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家麻雀
雄鳥額、頭頂和後頸灰色,後頸有時混雜有栗色,眼先、眼周、嘴基黑色,眼後有一栗色帶,臉頰、耳羽白色。背栗紅色或棕栗色具黑色縱紋。腰和短和尾上
覆羽灰色,長的尾上覆羽和
尾羽暗褐色,尾羽具淡棕色羽緣。翅上小覆羽栗色或棕栗色,中覆羽基部黑色或灰黑色,端部白色,小翼羽和大覆羽黑褐色具栗紅或肉桂色羽緣和羽端,有時羽端淡棕色至近白色。初級飛羽黑褐或暗褐色、具淡棕色羽緣。頦、喉至上胸中央黑色,其餘下體白色或白色微沾棕,體側有時沾淡達褐色。
雌鳥頭部或喉部都沒有黑色塊,頭部也沒有灰色,上半部有藍色的條紋。頭頂和腰灰褐色,背淡紅褐色或土紅褐色具黑色縱紋,具一土黃白色或淡土黃色眉紋,兩翅和尾暗褐色,翅具淡棕色羽緣。頦、喉、胸淡灰色或灰白色、微沾黃褐色,胸和體側灰色較暗濃,腹至尾下覆羽淡灰或灰白色。
虹膜暗褐或暗茶色;雄鳥嘴黑色、雌鳥褐色,嘴端深色;腳淡肉褐色或皮黃色。喙在夏季是藍黑色的,腿是褐色,到冬天,羽毛邊緣的顏色會減退,喙會呈黃褐色。幼鳥呈較深的褐色,成鳥白色的部份則為暗黃色,喙部也呈灰暗的黃色。
家麻雀常與體型較小也比較纖細的
麻雀被人混淆。麻雀的頭呈栗色而非灰色,翼上有兩道白色的羽,兩側面頰上都有黑色塊。而且這種體型稍小的麻雀,雌鳥和雄鳥的外觀是非常接近的,沒有顯著區別。這是兩個不同物種外觀主要的不同。
大小量度:體重♂16-30g,♀24-30g;體長♂136-160mm,♀135-148mm;嘴峰♂11-13mm,♀10-14mm;翅♂73-79mm,♀71-75mm;尾♂53-64mm,♀54-63mm;跗蹠♂17-20mm,♀17-20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家麻雀主要棲息在人類居住環境,無論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沼澤和農田,還是城鎮和鄉村,在有人類集居的地方,多有分布。棲息地海拔高度300-2500米,在西藏地區甚至可達4300米。 到村鎮和居民點附近的農田、河谷、果園、岩石草坡、房前屋後和路邊樹上活動和覓食。 冬季常遷到山腳和平原等等低海拔的地區,有季節性垂直遷移現象。
生活習性
遷徙:留鳥,部分有季節性的垂直遷徙或遊蕩。
性喜結群,除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呈小群。屬雜食性鳥類,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蟲為食。所吃動物性食物主要為昆蟲,其中較常見的有金花甲、金龜甲、叩頭甲、蜷象、蜻蜓幼蟲、鱗翅目幼蟲、象鼻蟲、瓢蟲、螞蟻、蟬、蚊、銅綠金龜甲等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半翅目、蜻蜓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植物性食物主要有麥、稻穀、蕎麥、小麥、玉米以及禾本科和莎草科等野生植物果實和種子。
分布範圍
世界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高棉、維德角、中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克羅地亞、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厄利垂亞、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甘比亞、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瓜德羅普島、匈牙利、冰島、印度、印尼、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的、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摩爾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奈及利亞、挪威、阿曼、巴勒斯坦地區、秘魯、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沙烏地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索馬里、南蘇丹、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斯里蘭卡、蘇丹、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泰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葉門。
引進:安圭拉、阿根廷、阿魯巴、澳大利亞、巴哈馬、貝里斯、百慕達、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家、博內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島、巴西、英屬印度洋領地、加拿大、開曼群島、智利、哥倫比亞、葛摩、哥斯大黎加、古巴、庫拉索島、多明尼加共和國、厄瓜多、薩爾瓦多、馬爾維納斯群島、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賴索托、馬拉威、馬爾地夫、模里西斯、墨西哥、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波多黎各、留尼旺、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塞內加爾、塞席爾、新加坡、聖馬丁島(荷屬)、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史瓦濟蘭、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喬治亞州 - 原生)、烏拉圭、萬那杜、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維京群島、辛巴威。
遊蕩:日本、越南。
中國
地方性常見於中國極西部及東北的城鎮及村莊,於貧瘠地區
沙漠綠洲及邊緣地帶。指名亞種見於內蒙古東北部;新疆亞種見於新疆西北部(包括阿爾泰山及天山地區)東至馬納斯河,南至喀什,於青海西部有記錄;亞種西藏亞種為
留鳥於
喜馬拉雅山脈西藏西南部高可至海拔4600米;西藏亞種及新疆亞種冬季遷徙至印度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4-8月。1年繁殖1-2窩。築巢地點很廣泛,屋檐下、砌磚石塊的空隙、岩石間、長春藤、灌木叢、海邊山崖上,都可以看見它們築的巢。 在與其它的鳥類爭奪築巢地的時候,家麻雀的行為相當有侵略性。它們常常驅離已經在當地築巢的鳥,有時甚至直接將窩築在原先被驅離鳥已經建好的窩之上。 家麻雀每次產5-7枚卵,偶爾產多至8枚和小至3枚的。卵殼通常是乳白色或淡灰藍色。卵殼上有黃色、褐色或灰色的斑。這是家麻雀變化很大的卵中,常見的顏色。它們的卵 在大小、 形狀和外表 都有很大的變化。大小為14.5-15.3毫米×20-22.6毫米。通常一天產一枚,卵產齊後開始孵化,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進行,孵化期11-14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經過12-15天的餵養,幼鳥即可離巢。
亞種分化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 Passer domesticus bactrianus | Zarudny & Kudashev, 1916 |
2. | 家麻雀巴利阿里島亞種 | Passer domesticus balearoibericus | von Jordans, 1923 |
3. | 家麻雀小亞細亞亞種 | Passer domesticus biblicus | Hartert, 1904 |
4. | | Passer domesticus domesticus | Linnaeus, 1758 |
5. | 家麻雀沙特亞種 | Passer domesticus hufufae | Ticehurst & Cheesman, 1924 |
6. | 家麻雀裏海亞種 | Passer domesticus hyrcanus | Zarudny & Kudashev, 1916 |
7. | 家麻雀印巴亞種 | Passer domesticus indicus | Jardine & Selby, 1835 |
8. | 家麻雀義大利亞種 | Passer domesticus italiae | Vieillot, 1817 |
9. | 家麻雀東北非亞種 | Passer domesticus niloticus | Nicoll & Bonhote, 1909 |
10. | 家麻雀西藏亞種 | Passer domesticus parkini | Whistler, 1920 |
11. | 家麻雀伊朗亞種 | Passer domesticus persicus | Zarudny & Kudashev, 1916 |
12. | 家麻雀蘇丹亞種 | Passer domesticus rufidorsalis | Brehm, 1855 |
13. | 家麻雀西非亞種 | Passer domesticus tingitanus | Loche, 1867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在歐洲大部份地區家麻雀的數量在減少當中,在荷蘭家麻雀甚至被列為
瀕危物種,從1980年代以來數量約只剩一半,而這還是僅次於
黑鶇在荷蘭第二常見的繁殖鳥類。估計的繁殖對數約在50到100萬之間,在英國也發現了數量銳減情況。 導致數量減少的原因有很多,比較令人意外的是
無鉛汽油的使用,無鉛汽油燃燒後會產生某些化合物諸如
亞硝酸甲酯,這種化合物對於小型昆蟲具有劇毒,而小型昆蟲是麻雀重要的食物來源。 其它理論包括生長野草的區域逐漸減少,或維護不良的建築物減少,這些都是麻雀築巢的重要來源。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