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遺傳

家暴遺傳

家暴遺傳,是指家庭暴力造成的傷害後果,不會止於暴力關係中的雙方,還會延伸到下一代身上,家暴確實具有代際傳遞的特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家暴遺傳
  • 外文名:Inheritance of domestic violence
  • 特徵:家庭暴力代際傳遞
遺傳特性,心理學解釋,調查,制止措施,心理機構校準,受暴者的自立,法律保護,雙語解讀,

遺傳特性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家庭暴力
人的行為模式會從兩個方面獲得:一個是先天的,來自基因。攻擊性與暴力傾向是可以通過基因遺傳的。
另一個是來自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當孩子從小受到家庭暴力的侵害,長大後就可能會反過來對其他家人實施暴力,因為他習慣用拳頭說話。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其生理、心理和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不同,而父母離婚後上演的‘分手暴力’又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心理學解釋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家庭暴力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王君筠表示,家暴多是後天習得。根據墨菲定律(由美國工程師愛德華·墨菲提出,定律內容是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目睹了家庭暴力的人,以後越長大越不想成為施暴者,反而越有可能施暴。在前來諮詢的案例中,有名校畢業的男生新婚沒多久,就因為瑣事打老婆。經了解,就是因為男生的母親常被父親打罵,目睹家暴行為的他認為這就是處理問題的方式。對親人發泄不滿、憤懣往往是最安全的途徑,吃定了對方不大會離開自己,這與“踢貓效應”(指人際間壞情緒的傳遞)有所契合。

調查

家暴確實具有代際傳遞的特性,在已接觸的諮詢對象中,50%以上的案例顯示家暴會“遺傳”。夫妻在關係僵硬的情況下,對孩子也不會柔軟,孩子在童年喪失溫暖,母親的功能一旦缺位,作用疊加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制止措施

心理機構校準

制止家暴
制止家暴制止家暴
家庭系統是人際關係中最基本、最艱難的,影響波不會消失。如何打破代際傳遞的魔咒?一家人應從當下介入,從心理認知、表達結構、行為模式等方面進行改變,孩子就不會再複製父親的行為模式。一家人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機構進行校準。

受暴者的自立

制止家暴最為關鍵的往往是第一次。受暴者應以最大的反抗作為回應,務必讓對方從第一次的“衝動”中醒悟,接受嚴厲的處罰。自立、自強則是受暴者應對家庭暴力的最大法寶。

法律保護

在一些國家,家長打孩子是犯法的,會被剝奪對孩子的撫養權,社會機構會把孩子領走,或送到其他正常家庭中撫養,從而避免孩子繼續受到虐待,也避免未來成長為一個施暴者。

雙語解讀

Inheriteddomesticviolence 家暴遺傳
Thedestructiveconsequencesofdomesticviolenceaffectnotonlytheimmediatevictim,butalsothenextgeneration.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