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蘄縣古城
- 地理位置: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蘄縣鎮
- 保護級別: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全天
蘄縣古城,位於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蘄縣鎮境內,206國道穿城而過,是安徽省內發現最早的一座古城,是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發源地,也是陳勝、吳廣起義攻克的第一座城池。秦統一六國時置蘄縣。南北朝時期...
蘄州古城始建於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歷為路,府、州、政治、經濟、文化十分發達。宋元明清時期依託長江水運,明仁宗之子朱瞻堈在此建立了荊王府。明嘉靖《蘄州志》載:“其城周圍九里三十三步,一千一百三十丈,高一丈八尺……城門六...
蘄縣古城遺址,位於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蘄縣鎮,206國道穿城而過,是安徽省內發現最早的一座古城,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第二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蘄縣是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發源地。蘄縣也是陳勝、吳廣...
古城蘄州是長江中下游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要地,是宋、元、明、清時期鄂東地區最大的城鎮。蘄州古城始建於宋理宗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明初改建為磚城,清代修葺。蘄州城北門是蘄州古城遺存的唯一城門。保護動態 1982年,...
蘄縣古城遺址位於安徽省宿州市南20公里處蘄縣鎮境內,206國道穿城而過,是安徽省內發現最早的一座古城。秦統一六國時置蘄縣,南朝梁置蘄郡,隋朝復稱蘄縣,元代廢縣遷至宿州,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1988年蘄縣古城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
蘄州古城是長江中下游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要地,是宋、元、明、清時期鄂東地區最大的城鎮。蘄州城北門歷經八百年的風雨,是蘄州古城遺存的唯一城門,始建於南宋,現存建築風格為明代,1982年蘄州城北門被確定為蘄春縣文物保護單位...
蘄縣鎮因鎮政府駐地位於蘄縣古城之內而得名。風景名勝 西上航 西上航,位於蘄縣老街南頭,沿澮河北岸向西約100米至200米處,是一處新石器時期遺址,遺址面積約有1000平米,上面疊加著各個時期的生活遺物。自新石器之後還發現有西周,春秋...
1949年5月14日(農曆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129師一部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攻克蘄州城,殲滅桂系國軍1個連、縣綏靖團1個營,至此蘄春縣全境解放。在蘄州解放戰爭中,129師廣大官兵前赴後繼,英勇作戰,為蘄州解放事業作出了...
城北社區位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地處長江北岸,占地面積0.48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1月有1371戶,人口3274人。2024年1月經蘄春縣民政局批准設立,由原蘄州一居民、二居民、三居民、四居民等四個社區合併設立因位於蘄州古城北門“...
蘄縣村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蘄縣鎮,居皖北平原腹地,依悠悠古澮水而立,距離宿州市區20公里,水路、公路、鐵路四通八達,天然澮河黃金水道通江達海、206國道縱穿村而過。村容村貌整潔,基礎設施完善,近年來先後榮獲市授予的“紅旗...
清代以後,蘄州再也沒有以前顯要了。原先的蘄州也變成了黃州府治下的一個縣。及至解放後又降格為縣治下的一個鎮。好在改革開放以來,發展經濟恢復古鎮建議被提到議程日程,蘄州人能有期望古城再現輝煌的時日。遺址 歷時幾年建成的荊...
位於蘄春縣蘄州古城內,清代建築。為磚木結構,硬山頂。一進兩幢,分門廳、正廳,中有天井,屋內木樑架、木柱、柱礎均高浮雕花草及動物圖案。2002年11月7日被公布為第四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萬年台戲樓 位於蘄春縣橫車鎮長石村,清代...
漢代的宴喜台舊址,清代的北土山書院遺址。其中花甲寺遺址,白土寨窯址,陳勝、吳廣起義舊址,三山蔣廟遺址,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蘄縣古城,北泉,陶墟,城陽,大蔡莊,五柳遺址,曹村窯址等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城東南面風景秀麗的雨湖之濱,占地80畝,由李時珍墓地、李時珍紀念館、李時珍醫史文獻館和藥物園四部分組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陵園簡介 李時珍陵園:位於蘄州城東南面風景秀麗...
中國有個將軍縣——湖北省紅安縣;毗鄰紅安有個蘄春縣,人稱“教授縣”——一個不足百萬人口的貧困縣,擁有教授上千人;“教授縣”里有條街——蘄州鎮東長街,號稱“博士街”。這條只有100餘戶人家、約700米長的老街,20世紀走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