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宗廟祭祀禮樂

宮廷宗廟祭祀禮樂

宮廷宗廟祭祀禮樂 ,宗廟是朝鮮王朝供奉祖先的王家禮教祠堂。在首爾(漢城)的宗廟祠堂之儒教的祭祀儀式傳統,可追述到14世紀。這種祭祀儀式,有莊嚴的中國的雅樂和舞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宮廷宗廟祭祀禮樂
  • 外文名:The imperial ancestral temple worship music
  • 實質:雅樂和舞蹈
  • 時間:述到14世紀
  • 國別韓國
  • 類別:禮儀與節慶活動
摘要,儀式傳統,中國儀式,相關研究,

摘要

宮廷宗廟祭祀禮樂 ,宗廟是朝鮮王朝供奉祖先的王家禮教祠堂。它位於漢城,是進行集歌舞禮樂於一體的祭祀儀式的地方。現在這種儀式於每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天舉行,王室後裔組織祭祖活動。

儀式傳統

宮廷宗廟祭祀禮樂
在首爾(漢城)的宗廟祠堂之儒教的祭祀儀式傳統,可追述到14世紀。這種祭祀儀式,有莊嚴的中國的雅樂和舞蹈。這禮儀與節慶活動,於每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天舉行,由王室後裔組織祭典活動。
祖先靈魂安息的處所,祈求永恆平安保太平,出自中國儒家敬祖孝宗之傳統思想。直到今日,祭祀形式仍沿用15世紀的典籍所記載的規章制度,如主祭身穿禮服,頭戴王冠以代表國王,其餘等眾則著冠冕,捧著盛有食物和奠酒的祭器供品。古樂隊編制有鑼、鐘、弦樂器、長笛和舞蹈,由64位舞者,排成8行,按儒家思想中,表達宇宙的兩極定律的陰陽,和宇宙的靈性力量平衡的對應陣勢。

中國儀式

這種獨一無二的禮教祭祀活動,於中國也已不復存在,卻出自中國經典古訓中的敬祖孝宗思想:在祖先靈魂安息的處所,為之祈求永恆平安。現在的祭祀形式仍沿用15世紀的典籍所記載的程式:主祭身穿禮服,頭戴王冠以代表國王,其餘等眾則著冠冕,捧著盛有食物和奠酒的祭器上供。音樂(鑼、鐘、弦樂器、長笛)和舞蹈(64位舞者列成8行)按儒經所示,演示出“陰”,“陽”力量的交替對應陣勢。象徵國王文治功業和“陽”力的舞蹈“文舞”,用祥和的“保太平”音樂伴奏,總是第一舞步向左;而象徵“陰’’力的“武舞”,用小調音樂“定大業”伴奏,第一舞步總是向右邁出。
從孔子去世第二年,西元552年,中國開啟的祭孔活動,由於歷代皇室的帶動下,成為「國之大典」。祭孔祀典禮儀式,於公元372年的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新羅)傳到韓國後,歷經代王朝的變遷,在音樂和舞蹈以及規模、勢必有所變遷,但堅持嚴格採用古禮的韓國人,基本程式仍保有中國周代雅樂的規範。自從中國共產黨建國後,中國已不再舉行。改革開放後,近年來也開始祭孔,但商業色彩太濃,台灣2008祭孔大典,穿古衣學生還見漏餡的牛仔褲,不夠莊重。中國近年來眼見源自老祖宗的文化遺產被韓國拔樁,憤憤不平之餘是否也深入探究,韓國人的認真和持著,也警惕台灣人如何正確看待文化遺產。

相關研究

現代化使得民眾對宗廟祭祀儀式和傳統音樂失去興趣是此項遺產面臨的最大威脅。針對遺產的現狀,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擬定了一個具體的保護計畫。韓國政府也已經把這種皇家宗廟祭祖儀式及神殿音樂列入到國家的文化財產保護名錄,並於1892年通過立法,加強了對文化遺產本身和傳統藝術家的保護。開展對祭祀儀式表演藝術家的培訓,復興傳統儀式委員會進行的史料普查工作得到國家的支持。韓國國家傳統戲劇中心和國家音樂學院也通過合作,開展了對與祭祖活動相關的傳統服飾、用品、曲譜和樂器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