子公園,二十四孝主題廣場、孝文化博物館、養生養老服務中心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