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陵

宣帝陵

杜陵(宣帝陵)位於大雁塔東南方向,陵區範圍南起長安區大兆鄉東伍村、甘寨村,北至馬騰空村,西至三兆村,東到河西岸,總面積約12平方公里,目前已經探明的陪葬墓108個,地面上有封土的有64個。遠遠望去,杜陵封土形如覆斗,高大壯觀,在其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皇后、光祿大夫、大將軍、丞相等達官顯貴的陪葬墓,抬眼望去連成一片,氣勢宏偉而滄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宣帝陵
  • 地理位置:大雁塔東南方向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2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6:00-22:00
  • 門票價格:35元
  • 著名景點:陪葬坑
  • 陪葬墓:108個
  • 別名:杜陵
簡介,宣帝,遺址保護,

簡介

宣帝陵
杜陵陪葬坑位於陵園之北。1982年冬,考古工作者鑽探出3個形制各異的陪葬坑,並對其中一個進行發掘。該陪葬坑由主室和東室兩部分構成,主室深5.5米,東西8.7米,南北8.4米,分成中廂和東、西、南、北四個邊廂。東室在主室東南,南北3.2米,東西2.35米。發掘時曾發現盜洞12個,坑內遺物被盜嚴重,殘留遺物也多被破壞。

宣帝

宣帝,名劉詢,本名病己,字次卿(公元前91年-前49年),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孫子。他出生僅幾個月,即逢劉據因巫蠱事件而自殺,他的父母慘遭殺害,襁褓之中的劉詢也被收入獄中。幸得當時的一位小官員丙吉暗中派獄中兩個女犯人給他餵奶,才保住了劉詢的一條命。後遇到朝廷的大赦,被削籍為民,為祖母史家收養,居住在民間。昭帝死後,霍光等人先擁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不久因昌邑王荒淫無度,不學無術,竟在27天裡幹了1127件荒唐事,把皇宮攪得烏煙瘴氣。霍光便廢了昌邑王,將劉詢從民間迎入宮中,先封為陽武侯,於同年7月繼位,時年十八歲。第二年改年號為“本始”。劉詢在位25年,病死,終年42歲。葬於杜陵。
由於劉詢幼年遭遇變故,長期生活在民間,因此對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了解,這對他的施政有直接影響。
劉詢即位之初,委政於霍光。地節二年(前六八年)霍光死後開始親政。他大力整頓吏治,強化皇帝權威。為了打破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命令群臣奏事,以疏通下情,並規定丞相以下的百官都要奉職奏事,以便考核。地節四年,又借大司馬霍禹謀反一事廢皇后霍氏,從而徹底清除了霍氏的勢力。
劉詢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用賢能,賢相循吏輩出。他能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並重視吏治,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在對外關係上,劉詢於本始二年(前七二年)曾聯合烏孫大擊匈奴,後趁匈奴內部分裂之機,與呼韓邪單于建立友好關係,使邊境逐步寧息。又設定西域都護,使西域正式歸屬於西漢中央政權。神爵元年(前61年)擊敗西羌,後任將軍趙充國實行屯田,加強邊防,使羌人歸順。
劉詢統治期間“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史稱“宣帝中興”。但是由於西漢王朝積弊已深,劉詢大力推行的招撫流亡、安定民生的措施,並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兼併問題,到了其子元帝即位後,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終於使西漢王朝一蹶不振。
公元前49年冬,劉詢得病,12月病重,詔命侍中、樂陵侯史高為大司馬兼車騎將軍,太子太傅蕭望之為前將軍,少傅周祿堪為光祿大夫,共同輔佐太子。
不久,劉詢病死於長安未央宮,死後的廟號為中宗,諡號為宣帝。

遺址保護

1956年,杜陵由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列入國家100處重要大遺址。2001年,《杜陵文物保護規劃》正式立項。2009年7月,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規劃》。2013年5月6日,陝西省省長婁勤儉主持召開省政府第八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杜陵文物保護規劃》。
《杜陵文物保護規劃》的公布實施將遵照文物保護相關法規政策進行規範化管理,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針,依據《杜陵保護利用規劃》分工協作進行文物保護與展示、文化旅遊、生態建設,以旅遊觀光休閒產業帶動區域經濟大發展,進而實現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與傳承,實現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