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光鄉

容光鄉

容光鄉,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位於桐梓縣域西部,西、北抵習水二里鄉桃林鄉,南鄰本縣風水鄉,東接花秋鎮。1992年,容光、盤龍水、元木3鄉合併建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容光鄉
  • 所屬地區:貴州省桐梓縣域西部
  • 電話區號:0852
  • 面積:70多平方公里
  • 人口:1.82萬人
鄉鎮簡介,基本概況,詳細介紹,特色產業概況,工業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地圖信息,

鄉鎮簡介

鄉人民政府駐地容光(棗樹埡),距縣城約74公里,海拔900米。共轄18村委會,138村民小組。總面積7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萬畝,總戶數4100餘戶,總人口1.82萬人。
容光鄉境內山巒起伏,溝谷交錯,屬低中山岩溶盆地地貌。氣候溫暖,宜林荒山資源豐富。土壤以石灰土、黃壤為主,水土流失嚴重。糧食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烤菸;林副特產有油桐、棬籽、生漆水果茶葉木材等;礦產資源以優質無煙煤為主,另有黃鐵礦硫鐵礦石灰石等。村村通電;村村通公路,里程約22公里以上。有年產值30萬元以上的煤廠1間,酒廠1間。

基本概況

--人口總數:21680人 (農業人口:20440人 非農業人口:1240人)
--行政區面積:70.54畝
--耕地面積:41280.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
--發展口號:新型工業強鄉,農業生態立鄉,繁榮三產興鄉,新村建設美鄉
--所轄村:雲豐村,雲龍村,雙埡村,聯龍村,大箐村,元木村,螺絲村
--生產總值:11600.0
--主要經濟產業:農業 名特產品:土羊肉
--辦公所在地:容光大道路
--自然條件:四季立體氣候明顯 資源:煤炭,硫鐵礦,瓷土礦

詳細介紹

容光鄉位於桐梓縣西南一隅,東與花秋鎮接壤,南鄰風水鄉,西與“國酒之鄉”仁懷市毗鄰,北與習水縣相嵌。全鄉國土面積70.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26畝(田:5095畝、土:14931畝),轄7個行政村,43個村民組,5156戶2.3萬人,距縣城62公里。
容腿設嘗盛光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山地氣候特徵明顯,森林覆蓋率達39.8%,總體年平均氣溫15℃,高海拔地區無霜期280天,低海拔地區無霜期350天。境內有豐富的煤、鐵、硫、瓷土、頁岩等礦產資源。現已探明煤炭儲量達2億噸,是縣委、縣政府規劃的重點電煤基地之一。硫鐵礦資源豐富,1979年全國西南片硫磺生產現場會曾在容光召開。有得天獨厚的釀酒山水資源,我鄉盤龍河畔的水質、土壤和空氣中含有多種釀酒發酵所需的微生物,是發展釀酒工業的“第二茅台”,曾經釀製的“獨龍大曲”榮獲貴州省首屆益壽杯白酒“金杯獎”。
特別是隨著年產120萬噸的灑堡洪棄容光煤礦、容光110KV變電站、桐梓至容光二級公路、容光集鎮開發、河口水庫、集鎮自來水廠等大項目的落地建設,推動了容光經濟快速發展。鄉黨委、政府圍繞“煤炭工業強鄉,生態農業立鄉,繁榮三產興鄉,開發集鎮活鄉”的發展思路,奮力拚搏,竭誠招商,搶上項目,力爭把容光打造成“工業寶地,藥材之鄉,探險樂園,新興明鎮”。

特色產業概況

糧食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紅梁,林副特產有油桐、棬籽、生漆水果、茶葉、木材喇設等;礦產資源以優質無煙煤為主,另有黃鐵礦、硫鐵礦石灰石等極具開發價值,1979年全國西南片區硫磺生產現場會曾在容光召開;轄區企業主要有容光煤礦(現累計投資3.87億元,即將試投產)、四井坪紅磚廠、郊祁採石場和華林採石場;採取BT模式建設的雲豐新村一期工程公共基礎設施即將完成。盤龍新村和大箐新村建設前期工作穩步推進;鄉境內有奇特的山型地貌籃燥簽、優美的自然風光、別樣的人文風情,是一塊亟待開發的旅遊寶地。
容光鄉位於桐梓西南邊陲,東與本縣花秋鎮接壤,南鄰風水鄉,西與仁懷市毗鄰,北與習水縣相嵌。1992年由容光、盤龍水、元木三鄉建立,國土總面積70.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80公頃,政府駐地距縣城約62公里。大部分土地屬於沙壤坡耕地,水源涵養差,是典型的“乾燒坡、望天田”,一直以來容光農民都把玉米、水稻、紅薯作為主要農作物,如遇乾旱就大減產,甚至絕收。“乾燒坡、望天田”一直是容光農民致富路上的“攔路虎”,80%的年輕人都選擇到外乃龍挨地打工,家裡只剩下老弱病殘。

工業經濟

容光鄉位於桐梓西南邊陲,東與本縣花秋鎮接壤,南鄰風水鄉,西與仁懷市毗鄰,北與習水縣相嵌。1992年由容光、盤龍水、元木三鄉建立,國土總面積70.54平方公里,現有7個行政村43個村民組,5156戶,2.17萬人,耕地面積1580公頃,政府駐地距縣城約62公里。有優質無煙煤、鐵、硫、石灰石等極具開發價值的礦產資源。近年來,容光鄉黨委、政府在桐梓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設囑妹下,按照“煤炭工業強鄉、生態農業立鄉,繁榮三產興鄉,開發集鎮活鄉”的發展思路,牢固樹立“紋舟組抓項目就是抓經濟,抓項目就是抓稅收”的理念,狠抓項目建設,一個個項目紛紛落戶。
2005年底開工建設,累計投資6.2億元的容光煤礦於今年5月建成進入了試生產階段,是貴州2005年開工建設的35座大型重點煤礦之一,煤炭資源儲量為9984萬噸,設計可采儲量為6220.7萬噸,礦井使用綜合機械化採煤,機械化程度達到100%,一期產量60萬噸,二期產量將達到90萬噸,為社會解決了1000多人的就業問題(其中為容光鄉解決了260餘人的就業);成功引進的徐礦集團,總投資2500萬元的容光鄉煤氣(瓦斯)發電項目,經一年的建設,現已完成基建及2台機組安裝並於近日進行了首次運行,兩台機組一次性試運行成功。2台機組的成功運行,年可以消耗瓦斯3900000立方米,年發電量11700000度,產生經濟效益438萬元,大大降低了煤礦用電成本,發電產生的熱能還通過管道傳輸到浴室,供應了職工的洗澡熱水和用水加熱;引進的貴州化學公司,總投資1000萬元的容光鄉集鎮建設項目,現已完成土石方挖填及街道硬化和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肖利、劉慶銀、宋興江等總投資500萬元的容光鄉華林採石場,現已完工並試投產,每天產量在500立方米,為整個容光的人民及臨鄉的習水縣人民提供了方便,還解決了當地十多人的就業問題;引進的大埡口風力發電項目,目前已經進入風力測量階段。

基礎設施建設

容光鄉黨委政府深知一個地方的發展難在基礎設施的落後,為改變這一狀況,該鄉黨委政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如今,桐容二級公路容光段完成投資5700萬元,全線水穩層基本鋪設完成,即將實施路面鋪油,以往要乘3個多小時車程的容光,現在只要70分鐘就可以到達了;五年來,該鄉總計新修改造通村公路70多公里,硬化通組公路3公里;完成了羊公岩至鄉政府4.2公里的油路改造;完成宋教崗至黃教1.2公里的通組公路水泥硬化正在緊張建設中,“老背背”的綽號再也沒人叫了。
以公路為龍頭,容光的水利、電力也明顯得到了改善,集鎮基礎設施也不斷得到完善。投資了90萬元完成河口水庫除險加固;投資70餘萬元,民眾投工投勞新建和改造灌溉溝渠45.6公里;投資380餘萬元,完成集鎮、聯龍村等安全飲水工程建設,解決了1800餘戶6800多人的飲水困難。投資2100餘萬元,實施10KV農村電網高壓線路改造14公里,冰災加固14公里。400V和220V低壓線路改造250公里,有效解決了用電難和用電不正常的問題。還成功探索實施容光模式的雲豐新村建設,現已完成了長484米寬22米的主街道,農貿市場支路、汽車客運站等已經完工。
容光鄉位於桐梓西南邊陲,東與本縣花秋鎮接壤,南鄰風水鄉,西與仁懷市毗鄰,北與習水縣相嵌。1992年由容光、盤龍水、元木三鄉建立,國土總面積70.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80公頃,政府駐地距縣城約62公里。大部分土地屬於沙壤坡耕地,水源涵養差,是典型的“乾燒坡、望天田”,一直以來容光農民都把玉米、水稻、紅薯作為主要農作物,如遇乾旱就大減產,甚至絕收。“乾燒坡、望天田”一直是容光農民致富路上的“攔路虎”,80%的年輕人都選擇到外地打工,家裡只剩下老弱病殘。

工業經濟

容光鄉位於桐梓西南邊陲,東與本縣花秋鎮接壤,南鄰風水鄉,西與仁懷市毗鄰,北與習水縣相嵌。1992年由容光、盤龍水、元木三鄉建立,國土總面積70.54平方公里,現有7個行政村43個村民組,5156戶,2.17萬人,耕地面積1580公頃,政府駐地距縣城約62公里。有優質無煙煤、鐵、硫、石灰石等極具開發價值的礦產資源。近年來,容光鄉黨委、政府在桐梓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煤炭工業強鄉、生態農業立鄉,繁榮三產興鄉,開發集鎮活鄉”的發展思路,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經濟,抓項目就是抓稅收”的理念,狠抓項目建設,一個個項目紛紛落戶。
2005年底開工建設,累計投資6.2億元的容光煤礦於今年5月建成進入了試生產階段,是貴州2005年開工建設的35座大型重點煤礦之一,煤炭資源儲量為9984萬噸,設計可采儲量為6220.7萬噸,礦井使用綜合機械化採煤,機械化程度達到100%,一期產量60萬噸,二期產量將達到90萬噸,為社會解決了1000多人的就業問題(其中為容光鄉解決了260餘人的就業);成功引進的徐礦集團,總投資2500萬元的容光鄉煤氣(瓦斯)發電項目,經一年的建設,現已完成基建及2台機組安裝並於近日進行了首次運行,兩台機組一次性試運行成功。2台機組的成功運行,年可以消耗瓦斯3900000立方米,年發電量11700000度,產生經濟效益438萬元,大大降低了煤礦用電成本,發電產生的熱能還通過管道傳輸到浴室,供應了職工的洗澡熱水和用水加熱;引進的貴州化學公司,總投資1000萬元的容光鄉集鎮建設項目,現已完成土石方挖填及街道硬化和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肖利、劉慶銀、宋興江等總投資500萬元的容光鄉華林採石場,現已完工並試投產,每天產量在500立方米,為整個容光的人民及臨鄉的習水縣人民提供了方便,還解決了當地十多人的就業問題;引進的大埡口風力發電項目,目前已經進入風力測量階段。

基礎設施建設

容光鄉黨委政府深知一個地方的發展難在基礎設施的落後,為改變這一狀況,該鄉黨委政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如今,桐容二級公路容光段完成投資5700萬元,全線水穩層基本鋪設完成,即將實施路面鋪油,以往要乘3個多小時車程的容光,現在只要70分鐘就可以到達了;五年來,該鄉總計新修改造通村公路70多公里,硬化通組公路3公里;完成了羊公岩至鄉政府4.2公里的油路改造;完成宋教崗至黃教1.2公里的通組公路水泥硬化正在緊張建設中,“老背背”的綽號再也沒人叫了。
以公路為龍頭,容光的水利、電力也明顯得到了改善,集鎮基礎設施也不斷得到完善。投資了90萬元完成河口水庫除險加固;投資70餘萬元,民眾投工投勞新建和改造灌溉溝渠45.6公里;投資380餘萬元,完成集鎮、聯龍村等安全飲水工程建設,解決了1800餘戶6800多人的飲水困難。投資2100餘萬元,實施10KV農村電網高壓線路改造14公里,冰災加固14公里。400V和220V低壓線路改造250公里,有效解決了用電難和用電不正常的問題。還成功探索實施容光模式的雲豐新村建設,現已完成了長484米寬22米的主街道,農貿市場支路、汽車客運站等已經完工。

地圖信息

地址:遵義市桐梓縣容光鄉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