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開元寺南樓

《宣州開元寺南樓》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第一句寫南樓,說南樓很小。第二句寫自己整日在南樓喝酒,看風景。第三句寫樓外風景,點明季節。第四句寫詩人酒喝多了,沒辦法欣賞自然美景了。這首詩借景抒懷,給人以低回、惆悵之感,但又據實寫景,輕快流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宣州開元寺南樓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杜牧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宣州開元寺南樓
小樓才受一床橫,終日看山酒滿傾
可惜和風夜來雨,醉中虛度打窗聲。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宣州開元寺:在宣城北陵陽三峰上,寺始建於晉,初名永安寺,唐初改名大元寺,開元年間改名開元寺,宋景德年間改名景德寺,明正統年間復開元之名,當時寺廟規模宏大,香火旺盛,清光緒縣誌記載:“今之東城內,自街以北,當日半屬寺基。”
⑵南樓:開元寺有東樓、水閣與南樓,南樓狹小。
⑶床:供人睡臥的用具。《詩經·小雅·斯乾》:“乃生男子,載寢之床。”古代亦指坐榻。
⑷傾:倒坍,傾覆。這裡說將全部倒出。
⑸和:連同,伴隨。

白話譯文

小樓只能放下一張床,但我整天在這裡把酒看山,自得其樂。
可惜的是夜裡的風連同著雨一起來,喝醉了,只能聽著雨打窗聲,虛度時光。

創作背景

唐開成二年(837年),杜牧應宣歙觀察使崔鄲之辟,再次赴宣州為團練判官。這是杜牧第二次來宣州,八年前沈傳詩任宣歙觀察使時,杜牧曾在沈的幕下任職,杜牧少年科第,又是高門世族的才子,素懷壯志。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杜牧20歲時,已經博通經史,尤專注於治亂與軍事。23歲寫《阿房宮賦》。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26歲進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宣城的勝跡,杜牧最鐘情的是開元寺。詩人在開元寺題詠竟達八次之多。第二次來宣州已是開成三年(838年),已經年近不惑,登上開元寺南樓時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賞析

整體賞析

全詩借景抒懷,表達自已才志難酬的苦澀心情。
開頭第一句“小樓才受一床橫”,是寫南樓地方狹小,僅僅只容得下一“坐榻”。床,本來是供人睡臥的用具。古代亦指坐榻。這裡是“坐榻”之意。這一句是實寫,但喻意較深,他是說自己處也走向一個狹窄的空間。來宣州兩次的變化,如他自己所說:“我初到此未三十,頭腦釤利筋骨輕”“重遊鬢白子皆改,唯見東流春水平。”
第二句“終日看山酒滿傾”,儘管這樣,我還是想傾儘自己的滿腹經倫想為國家做一些事。但作者不明說,而是借景設喻。因為開元寺的東邊有宛溪流過,北面有風景秀麗優美的敬亭山,詩人坐在坐榻上終日看山,而且飲酒,飲酒時斟滿、喝乾,斟滿、喝乾,是“酒滿傾”,而且終日看山。為什麼要看山,敬亭山,謝脁在此高歌,李白在此吟唱,敬亭山像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風,展開在開元寺的北面,飛鳥出沒,宛溪兩岸,百姓臨河夾居,人歡人歌,這人文聖地、自然美景,怎么也看不夠,但隨著歲月一起流逝,雲煙己過,眼摻合著水聲,他感慨歲月、煙華無法讓人生永駐,有一種淡淡的悲涼。
第三句“可惜和風夜來雨”,“和風”,春季的微風,點明時間,也喻指有一時的機遇,因為這是作者應宣歙觀察使崔鄲之辟,再次赴宣州為團練判官。“夜來雨”,春天的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好雨。詩中又突然出現一種明麗、爽朗的景象,這“和風、夜來雨”是好啊,但很“可惜”,為什麼說“可惜”,詩進入的主旨。
第四收尾句“醉中虛度打窗聲”,回答了上面的問題。詩人酒喝多了,喝醉了,以至到了夜間,和風帶著雨點敲打著窗戶,但朦朦朧朧的詩人,沒有辦法欣賞著這自然美景,只是虛度而己。這句既形象,又深刻。也寓意自己無法實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抱負。也反映詩人在人生態度上的消極與低沉。
綜觀全詩,在寫法上,借景抒懷,給人以低回、惆悵之感,但又據實寫景,輕快流暢。詩中以拗峭與健爽互相交映,體現出了杜牧詩歌的明快、深寓的特色。

名家點評

清·全祖望《鮚綺亭集外編》:“杜牧之才氣其唐長慶以後第一人耶!”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年),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