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州八景

蘄州八景

明嘉靖《蘄州志》有"蘄州八景"之說,這八景是:麟閣江山、鳳山曉鐘、太清夜月、龍磯夕照、城北荷池、東湖春水、鴻洲煙雨、龜鶴梅花。

到明末清初,又有蘄陽十景之說。新增兩景為雨湖漁舫、浮玉晴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蘄州八景
  • 外文名:Eight sights Qi states
  • 地理位置:蘄州
歷史典故,八景簡介,麟閣江山 ,鳳山曉鐘,太清夜月,龍磯夕照,城北荷池,東湖春水,鴻州煙雨,龜鶴梅花,雨湖漁舫,浮玉晴沙,

歷史典故

明代蘄州人,工部主事陳溱作詩讚蘄州八景:“麟閣江山獻綺羅,太清夜月宿嫦娥。鳳凰岡山晨鐘響,龍眼磯頭夕照多。城北荷池開錦障,湖東春水泛金波。鴻州煙雨將收盡,龜鶴梅花雪滿坡。”
明末清初學者盧宏(1604――1678),蘄州城人,清順治6年(1649年)進士,曾任東昌知府,江南布政司左參政,無奉上司,罷官居虎丘講學,晚年歸蘄著書,有《四照堂詩文集》、《蘄州志》等10餘種刊行於世,方舟之跋曰:“先生博縱典故,神遊瀚墨――生平窮四庫五車之富,著數百萬言”。並與同邑李嵩岑、陳之京結成詩社,極倡蘄陽八景增“雨湖漁舫”、“浮玉晴沙”為蘄陽十景,寫入《蘄州志》,其有詩云:“幾回煙波入畫中,兼收鳳月夜融融。千株高柳圍村綠,十里新蕖覆水中。網罟曉天歸綽集,菱蒲深處有歌通。由來蓑笠相專業,沽酒烹魚樂事同。”

八景簡介

麟閣江山

麟閣江山 ,在蘄州鎮城區麒麟山。此山橫臥於古代蘄州城東門與北門之間,約1公里長,城牆依山而建,山上古木參天,山頂建有亭台樓閣(毀於民國時期的戰火),登樓閣遠眺,長江景色盡收眼底。
蘄州八景
麟閣江山截圖

鳳山曉鐘

鳳山曉鐘 ,在蘄州鎮城區鳳凰山。鳳凰山聳立在滾滾東流的長江邊上。古代山上建有許多亭台,尤其是建於唐代的四祖寺(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被拆毀),拂曉的鐘聲在晨霧中清脆而幽遠。
蘄州八景
鳳山曉鐘截圖

太清夜月

太清夜月, 在蘄州鎮東門街東嶽廟前,古玄妙觀的門口湖邊。古代這裡有一口面積數畝的池塘(在清代初年被淹沒),傳說曾沉有古鏡,夜常吐光。一池碧水,終年映照著玄妙觀,特別是在月光如水的夜晚,皎潔的明月在太清池的微波中蕩漾,使周圍顯得明淨清雅。
蘄州八景
太清夜月截圖

龍磯夕照

龍磯夕照, 出蘄州鎮西門街到江堤,北行百餘米,就可看到江邊有岩石聳立,且向江心延伸,使江水形成一股回流,這岩石便是龍照磯。古代磯上有烈士廟,也稱龍磯寺,龍照磯磯頭向西,日落之時,完全沐浴在晚霞夕照中。站在磯頭,看晚霞餘暉照江面,波光粼粼,蔚為大觀。

城北荷池

城北荷池, 出蘄州城北門一里處的蓮花池,也即蓮花池湖,在今蘄州鎮一關街的東側。蓮花池面積200餘畝,池中遍植蓮藕。入夏,一朵朵荷花散發出陣陣清香,碧玉盤似的荷葉挨挨擠擠。解放以後,由於城鎮發展和經濟建設,蓮花池的面積已被擠占了三分之一。
蘄州八景
城北荷池截圖

東湖春水

東湖春水 ,說的是蘄州鎮附近的赤東湖。春夏水漲,碧波萬頃的美景。清康熙《蘄州志》又把八景中的“東湖春水”改為“金沙夜泛”,不知何故有待考證。不過,明嘉靖《蘄州志》對“東湖春水”和“金沙湖”有明確記載:“金沙湖在州東十里,又名東湖。赤東湖在州北十里,湖九十九汊,春夏水溢,秋冬水涸。八景中東湖春水即此”。

鴻州煙雨

鴻州煙雨 ,在蘄州鎮城區西北的長江江心。古代由於泥沙沉積,江中形成一片沙洲。春秋時節,常有北去南來的雁群在此棲宿,故名鴻宿州,又名金沙洲。這塊沙洲方圓數里,洲上住有幾戶人家。明代洲上還建有寺廟。每當江上雨霧蒙蒙之時,江中的鴻宿洲煙樹人家若隱若現,宛若另一世界。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江水的沖刷,鴻宿洲到清代未年就蕩然無存。現在秋冬枯水季節,仍見江中成片沙洲。
蘄州八景
鴻州煙雨截圖

龜鶴梅花

龜鶴梅花, 位於蘄州鎮東三公里,席盤石村境內。那裡有兩座小山坡迎面相對,一名龜山,一名鶴山。龜山,因夏季雨水充盈時,很多烏龜爬到山坡上,鶴山是因為常有白鶴在山上棲息。兩座山都廣種臘梅,嚴冬冰雪中,梅花傲然綻放,明月當空,疏影橫斜,暗香四溢,令人神往。
蘄州八景
龜鶴梅花截圖

雨湖漁舫

雨湖在蘄州鎮城區東南,李時珍紀念館就坐落在雨湖邊。雨湖水質清純,鯽魚個頭肥碩,肉質鮮美,是該湖的特產。入冬時節,湖面漁船穿梭,漁網開花,一派“漁歌互答,此樂何極”之景象。
蘄州八景
雨湖漁舫截圖

浮玉晴沙

浮玉晴沙 ,指的是蘄州鎮南門村(南門社區)外江中的釣魚台。釣魚台在古代原是江中一處晴礁怪石,隨江水消漲,沉浮不定,時人稱為新生磯。明代萬曆年間先有人在磯上建亭曰浮玉亭,後又在上建文昌閣。亭閣先後在戰火中被毀。而今僅剩一石墩,上建有航標燈塔。
蘄州八景
浮玉晴沙截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