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間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後嚴重併發症之一, 約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2%。內科保守治療效果差,一旦穿孔發生後往往迅速發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致死亡。手術治療是公認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手術風險仍尚高,早期死亡率高,近期出現介入治療的探索。
心肌梗死後室間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後室間隔發生缺血並出現破裂導致的繼發性室間隔缺損。其與先天性室間隔缺損在形成機制、病理生理、手術方法與手術時機的選擇上有很大的區別。此病發病率占心肌梗死的1%-2%,多數發生於初次心肌梗死後,男性較女性多發。
心肌梗死(特別是透壁性心肌梗死)後2、3天至一周內,有1%~2%的患者發生室間隔破裂穿孔,引起突發性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其中約25%的患者死亡。室間隔穿孔是心肌梗死的嚴重併發症。穿孔多發於(60%)前間壁,少數發生於後間壁(20%)。左前降支第一分支的近側突然堵塞,形成大面積心肌梗死,累及室間隔和心尖,易導致室間隔後下部穿孔,可同時伴有左心室室壁瘤,病情惡化,出現心力衰竭。直徑超過2~3cm的室間隔壞死穿孔,患者很少能生存下來。小於1cm的穿孔,經內科藥物治療,控制心力衰竭,大多可生存,病情相對穩定。梗死區部分心肌可癒合,約6周后室間隔穿孔邊緣形成光滑的纖維疤痕組織緣。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室間隔穿孔
- 英文名稱:Septal perforation
- 發病部位:心臟
- 主要症狀:急性心肌梗死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繁體:室間隔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