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清代貨幣、
紙鈔、銅幣並行,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
銀元,而
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洋務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
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並在
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
銅元。其後,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包括廣東錢局在內,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
英國倫敦伯明罕造幣有限公司。英國大工業的介入,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
宣統登基後,開始鑄造宣統年號銀圓。
銀幣單位之爭——宣統元寶無一兩銀元
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東設造幣廠鑄造
銀元。幣面中央是漢文“
光緒元寶”四字,周圍有九個漢字“廣東省
庫平七錢三分”,後改為
七錢二分;背面為蟠龍花紋及英文,通稱“
龍洋”。曾委託滙豐銀行代鑄,並定出鑄幣章程,規定它的輕重大小及配合成色。分為五等:每元重七錢二分,配96%--97%足銀;次則三錢六分,減配96%--96%.7成足銀;再次則一錢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三種,均減配96%--96.4%足銀。這五等即是後來通稱的“一元”、“半元”(五角)、“二角”、“一角”及“五分”銀幣。起初僅在廣東、福建、天津等處流通,後來盛行於上海,這是中國自鑄近代銀元的開始。
此後,各省群起設廠自鑄。1894年
中日甲午戰爭前後,輿論對自鑄銀元特別支持,
康有為等紛紛上書稱頌廣東、湖北鑄幣的成效,痛陳洋錢侵蝕之害,認為自鑄可以消除銀兩解庫出入之弊,調劑錢之不足,可收利權,裕國利民。有些政府官員還認為是解決財政困難的救急良策。大利所在,不待清廷下令推廣,很快就在全國範圍內展開。1899年已有十多個省區設廠鼓鑄銀元。
各省各自為政,管理混亂,銀元原來的優點被削弱,形式、重量、成色各省不同,有的差距較大,導致各種
銀元的市價漲落不定。各省銀元都標上了本省省名,因品質不一,互相抵制,流通不暢。各省濫鑄,數量過剩。
清廷企圖把銀元鑄造權收歸中央,獨占鑄幣盈利。光緒二十五年下令除廣東、湖北兩局外,其餘全部裁撤。但這個措施立即遭到地方勢力反對。於是清廷又準許增加北洋、南洋和吉林三局。1905年又設鑄造銀錢總廠於天津,鑄造金銀銅三品貨幣。只留北洋、南洋、廣東、湖北四局作為分廠。
“
光緒元寶”洋元出現不久,清朝朝野上下發生了銀元以“兩”還是以“元”為單位的爭論,
幣制未能統一。多數造幣廠鑄造
七錢二分銀元,少數造幣廠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制定“銀幣分量成色章程”法定
銀元為
庫平壹兩後,鑄行了部分 “庫平壹兩” “光緒元寶”。以
慈禧太后為首的人認為,銀兩是祖宗成法,過去仿鑄洋元,乃一時權宜之計,不可作為定製,並攻擊“元單位”是“上損國體,下失民信,內便中飽,外長漏卮”。竭力主張以兩為單位。以
度支部尚書
載澤和新官僚
盛宣懷為首的元單位派則竭力主張:“不用兩錢分厘名目,只須以枚計算,期與他國貨幣相通。為金本位之準備,不宜執行舊日成規。而銀錢流轉,以商家貿易、民間日用為大宗。國家稅收特其一端,若概用一兩
幣制,揆之國計民生程度未能盡合。且貨幣通弊,重則私熔,亦須預防。”並從分量、成色、幣制搭配和市面流通四個方面分析“兩單位”不及“元單位”。他們一方面頂住“上諭”,一方面採用迂迴戰術,繼續大造輿論,主張繼續鑄行
龍洋,並於1907年擬訂“鑄造新銀幣分量,成色章程”五條,開始在天津廠試鑄重
七錢二分的
銀元。
1908年年底,清政府先後兩次把銀元單位問題徵求全國二十四個督撫的意見。贊成“兩”單位的十二人,“元”單位的九人,兩、元並用的三人。
度支部主張設立
幣制調查局來廣泛收集各方意見。不久慈禧、光緒病故,政局變動, “元”單位趁亂出了頭。
盛宣懷為
載澤出謀:幣制尚待調查,而民生日用所需,不可一日無交易之物,可暫時先照早已通用的銀元(即龍洋),成色96%--97%分量不變。
他們還擬訂統一幣制辦法,由中央銀行統一幣制。在辦法中設計的紙幣、金幣、銀幣和鎳
銅幣,完全採用西法。其中
銀元分五等,一元銀幣重
七錢二分,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接著發動
上海總商會上書清廷,強烈反對鑄一兩重銀幣。在內外夾攻下,攝政王企圖行新政收買人心,令度支部再議幣制,載澤就全盤否定了兩單位。
因此,在
宣統年代,只有七錢二分的“宣統元寶”銀元,而沒有一兩的“宣統元寶”銀元。
版別種類
宣統三年
大清銀幣為前清之正式國幣,原期辛亥十月發行。尚未發行,武昌事起,國體忽變。已經解往
度支部之銀幣成為北洋兩鎮鎮壓武昌新軍之餉。而寧廠所存銀幣(原期上海同期發行)及鄂廠所存之部分銀幣成為普通流通銀幣的一種。
寧廠所鑄淺版大清銀幣的版別(1911.5-1914.1)
1.普通版,第二個滿文小飄向下粗出頭。2.普通版,第二個滿文(從左向右,滿文宣統三年的統字)小飄為無。3.普通版,第二個滿文小飄細而向橫方向。4.普通版,第二個滿文小飄細而向上。5.銀字完全不向下出頭。6.銀字略有一點出頭。7.銀字完全不向下出頭,下面一橫特別斜。8.帶點版點較遠。9.帶點版點較近。10.帶點版火珠左邊支較長11.帶點版火珠左邊支較短。12.帶點版統字三點較斜。
鄂廠所鑄深版
大清銀幣的版別(1911.5-1911.9)
1.第二個滿文小飄向下粗出頭。2.第二個滿文小飄向下細出頭.3。第二個滿文小飄粗向橫方向.4。銀字向下出頭極微。5.銀字向下出頭極微斜而多。6。銀字向下出頭一班。7。漢文宣字點與橫之間較近。8.漢文宣字點與橫之間較遠,9.宣字橫折勾處較圓。10.宣字橫折勾處較直。11。火珠左邊支較長12.火珠左邊支較短。13.龍尾處多一道尾。14.右邊花有異。15.右邊花支尖較長較尖。16.異邊齒(像四川龍一樣薄而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