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人物生平,鞏固和親,死後追封,家庭成員,長輩,妻妾,兄弟姐妹,子女,後代,相關古蹟,陵墓“庫里屯”,重點文物:墓碑,史籍記載,藝術形象,相關書籍,影視作品,
基本信息
姓氏:博爾濟吉特
名字:布和
所屬部落:蒙古科爾沁部
宰桑,亦可作寨桑,是音譯的漢語,有宰相之意,布和才是他的名字,而宰桑只是一個職位。
人物生平
鞏固和親
1593年,莽古斯與其弟明安、洪格爾一起跟隨科爾沁部酋長奧巴參與“九部聯軍討伐努爾哈赤”戰役。戰敗後與努爾哈赤議和。努爾哈赤遂採取“懷柔政策”,派專使與科爾沁蒙古通好,於是蒙古貝勒莽古斯來清室朝見。清朝廷為堅定其意志,由嬪妃中選出美女為其作妻,結為婚姻關係。
布和的妹妹哲哲,小女兒本布泰和大女兒海蘭珠先後嫁給了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
死後追封
宰桑-布和早逝,按當時蒙古族喪葬習慣,土葬於庫里屯南坨坡上,沒起墳頭。後和碩賢妃博禮去世,與其夫布和合葬與此。被皇帝追封為和碩忠親王和和碩賢妃。其實,博禮的賢妃封號,早在1638年就被皇帝皇太極詔封。這次,在順治皇帝詔封外祖父宰桑-布和為和碩忠親王的同時封外祖母為賢妃,只是起個重申的作用。第二年,即順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七,按順治皇帝旨意,由他們的長孫和塔立碑於墓前。
家庭成員
長輩
母親:生母無考。但從其子索諾木於莽古斯死後收繼科爾沁大妃可得知,寨桑之生母應不是科爾沁大妃。
妻妾
妻子:名博禮,清人稱其為科爾沁次妃,被皇太極冊封為和碩賢妃
兄弟姐妹
妹妹:哲哲,孝端文皇后
子女
兒子
吳克善: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
索諾木
女兒
本布泰:亦作布木布泰,皇太極崇德五宮次西宮莊妃,昭聖皇太后,追謚孝莊文皇后
後代
代 | 人名 | 關係 | 襲位時間 | 其他 |
---|---|---|---|---|
第一代 | 博爾濟吉特氏·布和 | 碩福親王博爾濟吉特氏·莽古斯子 | 順治十一年五月壬辰,追贈和碩忠親王 | |
第二代 | 博爾濟吉特氏·滿珠習禮 | 博爾濟吉特.布和第四子 | 順治十六年五月乙巳晉封科爾沁達爾汗巴圖魯親王 | |
第三代 | 博爾濟吉特氏·和托 | 博爾濟吉特氏·滿珠習禮長子 | 康熙四年七月丙辰 | 停巴圖魯名號 |
第四代 | 博爾濟吉特氏·班第 | 博爾濟吉特氏·和托長子 | 康熙十年三月丁丑 | |
第五代 | 博爾濟吉特氏·羅布藏袞布 | 博爾濟吉特氏·班第長子 | 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乙未 | |
第六代 | 博爾濟吉特氏·色騰巴勒珠爾 | 博爾濟吉特氏·羅布藏袞布三子 | 乾隆十七年 | 乾隆二十年,有罪黜 |
第七代 | 博爾濟吉特氏·色旺諾爾布 | 博爾濟吉特氏·羅布藏袞布次子 | 乾隆二十年 | |
第八代 | 博爾濟吉特氏·旺扎勒多爾濟 | 博爾濟吉特氏·色旺諾爾布長子 | 乾隆三十九年 | |
第九代 | 博爾濟吉特氏·丹曾旺布 | 博爾濟吉特氏·旺扎勒多爾濟長子 | 嘉慶三年 | |
第十代 | 博爾濟吉特氏·布彥溫都爾 | 博爾濟吉特氏·丹曾旺布子 | 嘉慶十三年 | |
第十一代 | 博爾濟吉特氏·索特那木繃蘇克 | 博爾濟吉特氏·布彥溫都爾子 | 道光十八年 | |
第十二代 | 博爾濟吉特氏·棍布旺濟勒 | 博爾濟吉特氏·索特那木繃蘇克子 | 同治十三年二月辛巳 | |
第十三代 | 博爾濟吉特氏·那木濟勒色楞 | 博爾濟吉特氏·棍布旺濟勒子 | 光緒十年 |
相關古蹟
陵墓“庫里屯”
庫里屯四面環坨子,呈橢園形,中間是盆地,東西長約10里,南北寬8里許,高處有10多丈,多長楊、柳、榆樹。盆地中央有一條西高東低的坨子,當地人叫土龍崗,使盆地一分為二,形成扁“曰”形的地形地貌,屯子則坐落在土龍崗北側的平原上。土龍崗的東端有一泉眼,四季流水不斷,清澈甘甜,彎彎曲曲向南流,形成像杭州龍井村九溪十八澗般的景致,到南坨子北側形成一個小水泡子。泡子裡,夏季荷花盛開,金魚游翔淺底,有一群鴻雁常來戲水。真是一塊風水寶地。莊妃父母的合葬墓,便在土龍崗正中的南坡上。順治皇帝下旨,國家撥巨款,在今科左中旗札薩克(政府)建築莽古斯、宰桑兩處陵園。
和碩忠親王宰桑陵園,南隔一坨子與其父莽古斯陵園南北相望。陵園由墓、碑亭、祭祀廟三個部分組成。忠親王與賢妃合葬墓為土丘圓頂,青磚圍裙。墓南50多米處立有石碑,碑上築有碑亭,呈四方形,青磚黃瓦結構。亭東約30米遠有一寺院,外有青磚圍牆,前有三間門房,中為朱紅大門,門洞左右有關平、周倉泥塑像。園內正庭五間,東西各有三間配房,均為人字架式青磚青瓦房。正庭為祭祀殿,明三暗二,明間靠北牆有供台、供桌,正中有一佛龕,上層供有皇封宰桑和碩忠親王、博禮為賢妃的兩道詔書,詔書為摺子形,黃綢裱糊,龍邊黃緞包裹,分別置入精製紫檀木、金邊鑲嵌白玉的匣子裡;中層藏有哈薩爾世系家譜,記有自哈薩爾始,至宰桑這一代共十八代人的名字。
據傳說,哲里木盟(今通遼市)科左、科右等旗都曾派畢車齊(文書)到這裡抄錄過。現存於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藏的《科爾沁世系譜手抄件》就是從科左中旗徵集到的,也是這個家譜的傳抄件。其內容來自《蒙古源流》作者薩囊徹辰族兄道寶-台吉所著《大黃冊》(第155頁)。西間是供佛藏經室,東間供有關公神像,以弘揚忠義之道。這個寺院,蒙古族民眾叫做賓圖-額和音-蘇莫。賓圖是指有學問、睿智、品德高尚、穩重敦厚,有教養的人;額和,是指媽媽;音,是“的”的意思;蘇莫,是指寺廟。偽滿洲國民生部厚生司教化科康德八年(1941年)十月編輯的《滿洲古蹟古物名勝天然紀念物彙編》郭爾羅斯旗條記載:“賓圖妃墳,在塔虎庫里屯,前清順治年間,該賓圖妃作故;由達爾罕王擇選墳塋至本旗庫利屯地方安葬修廟,同留墳丁十戶管理祭祀事宜。”這裡記載的“賓圖妃”與碑文中的“賢妃”是一致的。墓、碑廟在解放初全部被毀。
重點文物:墓碑
墓碑由碑額、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同高5.82米。碑額呈長方體,頂端兩角略圓,高145厘米,寬130厘米,厚40厘米。額正面、背面各有兩條相互盤繞的蟠龍組成。雙龍前肢下撐,互被對方尾部所卷,後爪共蹬一球,翻騰於雲水中,栩栩如生,刻工精細。球下有長45厘米,寬40厘米呈矩形凸起的平面,上面分別用蒙古文滿文雙線陰刻兩行大字,漢語意為“敕立”之意。左側一行兩個字是新滿文,右側三個字是蒙古文。滿族人崇東,體現出清朝初期用蒙古文、漢文兩種文字行使權利。文字下方至碑額底部12厘米寬皆為精刻雲水圖案。
碑身呈長方體,高292厘米,寬125厘米厚34厘米。碑身正面四周寬為12.5厘米的雲龍浮雕圖案。內刻有十二條小龍,上下各兩條,每組兩首相對,直奔一珠;左右各四條,皆頭向上身朝內,各逐一珠。所逐球上,火焰飄飄,生機盎然。碑面上,並排有十五豎行共383個字,單線陰刻蒙古文滿文兩種文字,左側七行為滿文,共182個字;右側八行為蒙古文,共201個字。每種文字第一行皆為“追封忠親王暨忠親王賢妃碑”,尾行皆為“大清國順治十二年五月初七立”字樣。碑文主要歌頌莊妃父母之功德。碑身背面的四周和正面一樣,亦為雲龍浮雕,中間無文字。
碑座為一完整巨石雕刻而成的石龜(名叫贔屓),首尾長310厘米,高145厘米,最寬處132厘米。龜四足撐地,昂首向前,兩眼前視,神態自若,大有千年負重而無怨恨姿態。身上紋飾雕刻精美,使石龜更加栩栩如生。
此碑於1947年秋被推倒,碑與座分離,碑身斷為兩截,拋於荒野。1981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隊發現後,經翻譯碑文,認為該碑在清代碑刻中,規模較大,碑主人名份極高,雕工精細,是藝術處理相當完美的石碑之一,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特別是碑文的滿文和蒙古文,對研究蒙滿兩種民族文字的發展、文化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將此碑列為吉林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定名為“滿蒙文石碑”。吉林省文化廳於1983年撥款在原地粘接修復,恢復其歷史面目,上蓋六角形鋼筋水泥結構碑亭,並建保護圍欄,樹立標誌說明。1987年,在長山電廠建立明珠園,園內興建省級博物館——“孝莊祖陵陳列館”,將“滿蒙文石碑”遷到陳列館院中央,上蓋雙檐歇山式黃瓦青磚、四角攢尖結構的仿古式碑亭,加以保護,並闢為一個旅遊景點,成為研究歷史的一個基地。
史籍記載
孝莊文皇后父寨桑,莽古斯子。順治十一年五月壬辰,追贈和碩忠親王。(《清史稿.外戚表》)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來歸。崇德元年,封永福宮莊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順治十一年,贈太后父寨桑和碩忠親王,母賢妃。(《清史稿.列傳.后妃》)
藝術形象
相關書籍
《清史稿.外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