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鄉(貴州省習水縣二里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二里鄉,隸屬貴州省習水縣,地處遵義市習水縣東南面,距離縣城88.8公里,東面與本縣的桃林鄉一河之隔,南面與桐梓縣的容光鄉和仁懷市的火石鄉相接,西面與永安鎮相連,北面與雙龍鄉相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二里鄉
  • 外文名稱:Erli River
  • 所屬地區:習水縣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54個村民組
  • 面積:82.6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地理環境,經濟狀況,

建制沿革

“二里”一詞是依據從秦漢一直延續到民國初期的保甲制和里社制而得名,是二郎里和小溪里的合稱。民初廢里甲,二里稱之為二里場,屬仁懷縣北區管轄。民國六年(1917),仁懷縣將5個區調整為11個區,二里場為第8區區公所所在地,轄4個保。民國二十四年(1935),仁懷縣將11個區裁減為7個區,原7、8區合併為第7區,區公所設在桑木場,此時的二里歸桑木區管轄。民國三十年(1941),仁懷縣改行鄉(鎮)並裁區設署,桑木區署督導興隆鄉,此時二里歸興隆鄉管轄。1950年1月,仁懷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組成仁懷縣人民政府,全縣設12個區,12區區公所在興隆場,轄永安、興隆兩鄉,二里則屬12區興隆鄉管轄,1950年解放李家寨後,徹底廢除了保甲制度,1951年,改保設村,興隆鄉轄二里村等8個村。是年,區公所改數序稱謂的區公所冠以地名,第12區改為永安區,二里則歸於永安區興隆鄉管轄。1952年6月至1953年實行民主建設,劃大鄉為小鄉,二里正式設為鄉。1955年,仁懷縣按照中央精神將小鄉調整為大鄉,改鄉(鎮)人民政府為鄉(鎮)人民委員會,二里鄉由原來的二里和玉屏兩小鄉合成。1959年,實行“政社合一”制度,二里鄉人民委員會改名為二里管理區。1961年,廢人民公社縣聯社,恢復區的建制,二里管理區改為二里公社。1965年11月二里被劃至習水縣,隸屬永安區公所管轄。1983年,實行體制改革,公社更名為鄉,即叫二里鄉。1992年8月撤區並鄉,由原來的二里鄉、興隆鄉和觀摩鄉正式合併為現在的二里鄉。

地理環境

習水縣二里鄉全鄉總面積為82.6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立體氣候明顯,最高海拔為1500米(興隆石鵝洞林場),最低海拔480米(觀摩)。現有耕地面積37098畝,其中:田6365畝,土12283畝。全鄉轄7個行政村54個村民組,現有農戶4966戶21379人。
在基層組織建設中,二里鄉設有一個黨總支9個黨支部,黨員人數為542人,其中農村黨支部7個,機關黨支部1個,教育黨支部1個,農村黨員474人,機關幹部黨員32人,教育支部黨員為36人。全鄉人均文化水平不高,文化底蘊和氛圍不濃厚。

經濟狀況

農民收入主要靠農業生產,人均純收入1675元。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高粱棉花生薑。全鄉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可供開採的有煤礦高嶺土硫鐵礦等,煤炭開發前景廣闊。
為搞好煤炭資源開發,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徐礦集團興隆煤氣開發公司於2006年7月投資5.6億元在二里紅工建礦。隨著紅工新村、二里集鎮的建成和“三縱六橫九連線”的交通網路的構建,二里將實現從一個經濟極貧鄉到經濟發展中等強鄉的新跨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