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必知》內容簡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更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父母無疑是愛孩子的,但是在親職教育當中,很多父母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不小的誤區,很可能會在滿腔熱情中傷害了孩子稚嫩的心靈,給他們成長的記憶抹上了一層陰影,甚至阻擋了孩子成長的腳步,同時父母自身也陷入苦惱之中。 《家教必知》列舉了父母們普遍出現的家教誤區,比如重智輕德、專製作風、拔苗助長、嬌縱溺愛、嘮叨說教、盲目地限制交友、迷信“標準答案”、誤解青春期、迴避理財教育、忽視自己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等等。針對這些誤區,《家教必知》一一進行詳細的剖析,通過列舉事實、透視原因來論證其危害,講明道理,同時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以科學的方法培育自己的孩子。書中涉及的問題都非常有實際意義,採用大量生動鮮活的案例,力爭幫助當前父母解決教子過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讓父母繃緊的神經放鬆一些,讓親子關係和諧一些。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家教必知》編輯推薦: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父母自己;改變孩子,首先是改變父母自己。沒有天生就懂得科學教子的父母,但通過學習就有可能成為成功的父母。您看看身邊甚至自己身上,是不是存在下面的情況呢?
◇只注重孩子的分數,認為“成績=成功”,卻從不在意孩子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
◇教育孩子時總是獨斷專制,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卻從不考慮孩子的意願。
◇總是對孩子過高期望甚至拔苗助長,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卻從不考慮孩子自身的情況。
◇對孩子一貫地嬌縱溺愛,認為現在條件好了,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不能讓孩子吃一點苦。
◇經常在孩子耳邊嘮叨說教,認為說多了孩子自然就會理解、會記住,卻從不去想怎樣和孩子真誠地溝通。
◇對孩子交朋友加以限制,認為孩子交朋友會耽誤學習,卻從不去考慮朋友對孩子的意義有多重要。
◇總是向孩子灌輸“標準答案”,認為只有標準答案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卻對孩子的奇思妙想大加斥責。
◇總是把青春期 “妖魔化”,認為這時候的孩子都是“叛臣逆子”,卻從不去思考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在這一時期到底產生了哪些微妙的變化。
◇從來不跟孩子談錢,或者對孩子不良的消費習慣從不管束,認為理財是孩子長大以後的事。
◇在孩子面前總是以家長自居,認為沒能成為孩子的榜樣也沒關係,反正孩子還小,他們也學不會。
您知道這些行為理念的後果嗎?本書對上述這些問題逐一進行了詳盡的剖析,通過列舉事實、透視原因來論證危害、講明道理,從不同的角度向廣大家長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教子方法。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天性的保護、心靈的啟迪。孩子的心靈具有吸收成長能量的本能。正確的父愛、母愛,會使孩子心靈的上空變得空澈、澄明,而錯誤的則有可能遮擋、禁止了這片寶貴的天空。
◇只注重孩子的分數,認為“成績=成功”,卻從不在意孩子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
◇教育孩子時總是獨斷專制,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卻從不考慮孩子的意願。
◇總是對孩子過高期望甚至拔苗助長,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卻從不考慮孩子自身的情況。
◇對孩子一貫地嬌縱溺愛,認為現在條件好了,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不能讓孩子吃一點苦。
◇經常在孩子耳邊嘮叨說教,認為說多了孩子自然就會理解、會記住,卻從不去想怎樣和孩子真誠地溝通。
◇對孩子交朋友加以限制,認為孩子交朋友會耽誤學習,卻從不去考慮朋友對孩子的意義有多重要。
◇總是向孩子灌輸“標準答案”,認為只有標準答案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卻對孩子的奇思妙想大加斥責。
◇總是把青春期 “妖魔化”,認為這時候的孩子都是“叛臣逆子”,卻從不去思考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在這一時期到底產生了哪些微妙的變化。
◇從來不跟孩子談錢,或者對孩子不良的消費習慣從不管束,認為理財是孩子長大以後的事。
◇在孩子面前總是以家長自居,認為沒能成為孩子的榜樣也沒關係,反正孩子還小,他們也學不會。
您知道這些行為理念的後果嗎?本書對上述這些問題逐一進行了詳盡的剖析,通過列舉事實、透視原因來論證危害、講明道理,從不同的角度向廣大家長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教子方法。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天性的保護、心靈的啟迪。孩子的心靈具有吸收成長能量的本能。正確的父愛、母愛,會使孩子心靈的上空變得空澈、澄明,而錯誤的則有可能遮擋、禁止了這片寶貴的天空。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成績=成功”不一定成立:重智輕德,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一代
只重視學習,忽視對孩子的其他教育2
分數就是學習的終極目標6
禁止孩子讀課外讀物11
用物質獎勵“誘惑”孩子提高成績15
用孩子的成績成就自己的面子19
老拿孩子跟別人作比較22
迷信“重點校”,“拚命”也要進27
第二章 家長作風,專制主義:錯誤的管教風格,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棍棒教育:以打罵代替管教32
馴服教育:逼迫孩子循規蹈矩37
獨斷專行:“沒收”孩子選擇的權利41
過分控制:以“愛”之名剝奪孩子的自由46
強權壓制:教育孩子缺乏耐心50
“俯視”教育:把孩子只當成孩子看待54
情緒教育:不能理性看待孩子的錯誤59
第三章 過度期望,過度苛求:拔苗助長,只會讓教育的目的本末倒置
拔苗助長,對孩子實施強化教育64
不考慮孩子自身情況,期望過度67
用超前的眼光和標準要求和評價孩子72
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76
盲目地為孩子請家教80
無原則地增加孩子的作業84
第四章 溺愛,只能結出“惡果”:性格缺陷將“毀掉”孩子的一生
放縱溺愛:愛來愛去愛成仇88
事事包辦代替,不讓孩子自己動手92
不給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96
認為孩子的任性是小毛病,任其滋長100
一味袒護,任由壞習慣滋長蔓延104
只付出愛,卻不培養孩子學會感恩109
過度保護,杜絕孩子冒險113
第五章 嘮叨說教,不會傾聽:溝通無力,讓代溝越跨越深
不懂溝通,滿嘴空洞的大道理118
嘮叨說教,沒完沒了122
總是粗暴、武斷地與孩子說話127
經常把挖苦和諷刺掛在嘴邊132
不懂得批評孩子的藝術137
只會說,不會聽140
經常給孩子開“空頭支票”144
經常忽略或拒絕孩子的要求148
第六章 社交,那是長大以後的事:交友限制,讓孩子游離在社交圈之外
限制孩子交朋友154
替孩子選擇“有用”的朋友160
替孩子解決人際交往中的矛盾164
杜絕孩子與異性交往169
對孩子的羞怯離群不以為然174
以影響學習為由,不支持孩子為集體服務178
第七章 將“標準答案”奉行到底:扼制創新思維,折斷孩子創造的“翅膀”
一味對孩子進行標準化教育184
雪化了,只能變成水189
忽視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194
無視孩子的興趣198
忽視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203
制止提問,敷衍了事207
無視孩子觀察力的培養211
第八章 跟不上孩子心理成長的腳步:不懂青春期教育,孩子將漸行漸遠
忽視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216
不知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221
視“早戀”為洪水猛獸225
不尊重孩子的隱私231
把孩子“逼”得離家出走236
對“網路新生代”束手無策240
漠視、迴避對孩子的性教育244
第九章 理財?那是長大以後的事:“月光族”和“啃老族”是這樣誕生的
不注重對孩子理財能力的培養252
對孩子花錢不加節制257
無視孩子的攀比行為262
認為孩子吝嗇是節儉的表現267
反對孩子打工賺錢271
對孩子隱瞞家庭的經濟狀況275
第十章 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你是孩子的好榜樣嗎
當你滿口髒話、一身不良嗜好時282
當你給孩子一個不幸福的家庭時288
當你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時294
當你總是在孩子面前炫耀特權時299
當你在孩子面前說一套、做一套時303
當你向孩子灌輸錯誤思想時307
只重視學習,忽視對孩子的其他教育2
分數就是學習的終極目標6
禁止孩子讀課外讀物11
用物質獎勵“誘惑”孩子提高成績15
用孩子的成績成就自己的面子19
老拿孩子跟別人作比較22
迷信“重點校”,“拚命”也要進27
第二章 家長作風,專制主義:錯誤的管教風格,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棍棒教育:以打罵代替管教32
馴服教育:逼迫孩子循規蹈矩37
獨斷專行:“沒收”孩子選擇的權利41
過分控制:以“愛”之名剝奪孩子的自由46
強權壓制:教育孩子缺乏耐心50
“俯視”教育:把孩子只當成孩子看待54
情緒教育:不能理性看待孩子的錯誤59
第三章 過度期望,過度苛求:拔苗助長,只會讓教育的目的本末倒置
拔苗助長,對孩子實施強化教育64
不考慮孩子自身情況,期望過度67
用超前的眼光和標準要求和評價孩子72
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76
盲目地為孩子請家教80
無原則地增加孩子的作業84
第四章 溺愛,只能結出“惡果”:性格缺陷將“毀掉”孩子的一生
放縱溺愛:愛來愛去愛成仇88
事事包辦代替,不讓孩子自己動手92
不給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96
認為孩子的任性是小毛病,任其滋長100
一味袒護,任由壞習慣滋長蔓延104
只付出愛,卻不培養孩子學會感恩109
過度保護,杜絕孩子冒險113
第五章 嘮叨說教,不會傾聽:溝通無力,讓代溝越跨越深
不懂溝通,滿嘴空洞的大道理118
嘮叨說教,沒完沒了122
總是粗暴、武斷地與孩子說話127
經常把挖苦和諷刺掛在嘴邊132
不懂得批評孩子的藝術137
只會說,不會聽140
經常給孩子開“空頭支票”144
經常忽略或拒絕孩子的要求148
第六章 社交,那是長大以後的事:交友限制,讓孩子游離在社交圈之外
限制孩子交朋友154
替孩子選擇“有用”的朋友160
替孩子解決人際交往中的矛盾164
杜絕孩子與異性交往169
對孩子的羞怯離群不以為然174
以影響學習為由,不支持孩子為集體服務178
第七章 將“標準答案”奉行到底:扼制創新思維,折斷孩子創造的“翅膀”
一味對孩子進行標準化教育184
雪化了,只能變成水189
忽視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194
無視孩子的興趣198
忽視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203
制止提問,敷衍了事207
無視孩子觀察力的培養211
第八章 跟不上孩子心理成長的腳步:不懂青春期教育,孩子將漸行漸遠
忽視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216
不知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221
視“早戀”為洪水猛獸225
不尊重孩子的隱私231
把孩子“逼”得離家出走236
對“網路新生代”束手無策240
漠視、迴避對孩子的性教育244
第九章 理財?那是長大以後的事:“月光族”和“啃老族”是這樣誕生的
不注重對孩子理財能力的培養252
對孩子花錢不加節制257
無視孩子的攀比行為262
認為孩子吝嗇是節儉的表現267
反對孩子打工賺錢271
對孩子隱瞞家庭的經濟狀況275
第十章 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你是孩子的好榜樣嗎
當你滿口髒話、一身不良嗜好時282
當你給孩子一個不幸福的家庭時288
當你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時294
當你總是在孩子面前炫耀特權時299
當你在孩子面前說一套、做一套時303
當你向孩子灌輸錯誤思想時307
文摘
分數就是學習的終極目標
每當孩子的考試成績揭曉的時候,中國的大多數家庭里總是上演著一出出或喜或悲的劇目,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孩子的成績考得好,自然是一片歡天喜地的景象;考得不好,全家難免愁雲慘霧,垂頭喪氣。其實,考試只是學校教學的過程之一,目的就是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階段性地檢驗,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不足之處加以提醒,促進以後的學習。但是,由於我國現今的教育體制還在奉行以高考為標準,所以父母便對孩子的每一次成績都非常看重,也使得他們開始對考試的作用有了一些偏差的認知。在這些錯誤的認知下,父母便把考試成績這座“大山”壓在孩子身上,給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已經晚上七點多了,可兒子小超還沒有回來。“這孩子跑哪兒去了,早就放學了,怎么這么晚了還沒回來。”爸爸媽媽有些著急了。忽然爸爸好像意識到了什麼,對媽媽說道:“今天是期中成績發榜的日子,他會不會因為沒考好,不敢回家了?”媽媽也覺得大有可能,於是他們趕緊往附近的親戚和小超的同學家裡打電話,結果小超並不在他們那裡。這次,爸爸媽媽真的著急了,“這孩子不會想不開,乾什麼傻事吧?”“這么晚了,要是遇到壞人怎么辦呀?”兩個人趕緊跑出去找孩子。
附近的捷運站、商店、網咖都找遍了,也沒看見小超的影子,媽媽急得都想報警了。最後,終於在捷運站附近的一個地下通道里找到了小超。當時,小超蹲在一個角落裡,一副可憐無助的樣子。原來,正如爸爸媽媽所想,期中考試小超考得不太理想,有兩門功課都沒考到90分,這跟爸爸媽媽的要求差了很多,害怕回家被打罵,所以嚇得躲在了這裡。
其實,平時小超學習挺努力,成績也不錯,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一直位列班級前十名。自從小超上了六年級之後,爸爸媽媽對他的成績抓得更嚴了,要求他每次考試每一科都要達到90分以上,如果考不好就會受到重罰,要么面壁思過,要么被打罵。有一次小測驗,小超只有一門功課沒考到90分,就被媽媽狠狠地罵了一頓,而且還罰他一個星期不許看電視,不許到外面和同學玩兒。爸爸教訓他的手段更“狠毒”,就是每一科少一分就用戒尺使勁地打他的手心一下,有時氣極了爸爸還會扇他耳光……
在這樣的親職教育氛圍之下,期中考試有兩門功課沒“達標”,小超自然嚇得不敢回家了。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測,測,測,老師的對策;抄,抄,抄,我們的絕招。”這是廣泛流傳在學生們中間的一首“歌謠”,雖然有些戲謔的成分,卻也突顯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在父母、老師看來,分數即代表一切。所以,孩子們為了能得高分,為了能對老師、對父母有一個交代,有時候迫不得已開始使用“非常手段”:作弊、替考……同時,因為來自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許多孩子開始產生了焦慮、煩躁的情緒,人也開始變得敏感、脆弱,有時還會想到離家出走甚至自殺……試問一下,如果高分數換來的是孩子道德品質的下降,心理健康的損害,父母還會一味地要求孩子必須要取得高分嗎?
令人痛心的是,許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依然我行我素地把教育孩子的重點放在狠抓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考試的分數便成為他們評判孩子的一個最重要的標準,有時甚至是唯一標準。考得好就大加讚賞,考得不好便責罵相加。其實,考試的分數只是對孩子學習情況的一個檢驗,是老師、父母和孩子自己獲取反饋信息的一種渠道和手段。決定分數高低的因素不僅在於孩子平時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而且還與試題難度、考場心理以及評分標準等諸多因素有關。所以,如果僅僅因為孩子沒考到好成績就判定孩子笨、不努力而加以責罵,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同時,有一個事實父母必須知道,孩子將來能否成功、成材,分數的高低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可以量化的因素,而其他一些不能量化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個性特徵、身心發展、意志品質等才是其中的關鍵。所以,如果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分數而不關心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那么最後造就出來的很可能是“高分低能”的孩子。
另外,如果父母過於看重分數,還會對孩子產生以下不良影響。首先,會讓孩子對考試產生懼怕心理。一旦產生這種心理,即使平時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在面對考試時也會由於心情緊張等原因而導致發揮失常,結果是越害怕出錯就越出錯,進入惡性循環。其次,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本來是天真純潔的,也都有著積極向上的意願。即使平日裡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在內心深處也有著要考出好成績的意願。但父母如果沒有留意孩子的這種心理,只關心孩子的成績,一旦考得不好便辱罵一番或重打一頓,長此以往,會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傷害,甚至讓孩子自暴自棄,最終產生厭學的情緒。最後,還很容易讓孩子對親子關係產生誤解。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有時還不能理解父母注重他們的學習成績的出發點是為了他們好,他們只知道自己沒有考高分,就會被打被罵,而得了高分就會得到表揚和獎勵。這樣一來,孩子或許就會認為父母愛的不是他,而是他的高分,由此導致親子關係產生對立。
總之,文化知識只是衡量孩子的一個因素,對孩子的成長和成材來說,各項素質的全面均衡發展才是關鍵。那么,在面對孩子的成績時,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1.不要把一次考試的分數當成對孩子的最終評價
考試成績的高低不僅僅取決於孩子掌握知識的程度,還與試題的難易、評分的標準等其他因素息息相關,所以,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沒考好就大加指責,並給孩子扣上“笨蛋”的帽子。經常被否定的孩子很容易喪失自信,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成績必定會越來越差。
2.不要只盯分數,而要看學習效果
在督促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只盯著孩子的考試分數,更應該看孩子實際的學習效果。因為學習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只是一個基礎,關鍵在於掌握學習的技能和方法。
3.要承認孩子存在差異
每個孩子由於智力因素的差異,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理解能力等方面也會因此存在差異。父母要認清這個事實,所以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不能武斷地認為就是因為孩子不努力,不認真,而要以平等的態度和孩子一起分析、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孩子掌握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制訂適當的目標。
4.孩子成績不好時要給予寬容和鼓勵
成績不理想,已經讓孩子感到有些難過了,如果這時父母再打罵教訓一通,那么孩子則會更傷心難過,很容易產生自卑、委屈的心理,從而影響心理健康。面對孩子不理想的成績,父母要做的是寬容和安慰,這樣才能讓孩子重拾信心,爭取在下一次考出好成績。
引導與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這原本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把目光對準孩子的分數而不去考慮教育孩子怎么做人,怎么發展個性,也不關注孩子的意志品質、道德情操以及健康心理的培養,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只能是考試的“機器”。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所以,不可過分看重分數,而要重視孩子的全面素質的教育,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家教必知:
作為父母,不能僅以分數作為評價孩子學業水平的唯一標準,還要關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品質、道德品質的發展情況。更重要的是,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的考試分數:孩子考好了,不妨進行精神鼓勵;孩子考砸了,幫助孩子找出原因,並鼓勵孩子迎頭趕上。這樣孩子才會情緒穩定,充滿自信,身心各方面才會健康發展。
禁止孩子讀課外讀物
在現行教育體制之下,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成重中之重,因此,當發現孩子放下課本拿著課外書的時候,許多父母便會加以制止。在這些父母看來,課外書都是閒書,對學習成績並沒有實際的幫助,反而會縮減孩子學習正經知識的時間,從而導致成績下降。因此,一旦發現課外書,父母便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阻撓孩子閱讀,有的父母甚至會採取打罵等極端手段,結果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響。
小天跟同桌借了一本歷史小說,說好了一個星期之後歸還。可是到了該還書的日子時,小天卻跟同桌說自己還沒看完,要求再續借幾天。可是,又一個星期過去了,當同桌向小天要書的時候,他還說沒看完,而且言辭閃爍,支支吾吾。同桌以為小天是故意賴著不還,所以就向老師打了小報告。老師一了解才知道,原來那本小說已經被小天的爸爸撕毀了。
原來,爸爸一直反對小天看“課外書”。那天在小天的書桌里發現了這本小說,爸爸非常生氣,聯想到小天之前的一次單元測驗成績不理想,所以爸爸的火氣一下子上來了,一怒之下就把那本小說給撕了……
從此,小天再沒看過課外書,一門心思鑽進課本里。國中畢業時,小天以很好的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可是,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小天的成績並沒有保持住,而是開始一天天地下滑。剛開始,老師以為是因為他學習不努力、不認真,可是經過觀察發現,小天平時學習很用功,對課本鑽研得很深,這讓老師有些納悶。深入了解之後,老師發現,除了課本之外,小天對其他書籍一律一眼不看,結果他的知識體系變得非常單一,這才是導致他學習成績逐漸下降的真正原因。後來,雖然學習刻苦努力,但小天還是未能擺脫高考失敗的命運。
在那些絕對禁止孩子看課外書的父母看來,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吃透課本上的知識,讀課外書就是不務正業、不求上進的表現。殊不知,單調地死啃課本必然使孩子覺得枯燥無味,使孩子走進死讀書、讀死書的窄胡同。
客觀地說,父母禁止孩子讀課外書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擔心看課外書會影響孩子學習功課,進而影響學習成績,其實,父母的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孩子在業餘時間閱讀一些具有科學性、文學性、歷史性的,符合他們思想和知識水平的課外書,不僅不會妨礙孩子對課本的學習,而且還會對學習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1.鞏固知識,拓寬知識面
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不僅可以鞏固孩子學到的字、詞,還能夠學到大量的字、詞,並運用這些字詞來擴展視野,豐富知識。學校的教育是孩子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但並不是唯一的渠道,教科書的內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需要靠其他渠道來補充,而有益的課外讀物就是最好的選擇。
2.增強好奇心,激發求知慾
孩子正值智慧突破的時期,對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多讀一些課外書,可以很好地保護這種好奇心,並激發孩子產生更強的求知慾。
3.緩解壓力,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一門心思地埋頭在教科書里,會讓孩子的心理感到壓抑,如果能適當地讀一些課外書,則可以使孩子的這種不良心理狀態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有益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也有利於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產生積極的態度。
4.增強閱讀能力
閱讀課外書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無論對現在還是未來的生存發展,閱讀能力都是孩子的一項重要能力。
總之,課外書是豐富孩子內心世界、培養孩子興趣的最佳途徑。因此,父母不僅不應該禁止孩子讀課外書,還要鼓勵孩子多讀一些課外書。當然,對於中小學生來說,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尚不成熟,分辨能力還有些不足,所以父母在鼓勵孩子讀課外書時要加以正確引導。具體來說,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儘早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許多父母認為,嬰幼兒的理解能力低,給他們念書不會起到任何教育作用。其實不然,美國一位教授曾對一些閱讀能力較強的小學生進行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這些孩子大都在學齡前就已經具備相對獨立的閱讀能力,而他們的共同之處是,父母從小就使他們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可見,孩子的讀書興趣要儘早培養。
2.幫助孩子選擇有益的書來讀
由於孩子年齡小,所以對書的辨別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父母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來幫助孩子尋找一些適合的書籍來讀。
3.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讀書觀
經典著作的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文學類的經典書籍,不僅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孩子的人格,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還可以讓他們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多讀一些經典名著。當然,孩子喜歡的一些“快餐書”也可以讓他們適當地讀一讀,從而避免孩子因為唯讀文學經典而對課外閱讀產生逆反心理。
4.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
相關研究表明,在充滿書籍的環境中生長,孩子讀書的興趣和閱讀的能力會提前發展。所以,父母要在家庭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可以在孩子的房間中放置各種圖書,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家庭小圖書館;另外,還可以適當地給孩子留出專門看課外書的時間,讓孩子在完成學習任務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看一些課外書;更重要的是,父母也要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
弗朗西斯·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辭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在書籍的海洋里,孩子可以大口地吸收智慧的營養,喜歡看書的孩子,一定會成為睿智的人。因此,請父母別禁止孩子閱讀課外書,應鼓勵孩子盡情地閱讀,豐富自己,獲得精神的自由吧。
家教必知:
世界很大,學校很小,教科書的世界更小,而孩子們將來要面對的卻是一個廣闊無垠的世界。所以,為了不讓孩子變成被教科書囚禁的“小鳥”,父母應該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孩子讀一些課外書。讀課外書,不僅可以讓孩子開始獨立地思考,拓寬自己的視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會對將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每當孩子的考試成績揭曉的時候,中國的大多數家庭里總是上演著一出出或喜或悲的劇目,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孩子的成績考得好,自然是一片歡天喜地的景象;考得不好,全家難免愁雲慘霧,垂頭喪氣。其實,考試只是學校教學的過程之一,目的就是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階段性地檢驗,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不足之處加以提醒,促進以後的學習。但是,由於我國現今的教育體制還在奉行以高考為標準,所以父母便對孩子的每一次成績都非常看重,也使得他們開始對考試的作用有了一些偏差的認知。在這些錯誤的認知下,父母便把考試成績這座“大山”壓在孩子身上,給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已經晚上七點多了,可兒子小超還沒有回來。“這孩子跑哪兒去了,早就放學了,怎么這么晚了還沒回來。”爸爸媽媽有些著急了。忽然爸爸好像意識到了什麼,對媽媽說道:“今天是期中成績發榜的日子,他會不會因為沒考好,不敢回家了?”媽媽也覺得大有可能,於是他們趕緊往附近的親戚和小超的同學家裡打電話,結果小超並不在他們那裡。這次,爸爸媽媽真的著急了,“這孩子不會想不開,乾什麼傻事吧?”“這么晚了,要是遇到壞人怎么辦呀?”兩個人趕緊跑出去找孩子。
附近的捷運站、商店、網咖都找遍了,也沒看見小超的影子,媽媽急得都想報警了。最後,終於在捷運站附近的一個地下通道里找到了小超。當時,小超蹲在一個角落裡,一副可憐無助的樣子。原來,正如爸爸媽媽所想,期中考試小超考得不太理想,有兩門功課都沒考到90分,這跟爸爸媽媽的要求差了很多,害怕回家被打罵,所以嚇得躲在了這裡。
其實,平時小超學習挺努力,成績也不錯,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一直位列班級前十名。自從小超上了六年級之後,爸爸媽媽對他的成績抓得更嚴了,要求他每次考試每一科都要達到90分以上,如果考不好就會受到重罰,要么面壁思過,要么被打罵。有一次小測驗,小超只有一門功課沒考到90分,就被媽媽狠狠地罵了一頓,而且還罰他一個星期不許看電視,不許到外面和同學玩兒。爸爸教訓他的手段更“狠毒”,就是每一科少一分就用戒尺使勁地打他的手心一下,有時氣極了爸爸還會扇他耳光……
在這樣的親職教育氛圍之下,期中考試有兩門功課沒“達標”,小超自然嚇得不敢回家了。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測,測,測,老師的對策;抄,抄,抄,我們的絕招。”這是廣泛流傳在學生們中間的一首“歌謠”,雖然有些戲謔的成分,卻也突顯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在父母、老師看來,分數即代表一切。所以,孩子們為了能得高分,為了能對老師、對父母有一個交代,有時候迫不得已開始使用“非常手段”:作弊、替考……同時,因為來自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許多孩子開始產生了焦慮、煩躁的情緒,人也開始變得敏感、脆弱,有時還會想到離家出走甚至自殺……試問一下,如果高分數換來的是孩子道德品質的下降,心理健康的損害,父母還會一味地要求孩子必須要取得高分嗎?
令人痛心的是,許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依然我行我素地把教育孩子的重點放在狠抓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考試的分數便成為他們評判孩子的一個最重要的標準,有時甚至是唯一標準。考得好就大加讚賞,考得不好便責罵相加。其實,考試的分數只是對孩子學習情況的一個檢驗,是老師、父母和孩子自己獲取反饋信息的一種渠道和手段。決定分數高低的因素不僅在於孩子平時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而且還與試題難度、考場心理以及評分標準等諸多因素有關。所以,如果僅僅因為孩子沒考到好成績就判定孩子笨、不努力而加以責罵,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同時,有一個事實父母必須知道,孩子將來能否成功、成材,分數的高低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可以量化的因素,而其他一些不能量化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個性特徵、身心發展、意志品質等才是其中的關鍵。所以,如果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分數而不關心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那么最後造就出來的很可能是“高分低能”的孩子。
另外,如果父母過於看重分數,還會對孩子產生以下不良影響。首先,會讓孩子對考試產生懼怕心理。一旦產生這種心理,即使平時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在面對考試時也會由於心情緊張等原因而導致發揮失常,結果是越害怕出錯就越出錯,進入惡性循環。其次,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本來是天真純潔的,也都有著積極向上的意願。即使平日裡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在內心深處也有著要考出好成績的意願。但父母如果沒有留意孩子的這種心理,只關心孩子的成績,一旦考得不好便辱罵一番或重打一頓,長此以往,會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傷害,甚至讓孩子自暴自棄,最終產生厭學的情緒。最後,還很容易讓孩子對親子關係產生誤解。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有時還不能理解父母注重他們的學習成績的出發點是為了他們好,他們只知道自己沒有考高分,就會被打被罵,而得了高分就會得到表揚和獎勵。這樣一來,孩子或許就會認為父母愛的不是他,而是他的高分,由此導致親子關係產生對立。
總之,文化知識只是衡量孩子的一個因素,對孩子的成長和成材來說,各項素質的全面均衡發展才是關鍵。那么,在面對孩子的成績時,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1.不要把一次考試的分數當成對孩子的最終評價
考試成績的高低不僅僅取決於孩子掌握知識的程度,還與試題的難易、評分的標準等其他因素息息相關,所以,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沒考好就大加指責,並給孩子扣上“笨蛋”的帽子。經常被否定的孩子很容易喪失自信,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成績必定會越來越差。
2.不要只盯分數,而要看學習效果
在督促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只盯著孩子的考試分數,更應該看孩子實際的學習效果。因為學習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只是一個基礎,關鍵在於掌握學習的技能和方法。
3.要承認孩子存在差異
每個孩子由於智力因素的差異,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理解能力等方面也會因此存在差異。父母要認清這個事實,所以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不能武斷地認為就是因為孩子不努力,不認真,而要以平等的態度和孩子一起分析、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孩子掌握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制訂適當的目標。
4.孩子成績不好時要給予寬容和鼓勵
成績不理想,已經讓孩子感到有些難過了,如果這時父母再打罵教訓一通,那么孩子則會更傷心難過,很容易產生自卑、委屈的心理,從而影響心理健康。面對孩子不理想的成績,父母要做的是寬容和安慰,這樣才能讓孩子重拾信心,爭取在下一次考出好成績。
引導與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這原本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把目光對準孩子的分數而不去考慮教育孩子怎么做人,怎么發展個性,也不關注孩子的意志品質、道德情操以及健康心理的培養,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只能是考試的“機器”。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所以,不可過分看重分數,而要重視孩子的全面素質的教育,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家教必知:
作為父母,不能僅以分數作為評價孩子學業水平的唯一標準,還要關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品質、道德品質的發展情況。更重要的是,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的考試分數:孩子考好了,不妨進行精神鼓勵;孩子考砸了,幫助孩子找出原因,並鼓勵孩子迎頭趕上。這樣孩子才會情緒穩定,充滿自信,身心各方面才會健康發展。
禁止孩子讀課外讀物
在現行教育體制之下,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成重中之重,因此,當發現孩子放下課本拿著課外書的時候,許多父母便會加以制止。在這些父母看來,課外書都是閒書,對學習成績並沒有實際的幫助,反而會縮減孩子學習正經知識的時間,從而導致成績下降。因此,一旦發現課外書,父母便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阻撓孩子閱讀,有的父母甚至會採取打罵等極端手段,結果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響。
小天跟同桌借了一本歷史小說,說好了一個星期之後歸還。可是到了該還書的日子時,小天卻跟同桌說自己還沒看完,要求再續借幾天。可是,又一個星期過去了,當同桌向小天要書的時候,他還說沒看完,而且言辭閃爍,支支吾吾。同桌以為小天是故意賴著不還,所以就向老師打了小報告。老師一了解才知道,原來那本小說已經被小天的爸爸撕毀了。
原來,爸爸一直反對小天看“課外書”。那天在小天的書桌里發現了這本小說,爸爸非常生氣,聯想到小天之前的一次單元測驗成績不理想,所以爸爸的火氣一下子上來了,一怒之下就把那本小說給撕了……
從此,小天再沒看過課外書,一門心思鑽進課本里。國中畢業時,小天以很好的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可是,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小天的成績並沒有保持住,而是開始一天天地下滑。剛開始,老師以為是因為他學習不努力、不認真,可是經過觀察發現,小天平時學習很用功,對課本鑽研得很深,這讓老師有些納悶。深入了解之後,老師發現,除了課本之外,小天對其他書籍一律一眼不看,結果他的知識體系變得非常單一,這才是導致他學習成績逐漸下降的真正原因。後來,雖然學習刻苦努力,但小天還是未能擺脫高考失敗的命運。
在那些絕對禁止孩子看課外書的父母看來,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吃透課本上的知識,讀課外書就是不務正業、不求上進的表現。殊不知,單調地死啃課本必然使孩子覺得枯燥無味,使孩子走進死讀書、讀死書的窄胡同。
客觀地說,父母禁止孩子讀課外書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擔心看課外書會影響孩子學習功課,進而影響學習成績,其實,父母的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孩子在業餘時間閱讀一些具有科學性、文學性、歷史性的,符合他們思想和知識水平的課外書,不僅不會妨礙孩子對課本的學習,而且還會對學習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1.鞏固知識,拓寬知識面
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不僅可以鞏固孩子學到的字、詞,還能夠學到大量的字、詞,並運用這些字詞來擴展視野,豐富知識。學校的教育是孩子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但並不是唯一的渠道,教科書的內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需要靠其他渠道來補充,而有益的課外讀物就是最好的選擇。
2.增強好奇心,激發求知慾
孩子正值智慧突破的時期,對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多讀一些課外書,可以很好地保護這種好奇心,並激發孩子產生更強的求知慾。
3.緩解壓力,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一門心思地埋頭在教科書里,會讓孩子的心理感到壓抑,如果能適當地讀一些課外書,則可以使孩子的這種不良心理狀態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有益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也有利於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產生積極的態度。
4.增強閱讀能力
閱讀課外書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無論對現在還是未來的生存發展,閱讀能力都是孩子的一項重要能力。
總之,課外書是豐富孩子內心世界、培養孩子興趣的最佳途徑。因此,父母不僅不應該禁止孩子讀課外書,還要鼓勵孩子多讀一些課外書。當然,對於中小學生來說,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尚不成熟,分辨能力還有些不足,所以父母在鼓勵孩子讀課外書時要加以正確引導。具體來說,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儘早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許多父母認為,嬰幼兒的理解能力低,給他們念書不會起到任何教育作用。其實不然,美國一位教授曾對一些閱讀能力較強的小學生進行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這些孩子大都在學齡前就已經具備相對獨立的閱讀能力,而他們的共同之處是,父母從小就使他們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可見,孩子的讀書興趣要儘早培養。
2.幫助孩子選擇有益的書來讀
由於孩子年齡小,所以對書的辨別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父母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來幫助孩子尋找一些適合的書籍來讀。
3.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讀書觀
經典著作的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文學類的經典書籍,不僅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孩子的人格,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還可以讓他們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多讀一些經典名著。當然,孩子喜歡的一些“快餐書”也可以讓他們適當地讀一讀,從而避免孩子因為唯讀文學經典而對課外閱讀產生逆反心理。
4.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
相關研究表明,在充滿書籍的環境中生長,孩子讀書的興趣和閱讀的能力會提前發展。所以,父母要在家庭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可以在孩子的房間中放置各種圖書,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家庭小圖書館;另外,還可以適當地給孩子留出專門看課外書的時間,讓孩子在完成學習任務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看一些課外書;更重要的是,父母也要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
弗朗西斯·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辭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在書籍的海洋里,孩子可以大口地吸收智慧的營養,喜歡看書的孩子,一定會成為睿智的人。因此,請父母別禁止孩子閱讀課外書,應鼓勵孩子盡情地閱讀,豐富自己,獲得精神的自由吧。
家教必知:
世界很大,學校很小,教科書的世界更小,而孩子們將來要面對的卻是一個廣闊無垠的世界。所以,為了不讓孩子變成被教科書囚禁的“小鳥”,父母應該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孩子讀一些課外書。讀課外書,不僅可以讓孩子開始獨立地思考,拓寬自己的視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會對將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序言
別遮擋了孩子心靈上空的陽光
孩子降生世間,如同一張白紙,將來的人生具有無限的可能!
然而,凡世間的人們,卻千差萬別,並非張張人生之圖都是藝術品。有的美麗迷人,有的毫無章法,有的平淡無奇。原因何在?都是孩子的成長經歷所致。而所有影響這些經歷的因素中,父母無疑是無法忽視、甚至是最重要的背景和基礎力量。
天下父母,可以分成如下四類:
1. 既懂得教育,又具有責任心;
2. 雖懂得教育,但沒有責任心;
3. 既不懂得教育,又沒有責任心;
4. 雖不懂得教育,卻具有責任心。
這四類父母中,遇到第1種,孩子自然是最幸福不過的了;遇到第2、3種,孩子談不上幸福,但還不至於絕望;最可怕的,可能是遇到第4種了。第1種父母教育下的孩子,因為家教好,如果自己天資可以,又得到了好的教育和輔導,成長可能比較順利,自己與家裡人都很幸福,別人也很羨慕。第2、3種父母教育下的孩子,有些人因為家裡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得到理想而完備的直接輔導,但也有可能倔犟而順利地成長起來了,自己很自豪,別人也很詫異,也很羨慕,感嘆奇蹟的發生;但更多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留下了種種遺憾,在人生的道路上艱難前行。遇到第4種父母的孩子,雖然不缺父愛、母愛,但卻可能陷入愛的誤區,天性有可能遭到窒息,成長有可能變得困難重重,最後結局難以想像。
現代社會的父母們,普遍知識背景與深度都超過了自己的長輩,也不再願意盲目接受、相信傳統的家教理念和方法,但又因為身處激烈變革的社會中,面對的很多問題都帶有社會普遍性,都是新出現的,尚未找到答案,因而沒有經驗可循,都得靠自己摸索。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父母其實都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家教水平、能力與自己學歷高低、財富多少、經歷深淺,應該不是絕對的正比關係。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天性的保護、心靈的啟迪。孩子的心靈具有吸收成長能量的本能,正確的愛,會使孩子心靈的上空變得清澈、澄明,而錯誤的愛則有可能遮擋、禁止了這片寶貴的天空。
誰也不願意成為第四種類型的父母,無意中遮擋了孩子心靈上空的陽光。為了使父母付出的心血得到積極的回報,更為了讓千千萬萬個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健康成長,我們根據生活中大量的真實案例,從解決當前父母教育孩子時遇到的最棘手的若干問題出發,結合中國家庭的實際情況,編寫了這本針對性強、實用性好的家教讀物——《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的誤區》。
本書願幫助天下的父母學會以科學的理念關愛孩子,以科學的方法培育孩子,讓我們的下一代天天向上,早日成為社會的英才。
孩子降生世間,如同一張白紙,將來的人生具有無限的可能!
然而,凡世間的人們,卻千差萬別,並非張張人生之圖都是藝術品。有的美麗迷人,有的毫無章法,有的平淡無奇。原因何在?都是孩子的成長經歷所致。而所有影響這些經歷的因素中,父母無疑是無法忽視、甚至是最重要的背景和基礎力量。
天下父母,可以分成如下四類:
1. 既懂得教育,又具有責任心;
2. 雖懂得教育,但沒有責任心;
3. 既不懂得教育,又沒有責任心;
4. 雖不懂得教育,卻具有責任心。
這四類父母中,遇到第1種,孩子自然是最幸福不過的了;遇到第2、3種,孩子談不上幸福,但還不至於絕望;最可怕的,可能是遇到第4種了。第1種父母教育下的孩子,因為家教好,如果自己天資可以,又得到了好的教育和輔導,成長可能比較順利,自己與家裡人都很幸福,別人也很羨慕。第2、3種父母教育下的孩子,有些人因為家裡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得到理想而完備的直接輔導,但也有可能倔犟而順利地成長起來了,自己很自豪,別人也很詫異,也很羨慕,感嘆奇蹟的發生;但更多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留下了種種遺憾,在人生的道路上艱難前行。遇到第4種父母的孩子,雖然不缺父愛、母愛,但卻可能陷入愛的誤區,天性有可能遭到窒息,成長有可能變得困難重重,最後結局難以想像。
現代社會的父母們,普遍知識背景與深度都超過了自己的長輩,也不再願意盲目接受、相信傳統的家教理念和方法,但又因為身處激烈變革的社會中,面對的很多問題都帶有社會普遍性,都是新出現的,尚未找到答案,因而沒有經驗可循,都得靠自己摸索。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父母其實都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家教水平、能力與自己學歷高低、財富多少、經歷深淺,應該不是絕對的正比關係。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天性的保護、心靈的啟迪。孩子的心靈具有吸收成長能量的本能,正確的愛,會使孩子心靈的上空變得清澈、澄明,而錯誤的愛則有可能遮擋、禁止了這片寶貴的天空。
誰也不願意成為第四種類型的父母,無意中遮擋了孩子心靈上空的陽光。為了使父母付出的心血得到積極的回報,更為了讓千千萬萬個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健康成長,我們根據生活中大量的真實案例,從解決當前父母教育孩子時遇到的最棘手的若干問題出發,結合中國家庭的實際情況,編寫了這本針對性強、實用性好的家教讀物——《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的誤區》。
本書願幫助天下的父母學會以科學的理念關愛孩子,以科學的方法培育孩子,讓我們的下一代天天向上,早日成為社會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