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村

宣化村

宣化村隸屬福建南安宣化村溪美街道,是溪美街道辦事處下屬的鄉村之一,距離南安市區5公里,位於市區西南部。地理位置奇特,東與榕橋、大埔村交界,南與東田鎮的湯井、湖山村相連,西與東田鎮的蘭溪村相鄰,北與蓮塘村、長富村、彭美社區等接壤,村落地形猶如一塊由西向東傾斜的大盤子,是九溪流域的源頭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宣化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南安宣化村溪美街道
  • 下轄地區:轄4個自然片村
  • 地理位置:距離南安市區5公里
  • 面積:5.68平方公里
  • 人口:4800多人
福建省南安市宣化村溪美街道宣化村,村情概況,歷史沿革,地圖示注,

福建省南安市宣化村溪美街道宣化村

村情概況

全村面積5.68平方公里,1086戶,4800多人《不包括外來人口》,轄4個自然片村,分為17個村民小組。因在外就職、經商等外遷的有近600多人。社區一年四季山清水秀,花果飄香。滿山遍野的楊梅、柿子、龍眼、李子等果樹,綠化、美化了鄉村,蘊藏豐富的礦土資源,是陶瓷業的原料。宣化日夜溫差較大,土壤適合塊莖植物生長,番薯特別好吃,享有盛譽。
宣化村

歷史沿革

宣化村自始稱山外,舊屬南安三十都,民國期間由自然村落名宣德、化俗合稱為“宣化”。山外全村姓林,始祖致政公林惠官出生於元朝丙子年(公元1336年)。林姓未入住前,據說有十幾個姓氏在山外生息。後林姓繁衍發達,人丁興旺,其他姓氏即另遷徙出山外。林姓開基至今已有670年,族譜載從仙遊的三會裡(今稱大濟鎮)移徙泉邑、榕橋後定居山外,在林姓中屬九牧派下。歷史名人有:①林應煃,明萬曆43年乙卯科舉人,與洪承疇同榜,南安縣誌有載。有名口頭語:“山外林應煃16歲中舉,驚死娘仔橋(榕橋)布政。”流傳至今,足見當時影響之廣,轟動之大。②林為,明末清初在世,因回響鄭成功反清復明義舉,被南明永曆帝嘉封為“二象林大將軍”。南安縣誌在人物篇李元烈欄目中載“康熙16年,山外林為作亂……”。林為反清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是鄭成功時代反叛封建朝廷的一員大將,在本村里僅遺留一塊石碑為佐證。③林君子,晚清時期人,因開糧行米市,富甲一方而聞名遐邇,曾有民諺“嶺兜豆種(張世整)喊賑濟,山外君子谷價,露水頭(露江)趙祝放無良心債”流傳於世,並為其長子林德勵捐得一進士銜。共產黨掌握政權後,宣化人民體會到翻身做主人的滋味,尤其改革開放後,溫飽問題得到解決,為改變世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窘境,紛紛加強對子女的教育。解放以後,全村大、中專生228人,大學本科學歷以上的有96人,其中不乏有大學教授、研究生、博士生。“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宣化村不斷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2012年宣化村在教育事業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一是林揚明考進中科院博士生;二是林榮華考進南京解放軍政治學院研究生;三是林君委考進清華大學。
宣化現留清代古民居建築30多座,特別是林君子長子林德勵主持修建的一字排開的三座“典當”古大厝,很具特色。還有一座清朝康熙年間修建的“三會堂”,被福建省通俗文藝研究會、地方文化研究會列入“福建省地方歷史文化古蹟研究單位”。

地圖示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