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廟

宣化廟

宣化廟位於山西省孝義市西南30公里左右山區,緊臨宣化原村。據史料當初為48村集資修建。

20世紀30/40年代左右時該廟還保存比較完好,廟大致分為東廟和西廟兩部分,大典內有供奉的佛像(文革中遭到破壞)廟內有各種樓閣和戲台,每到廟會時十里八村人們都會聚集於此。

該廟建築經過戰亂和文革及近幾十年的破壞已破敗不堪,20世紀70年代前後曾作為附近村莊的學校,現在遺址處只剩殘垣斷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宣化廟
  • 出土地點:孝義市西南30KM
  • 所屬年代:不詳
歷史傳說:,建築現狀,

歷史傳說:

傳說早在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後,魏文侯御駕親征趙國,定行都於孝義。一日,文候與公主商議其終身大事。公主曰:“女兒意願選一吉日,拋繡球,讓天定良緣。”文侯許之。選定日期張榜於市。這一天,有無數少年男兒,如期從四方雲集於都市,期望走運接到公主繡球。正當文侯公主拋下繡球時,忽然颳起一陣大風,繡球隨風飛出城南,文候命令隨從追趕,頃刻來報,繡球落在一隻野鹿的角中間。文侯問曰:“現在何處?”答曰:“現在城南荒郊。”文候沉思片刻曰:“人豈能與禽獸匹配,此乃天誤也。”公主一旁言道:“父王,這是天意,女兒願意隨鹿前去,也許梅鹿有主。”魏王無可奈何,便命帶些金銀財帛送女兒起程。公主出城走到梅花鹿跟前說:“你我有緣,請帶路前行。”
梅花鹿帶著公主走呀走呀,這一日當午時來到紐村一帶(驛馬鄉),在小憩之時,梅花鹿突然死去,公主悲痛萬分,就地入殮厚葬建立鹿墳,繼續往前走去。
當公主孤身一人來到一座原頭,眼看日落西山夜幕降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又困又乏。真是進退兩難,不知不覺進入夢鄉,仿佛耳邊有人說:“公主少息片刻,自有去處。”睜眼看時周圍空無一人,可又好像坐在一所房子裡,頓時聽見外面狂風呼嘯,天崩地裂。次日天明,這一帶村民,奔走相告,昨晚好大的風也。更奇怪的是,當時村民和過往行人都發現原頭上好像蓋下了房屋,住上了人家。近前一看,原來是一間蘆葦棚子,是用四十八張蘆席搭成,而且每張蓆子上都寫著一個村名,席棚里坐化著一位姑娘。
奇聞怪事,流傳最快,不日便傳遍四十八個村。鄉民們紛紛而來,都想看個究竟。議論中人們各自認出了自己家的蓆子。“這一張是我家的”,“那一張是我家的”。而且都說蓆子是四月十五日颳大風的夜裡丟的。這時人群走出一人,氣度非凡,道士打扮,他說:“鄉親們恕我多言,大家有所不知,這是文侯公主的坐化。”接著,他把文侯公主如何拋繡球招婿隨鹿來到此地敘述了一遍。現在坐化正是上天旨意封她為神。接著,他看了看公主又言道:“她胸前配一巨型玉璧,上刻‘長命聖女’,這是她的封號。下刻四月十五日,上天為了保護她的身軀,颳了一夜大風,從四十八村刮來四十八張蘆席搭成此棚,意在點化讓四十八村為她在這裡修建廟宇,裹塑金身,可保四十八村萬民長壽。”
眾人聽了覺得言之有理,均表樂從,紛紛請求:“請師傅給提個名吧。”道士說:“天意不可違,一塊玉璧足以說清,璧上所刻之字便是她的廟門。玉璧即為地名。古人云:‘壁大六寸謂之宣’,公主配寶而坐化於此,豈不是‘宣化’哉。”
眾人聽了甚善,遂有四十八村社首議定,大動土木修廟。不用數月,“宣化原”上“長命聖女祠”便全工告竣,選定四月十五日開光慶賀。為了讓世人永遠記住此事,便把公主坐化之日和聖祠開光之日定為一年兩度的廟會。
至今,在民間仍稱此原頭為宣化原,把“長命聖女祠”稱“宣化廟”。

建築現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