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之戰

宿州之戰,發生於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軍與官軍持續兩個月的戰爭,是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決戰。燕王傾其精銳主力,欲畢其功於一役。官軍的有生力量被耿炳文、李景隆的損兵折將消耗得所剩無幾,官軍能征善戰的幾員大將何福、平安、鐵鉉、徐輝祖帶領僅有的精銳主力全部趕來宿州參戰。宿州之戰的四場大戰,燕軍先後殲敵近二十萬人,把官軍的精銳主力基本消滅殆盡。以宿州之戰為標誌,燕王與建文帝的人心相背發生逆轉,燕軍與官軍的軍事實力和士氣也發生逆轉。

基本介紹

  • 名稱:宿州之戰
  • 參戰方:官軍、燕軍 
  • 結果:燕軍勝 
  • 傷亡情況:官軍二十萬人 
  • 發生時間 :1402年
戰爭背景,戰爭經過,淝河大戰,小河大戰,齊眉山大戰,靈璧大戰,戰爭意義,

戰爭背景

靖難之役是明燕王朱棣與其侄明建文帝為爭奪皇位而發動的一場內戰。明太祖朱元璋通過分封自己的子弟來藩衛國家,將諸子分封為王鎮守四方要害之地。鎮守北平的燕王因參與對蒙古用兵,勢力最強。朱元璋去世後將皇位傳給了皇太孫朱允炆。這個朱允炆史書上稱之為建文帝。建文帝為消除諸王尾大不掉弊端,採用齊泰、黃子澄削藩之計,先後削廢周、齊、湘、代、岷五王。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引朱元璋《明皇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為名,誓師起兵,對抗朝廷,自稱“奉天靖難”。
以燕王為代表的燕軍與以建文帝為代表的官軍先後在真定、北平、大寧、河間、濟南、東昌等地發生激戰。燕軍雖攻占一些城鎮,但旋得旋失,唯占據北平、保定、永平三府。戰爭已持續三年,交戰雙方仍然處於膠著狀態。燕王朱棣深感官軍兵多勢眾,曠日持久,攻防俱難。此時,南京宮中一些罷黜的宦官逃到北平投奔朱棣,帶來了“京師空虛可取”的情報。燕王謀士姚廣孝勸朱棣“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明史·姚廣孝傳》)於是,燕王朱棣決定率領燕軍主力逾城不取,直搗南京。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燕軍進入山東,繞過守衛嚴密的濟南,破東阿、汶上、鄒縣,直至沛縣、徐州。建文四年三月,燕王大軍趕到宿州。
燕王大軍逼近宿州的訊息傳到京師南京,建文帝心急如焚。宿州距京師南京僅300多公里的路程,快馬加鞭一天就能趕到。若宿州守不住,戰火就有可能燒到南京城下。燕軍逾城不取的策略打破了官軍原有的軍事部署。建文帝一方面從京師向宿州調集重兵攔截,一方面命山東之軍追擊攔截。燕軍到宿州符離附近時,山東之軍追了上來。燕軍與官軍在宿州一帶展開一場生死對決已不可避免。

戰爭經過

淝河大戰

由於山東的官方軍緊緊尾隨燕軍追擊,燕軍在符離過小河(也稱濉河)時,燕王朱棣為防備官軍趁己方過河時發動攻擊,安排都指揮金銘帶領一百多個擔任巡邏突擊的騎兵斷後,並告戒他們:敵人追上了,發現你們是人數很少的小股部隊,肯定會追殺你們。你們排著隊慢慢地向前走,他們以為你們是誘餌,一定不敢進攻。我安排都指揮冀英帶領幾個擔任巡邏突擊的騎兵事先埋伏在小河的南岸,警戒你們渡河,如果敵人追來了,立即鳴炮。敵人懷疑有埋伏,在猶豫不決之時,你們的小股部隊就趁機渡過河了。
金銘斷後警戒時,萬餘官軍果然慢慢地跟隨到了小河北岸。官軍發現燕軍後,趕來追擊。冀英連連鳴炮,官軍隨即後退。金銘順利渡過了小河與燕王相會於宿州。
為尋求殲敵機會,燕軍於宿州稍作休整,便向蒙城、渦河等處進兵。官軍大將平安率馬步兵四萬緊緊跟隨著燕軍。燕王朱棣認為,渦河沿岸一帶樹林多,官軍一定懷疑此處有埋伏;淝河一帶地勢平坦且樹又少,他們一定不會懷疑這裡有埋伏。燕王命次子朱高煦守住大營,自己率精騎兩萬帶三日乾糧趕到離大營百餘里的淝河岸邊埋伏下來。他命令每個將士都要準備一束火把,放在路邊上相互連起來,等到與敵人交戰時,就舉起火把。一個火把舉起,其餘的火把都要同時舉起。敵人看見舉起的火把多,誤以為遇到了主力,必會驚慌潰散。如是小戰,則不舉火把。
這天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燕王派胡人騎兵指揮款台帶領幾個騎兵到前方偵探訊息。打四更鼓的時候,款台回來報告說,敵軍已經在離淝河四十里的地方紮營了,聽到了敵人的更鼓聲,據此推斷,天明就會來到。
燕王很高興,叮囑王真、劉江二將:各帶兵沿路設下埋伏,敵人如按兵不動,就派出十多個騎兵到他們的軍營前來回挑逗辱罵。如果敵人來追,千萬不要與他們交戰,你們只引著他們追趕,慢慢與伏兵匯合。敵人吸取上次不追金銘的教訓,一定會全力追來。你們快速地跑進我們的埋伏圈。敵人一口氣急著追趕了二十多里路,必然會人困馬乏,這樣就只有束手就擒了。燕王又命令王真所部,象捆綁絲織品那樣把裝滿草的袋子捆好放在馬背上,官軍追來,丟棄於地,讓他們因撿拾草袋子而造成混亂。
中午,王真所部與官軍平安的部隊相遇。官軍大將平安對部下說:“這是一支巡邏的小股騎兵,快點攻擊他們,不要讓他們跑了,別再次上他們的當。”於是,丟下步兵,率領騎兵快速疾馳而來。王真等裝作逃跑的樣子,把馬上的草袋子丟到地上。敵人見了,果然追搶所棄之物。官軍追趕二十餘里,進到了燕軍的埋伏圈發現中了埋伏,十分驚恐,想往回逃,但戰馬都疲乏了,用鞭子使勁抽打,戰馬動也不動。將士們紛紛下馬請降。
官軍大將平安帶領三千騎兵跑到淝河北岸的高坡上,燕王帶領數十個騎兵前去攔截。平安副將火耳灰是原燕軍蒙古騎兵指揮,素驍勇,被召入京師才隸屬於平安。火耳灰手拿著一把槊竟直刺向燕王。燕王命令胡騎指揮童信射火耳灰的馬,火耳灰的馬跌倒了,於是俘獲了火耳灰。平安副將曲哈三帖木耳也十分勇敢,看見火耳灰被俘獲,手拿著一把槊疾馳奔來救援,也被胡騎指揮童信射其馬而擒之。當時,燕王想用同樣的方法擒獲官軍大將平安,可惜的是他已換掉衣服帶著幾個騎兵逃走了。其餘的官軍將士只顧各自逃命。燕王率兵追趕,斬首數千級,獲馬八十餘匹,生擒官軍驍將林帖木兒。官軍大將平安逃至宿州堅守待援。

小河大戰

燕王派遣胡騎指揮薛脫歡領軍前往宿州哨探。此時,建文帝從各地調來的精兵強將已匯集在那裡,燕軍南下必須要闖過這一關。燕軍面臨的處境非常不利,既遠離根據地,又遭遇數倍於己的強敵圍困。燕軍欲取勝,只有速戰方為上策。這時,官軍正從淮河和山東向宿州運送糧食,準備在宿州一帶與燕軍打持久戰。
燕王知道與官軍硬戰是不划算的。他決定用釜底抽薪的辦法,派兵騷擾糧道,切斷其供給。派譚清率兵北襲徐州官軍的運糧車船,燒毀了官軍運來的糧食;又向南奔襲淮河附近的五河縣,燒毀官軍運糧船車不可勝計。譚清返回軍營時,在宿州大店驛被官軍圍住襲擊。燕王看見是譚清的旗幟,帶領騎兵急忙趕往支援。從山東尾隨而來的官軍大將鐵鉉前來迎戰。這個鐵鉉,就是在濟南與燕軍相持三月讓燕軍無功而返、東昌之戰大敗燕軍的主帥。真是冤家路窄!燕軍未戰先怯,不敵鐵鉉部隊的猛烈攻擊,退卻到宿州北面的小河附近。
這年農曆四月,官軍將領平安把軍營安置在小河的南岸,燕軍占據小河的北岸。燕王對各位將領說:“官軍的糧草被燒之後,形勢對他們十分不利,一定會急於求戰,我們據險以待,他們進攻我們就卡住他們的喉嚨,後退就痛擊他們的後背,不要多長時間,他們就會束手就擒。”燕王命令陳文選擇適當的地方建橋。陳文先把建橋的士兵和建築材料用船運過河去,騎兵緊隨而過。橋建好後分兵守住橋的兩頭。
次日,官軍總兵何福分左右兩翼,排兵布陣十餘里,沿著小河向東攻擊,燕王率領騎兵參戰。官軍大將平安與燕王遭遇在小河北堤與河道之間的田地上。燕王的戰馬因跌倒而不能向前奔跑,幾乎被平安的槊所刺中,十分危急。燕將番騎兵指揮王騏躍馬馳入陣中援救燕王。燕王僥倖逃脫。
官軍奪占了小河橋,攻入河北。這時,燕王次子朱高煦、都督張武率領敢死隊從樹林裡衝殺出來,與燕王帶領的騎兵匯合一處。燕軍士氣劇增。官軍被燕軍趕回到小河橋南。此戰燕軍生擒官軍丁良、朱彬兩將,斬首官軍二萬餘級;燕軍陳文、王真、韓貴三將陣亡,士兵傷亡數量史書沒有記載。交戰雙方均精疲力盡,無力再戰。戰場上維持了暫時的寧靜。官軍駐守在小河南,燕軍駐守在小河北。和平共處的局面維持了數日,一場更大的血戰雙方正在醞釀。

齊眉山大戰

官軍糧食吃完了,采野菜充飢。燕王發現後,覺得這是一個戰機。官軍現在缺糧挨餓勢必會影響士氣,過幾天糧食運來恢復了士氣就不這么容易破敵了。於是,燕王留下千餘士兵守橋,暗中親自帶大軍輜重向東轉移,在離官軍三里的地方,趁半夜渡河到南岸,繞到官軍之後向南出擊。調動完畢,官軍也沒有發覺,到了第二天早晨才發現。官軍馬上又將隊伍調轉,與燕軍對陣。
燕軍與官軍大戰於靈璧縣齊眉山。自午時至酉時,雙方持續廝殺了七個小時。由於官軍數量上占優勢,氣勢較盛,越戰越勇。燕軍由於連損大將,死傷較多,氣勢轉衰,隨機潰敗。燕王退到十幾里之外才安營紮寨。燕軍將領因屢戰屢敗產生厭戰情緒。燕王擔心部隊譁變,連續多日不解卸盔甲就上床休息。官軍探聽此訊息後,彈冠相慶,並迅速報告給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得到燕軍差一點譁變的訊息,君臣都認為:燕軍氣數已盡,將不戰而退,京師不可無良將。於是,大將徐輝祖被召回京師。徐輝祖離開後,何福的軍隊頓時變得勢單力薄。

靈璧大戰

官軍主帥何福為求穩妥,每次行軍紮營,總是以挖深溝建高牆來構築營寨,軍營建成時天亮了卻又要離開。日復一日地虛耗人力。很多士兵為此而通宵不得休息。臨陣殺敵之際,士兵未戰鬥已先疲乏困頓。燕王行軍駐紮,從來不挖壕築牆建營寨,總是把軍隊布成一種陣勢,敵人從來不敢進犯,將士們到了營地立刻就得到休息。燕王閒暇時就到駐地的周圍邊打獵邊察看地形,獲得的獵物就獎勵給將士。每次攻城掠地所獲得的財物,燕王全部賞賜給將士們。將士們樂為燕王所用。
兩軍相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倒也平安無事。忽然一天,燕王得到官軍的糧食即將運到的情報。燕王與各位將領商議對策。燕王認為,敵人肯定會擔心我們襲擊他們的運糧車隊,定會分出一部分兵力保護,我們乘其分兵勢弱之時對其發起攻擊,他們必敗無疑。於是派遣朱榮、劉江等將領率領裝備輕便而行動快速的騎兵截擊官軍運糧草的部隊,又命令擔任巡邏突擊的騎兵襲擾其打柴的人。遭此困擾,官軍主帥何福不得不下令將軍營轉移到糧多的靈璧縣城,以便於取得給養。官軍此時運來的糧食有五萬擔。官軍將領平安率領六萬騎兵和步兵押送,讓運糧食的士兵在隊伍的中間走。燕王暗中了解到這個情況,分出一萬名強壯的士兵阻擋援兵,又命令次子朱高煦在樹林裡埋下伏兵觀察警戒,等到敵人作戰疲憊時出擊。燕王把騎兵擺在兩翼,親率中軍迎著敵人攻擊。燕王指揮燕軍縱向攻擊,橫著穿過官軍的陣地,將其切斷為兩部分,官軍於是大亂。何福等從靈璧出來增援,與平安匯合攻擊,殺死燕軍士兵數千人,打退了燕王的進攻。
何福、平安以為燕軍已經退走了。於是,押著糧車急匆匆往靈璧大營走去。天色漸漸暗淡下來。前面是一片黑壓壓的樹林,辨不出什麼枝幹。猛然間聽到呼哨四起,戰鼓轟鳴,林間殺出千軍萬馬。來者不是別人,正是燕王次子朱高煦。何福、平安率部拚死抵抗。正在難分難解之時,燕王帶著部隊又殺了個回馬槍。官軍本已疲憊不堪,哪禁得住這兩支大軍的前後夾擊?只好奪路而逃。逃到靈璧縣城時,不但糧食全丟了,而且損失了一萬多士兵、三千匹戰馬。
這天夜裡,官軍部隊上下瀰漫著氣餒的情緒。營中的糧食已經吃完,在此又無法長期堅守。大家商議一番之後,何福下令:明日聽到三聲炮響,就突圍出去,將軍營轉移到糧草較多的淮河附近。
第二天,燕軍開始攻擊靈璧縣城。燕軍三聲震耳欲聾的炮聲之後,燕王率領諸位將領爭先登城,軍士們象螞蟻一樣向城牆攀登。何福的部隊誤以為是己方炮聲,急忙趕到城門,城門已堵塞不能出去。軍營中開始混亂,官軍墜落的人馬把靈璧城牆周圍的濠溝填滿了。燕軍猛烈地發起攻擊,官軍的營壘瞬間土崩瓦解,平安被擒,何福逃脫。
平安曾屢次打敗燕軍,斬殺燕軍驍將數人,燕將無人敢與其爭鋒。平安被俘後,燕將歡呼雷動,爭相殺之。燕王惜其才勇,親手解開捆綁平安的繩子釋放了他,並派人把他送回北平。平安感激燕王的不殺之恩歸順了燕王。

戰爭意義

燕軍與官軍持續兩個月接連展開的宿州之戰,是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決戰。燕王傾其精銳主力,欲畢其功於一役。官軍的有生力量被耿炳文、李景隆的損兵折將消耗得所剩無幾,官軍能征善戰的幾員大將何福、平安、鐵鉉、徐輝祖帶領僅有的精銳主力全部趕來宿州參戰。宿州之戰的四場大戰,燕軍先後殲敵近二十萬人,把官軍的精銳主力基本消滅殆盡。以宿州之戰為標誌,燕王與建文帝的人心相背發生逆轉,燕軍與官軍的軍事實力和士氣也發生逆轉。可以說,宿州之戰為燕王朱棣奪取帝位掃平了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