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革命烈士陵園

宣威革命烈士陵園

宣威革命烈士陵園是一座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宣威市城東東山公園南側,占地約2000平方米,始建於1987年5月1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威革命烈士陵園
  • 地址:宣威市城東的東山公園南側
  • 奠基時間:1987年5月1日
  • 竣工時間:1987年 10月1日
簡介,興建,陵園風光,

簡介

宣威是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開展武裝鬥爭和解放較早的縣之一。有悠久的革命歷史,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不少優秀兒女到外地尋求革命真理,投身革命,並把革命真理帶回家鄉,播下革命火種。30年代,在紅軍長征兩次過宣威的革命影響下,300多名有志青年參加紅軍長征,宣威革命力量迅速發展,不少地下黨員身先士卒,帶領民眾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宣威境內曾經發生過幾次較大規模的農民暴動。40年代初期,宣威地下黨組織有了較大發展,以學生運動為主要內容的革命活動此起彼伏。40年代中後期,宣威成為滇東北地區反蔣武裝鬥爭的基地,雲南第一支反蔣武裝“六六分隊”就在宣威誕生。
宣威武裝鬥爭風起雲湧,先後成建制拉出參加“邊縱”主力部隊的武裝達數千人。以宣威寶山中學、霑益播樂中學起義武裝為主體的永焜支隊長期活動於宣威;由永焜支隊、宣威支隊、霑益支隊合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六支隊在宣威組建。在長達20多年的地下革命鬥爭中,宣威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為解放宣威、解放滇東北、解放雲南、解放全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千上萬的熱血青年投入了血與火的鬥爭,無數有識之士為革命嘔心瀝血,數百名宣威人民的優秀兒女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灑盡了鮮血,不少外籍革命志士在宣威血灑疆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有數以百計的宣威人民的優秀子弟,為保衛人民政權,保家衛國、鞏固國防、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貢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興建

為了讓先烈們的事跡永垂青史,光照千秋,激勵後人。根據宣威各族人民的要求和願望,中共宣威縣委、宣威縣人民政府1987年作出了興建宣威革命烈士陵園的決定。工程於1987年5月1日奠基,同年10月1日竣工,10月11日舉行落成典禮。

陵園風光

陵園工程投資20萬元,園內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碑為方柱體,邊長2米,高6.6米,上覆1米高的飛檐形頂,底部為邊長2.5米的方形須彌座,通高11米,全用青石磨光疊砌。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面刻有200餘字的敘文,碑周圍建有寬闊的水泥平台和護欄。紀念碑的前面為寬達7米的36級青石台階,拾級而下,直通陵園大門。大門前面臨環山公路,門兩邊為磚砌照壁,照壁上鑲嵌著用黑色大理石鐫刻的“建園記”、“捐資人名單”,門柱上刻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幾個大字。大門左側照壁上方刻有“宣威革命烈士陵園”幾個金色大字。紀念碑北側50米處為蔣永尊烈士墓,墓為青石卷砌的長方形墓室,墓前為青石質碑,上刻“蔣永尊烈士墓”幾個大字。墓地建在寬闊的方形平台上,平台前有一天然水池。紀念碑南側27米處為陳列館,與墓地相對稱,為灰瓦、白牆、工字形平房建築,展廳寬敞明亮,還附有迴廊、小院和休息室。展廳分前後廳,前廳陳列革命烈士事跡和烈士英名錄,後廳陳列宣威人民革命鬥爭史跡。烈士事跡陳列廳里,陳列有北伐戰爭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革命並擔任較高職務,為革命長期鬥爭,最後獻身革命的周建屏、劉雄武、徐文烈、徐文禮等烈士的事跡;有在解放戰爭中,身負重任,為開闢滇東北革命根據地而獻身的蔣永尊烈士和為革命殉職的女戰士劉家綬烈士事跡;有在征糧剿匪中被敵人殘酷殺害的耿介、費清道、黃克非等烈士事跡;有為保衛祖國在朝鮮戰場和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光榮犧牲的李培根、趙常景、肖登貴等烈士事跡;還有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捨己救人的劉勝全烈士的事跡。在烈士事跡陳列室里還陳列有300餘位烈士的英名錄。革命鬥爭史跡陳列共分為“紅軍長征過宣威”、“黨領導下人民武裝”和“宣威人民在解放鬥爭中”三大部分。一共展出了40餘件歷史文字資料,30餘件歷史實物,70餘張歷史照片,加以簡練系統的文字說明,生動具體地介紹了宣威人民的革命鬥爭歷史。
宣威革命烈士陵園離城5公里,與名勝風景區東山公園毗連,周圍大小石峰聳立,並有公園的數處亭台點綴映襯,顯得格外壯觀。站在陵園,可以飽覽宣威縣城新貌和整個宣威壩子的數十里田園風光。
宣威革命烈士陵園
宣威革命烈士陵園
宣威革命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