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蕪平原

宣蕪平原

宣蕪平原位於長江以南的蕪湖宣城一帶,為沿江平原中最重要的一塊平原,在其北、東、南三方面斷續有丘陵圍繞,故在巨觀上實為一馬蹄形平原。

基本介紹

宣蕪平原位於長江以南的蕪湖、宣城一帶,為沿江平原中最重要的一塊平原,在其北、東、南三方面斷續有丘陵圍繞,故在巨觀上實為一馬蹄形平原。平原中心,如蕪湖和其鄰近地區,原為一湖沼地區,現之所以成為一片圩區,則是近1000~2000年來不斷圍墾的結果。有歷史記載可查的,起自於三國時代,如蕪湖東面的鹹保圩,即是在吳赤烏二年(239年)從古丹陽湖群中圍出。到了宋代,圍墾擴大,如在嘉勣六年(1061年)所擴大重修的萬春圩,便是當時江南最大的圩區,圩內耕地達10餘萬畝。宣蕪平原上的河湖灘地土質良好而肥沃,適當圍墾是應該的,必需的,但到了近代,過份的圍墾已嚴重導致了洪澇災害的形成。
沿江平原和淮北平原相比,雖較破碎,但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無霜期長,土壤肥沃,河湖眾多,水網發達,灌溉方便,故為省內農業生產水平最高之處,全省稻米歷來大部分皆出於此處,故蕪湖曾是中國的四大米市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