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魔術

宮廷魔術興盛於唐朝李世民時期,當時經濟繁榮、政治穩定,傳統魔術逐漸走入皇宮大院,為上層統治者表演的同時傳統魔術也在為了適應宮廷文化的需要逐漸的改變和完善自己的技法和表演形式,產生了很多流傳至今非常有特點的魔術節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宮廷魔術
  • 來源:盛於唐朝李世民時期
  • 概況:魔術一詞是外來語
  • 特點:要求現場表演效果
概況,特點,榮譽,

概況

魔術一詞是外來語,我國古稱“幻術”廣東稱“掩眼法”,俗稱“戲法”。
魔術依靠和運用光、聲、電等物理和化學的多種科學原理,用奇特的藝術構思,造成種種離奇巧妙的表演現象。魔術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現在我國漢代的“百戲”中,至唐宋年間,魔術作為一種表演技藝尤為發達。
我國魔術初分南北兩大流派。所謂南派,其表演講究道具造型的宏偉壯麗,表演優美灑脫,一般不說話;北派多重於手上技巧,除表演細膩外,還注重“使口”(說功),這成為北派魔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北派魔術的代表派系就是宮廷魔術。

特點

宮廷魔術的特點為大多表演節目要求現場表演效果,多追求吉祥、喜慶的寓意,表演手法細膩、靈活、多變,對魔術師個人的基本功要求很高。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實踐總結,宮廷魔術的全勝時期在清朝開始出現,由於當時西方文化的傳入和影響,宮廷魔術的技法和表演形式也在不斷的博取終家之長,不斷的改良和發展,逐漸奠定了北方魔術大派的地位,清末宮廷魔術第三代傳人我國古彩戲法大師楊小亭是慈禧太后和溥儀的宮廷魔術師,清末由於連年站亂局勢動盪,百姓多以溫飽為主,以宮廷魔術為代表的很多傳統國粹技藝也一度瀕臨失傳。直到解放後國家政府大力扶持傳統文化的發掘整理和保護,秦鳴曉姚金芬兩位老師有幸拜在楊小亭大師門下學藝,他們經過長期專業的學習和嚴格訓練,基本功紮實,技藝精湛,知識廣博。在30多年藝術生涯中,曾三次推出魔術專場晚會,多次參加中國國家重大活動和各大電視台晚會演出。中國歷屆國家領導人多次接見他們並觀看他們的表演。

榮譽

作為國家藝術團的成員,秦鳴曉、姚金芬夫婦曾多次出訪亞、非、美、拉、澳和歐洲到30多個國家演出,受到當地元首的接見和人民的好評;曾在美國好萊塢魔術城堡演出講授中國傳統魔術,並錄製了錄像帶。他們是迄今唯一獲得美國好萊塢魔術城堡國際魔術師協會頒發的國際魔術師“ 特別嘉獎”、“特別榮譽獎”和“魔術師講師獎狀”的中國魔術師。此外還曾獲得“印度尼西亞政府獎”。他們的演出之所以受到普遍的歡迎是由於他們長期以來不斷努力,形成的獨特表演風格。他們的表演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歡快的時代感、幽默詼諧和極強的互動性。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至今他們仍在孜孜不倦地為中國魔術的將來辛勤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