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民族器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漢民族器樂
  • 特點:大樂以嗩吶為主
  • 代表作:《離娘調》
  • 地區:宣漢
大樂以嗩吶為主,伴以包鑼、圓鼓、二心子;細樂以小嗩吶(又名嘰吶子)為主,輔以笛子、胡琴,曲牌以喜怒哀樂而異。迎親、出嫁有《離娘調》,祭奠、出喪有《哭喪調》,玩龍、耍獅各地都有不同的曲牌。
山區農民還素有打薅草鑼鼓的習慣,每當夏季薅秧昔日 或薅包穀草時,往往有山歌和鑼鼓聲響徹山谷,以此鼓舞勞動熱情。縣文化館蒐集整理有薅草鑼鼓、耍鑼鼓。道教鑼鼓等譜式,用狀聲字“冬、不、婁、壯”記寫。民國暑期人,西洋器樂逐漸傳入,先是部分條件較好的中國小購置大鼓銅號裝備童子軍;再是宣漢中學、宣漢師範舉行音樂欣賞會,選放一些西洋音樂留聲唱片。解放後,中西器樂廣泛普及,許多中學、部分國小都成立鼓號隊、腰鼓隊,擔任節日慶典、遊行儀仗和迎送貴客的任務。部分音樂愛好者發展所好,每逢節日慶典或文藝晚會,便組成業餘樂隊演奏、伴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