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政紀

宣統政紀

《宣統政紀》是《清實錄》中的最後一部。記宣統時事跡,由於退位,仿實錄體,因淸已亡,不敢用“實錄”二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統政紀
  • 來源:《清實錄
  • 編纂者:清室私饌
  • 全稱:《大清歷朝實錄》
後來“偽滿”重編70卷。清室私饌。
《清實錄》全稱《大清歷朝實錄》,共四千四百八十四卷,是清代歷朝官修史料的彙編。除全局總目、序、凡例、目錄、進實錄表、修纂官等五十一卷外,其中《滿洲實錄》八卷、《太祖實錄》十卷、《太宗實錄》六十五卷、《世祖實錄》一百四十四卷、《聖祖實錄》三百卷、《世宗實錄》一百五十九卷、《高宗實錄》一千五百卷、《仁宗實錄》三百七十四卷、《宣宗實錄》四百七十六卷、《文宗實錄》三百五十六卷、《穆宗實錄》一百七十四卷、《德宗實錄》五百九十七卷,以及《宣統政紀》七十卷。各朝實錄,篇幅不等,記事細目多寡不均,但主要類別大多都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及自然現象等方面的內容。《清實錄》是清朝歷代皇帝統治時期的大事紀,用編年體體例記載了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國故。清朝十二個皇帝,有十一個編纂了實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在位僅三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仍由原修《德宗景皇帝實錄》的人員完成了《宣統政紀》。此書雖不再用實錄的名稱,但體例與實錄無異。
清朝沿襲自唐代以來的舊制,上一代皇帝死後,由新即位的皇帝命大臣開館纂修上一朝皇帝實錄。清代的實錄館是一個臨時性機構,開館後,從宮內調取上諭、朱批奏摺,從內閣調取起居注及其他原始檔案,由修纂官整理,按時間順序和纂修凡例加以編輯。
由於實錄主要記載封建帝王的言論和活動,並將傳之後世,涉及最高統治者的切身利益,直接關係到他們身後的名聲,所以最高統治者對實錄有著異乎尋常的關注。在確定編修人員時就非常慎重,按照慣例皇帝往往讓最信任的貴戚擔任監修,特別是監修總裁官、總裁官和副總裁官等高級官員,多為皇帝的親信重臣,以保證實錄的編纂工作按照皇帝的意願進行,不致留下對其不利的記載。另外,編修一朝皇帝的實錄堪稱一項巨大的文化工程,所以在擔任實錄編修工作的人員中,也有相當多的當時名震一時的文人學者。
《清實錄》是經過整理編纂而成的現存的清史原始史料,是研究清代歷史必須憑藉的重要文獻。但在清代,實錄從未刊布,只繕寫若干部藏書於京師盛京兩地的宮禁之中,極少有人能夠閱讀。1986年11月,中華書局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的皇史大紅綾本﹑上書房小黃綾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定稿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收藏的乾清宮小紅綾本﹑遼寧省檔案館收藏的盛京崇謨閣大紅綾本等版本,相互補充,出版了比較完整的《清實錄》影印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