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唯心主義哲學

客觀唯心主義哲學

客觀唯心主義是唯心主義哲學的兩種基本形式中的一種。客觀唯心主義認為某種客觀的精神或原則是先於物質世界並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而物質世界(或現象世界)則不過是這種客觀精神或原則的外化或表現,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後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中國宋代程朱理學的“理”,古希臘柏拉圖的“理念”,德國黑格爾的“絕對觀念”,就都是這種作為世界本體的客觀精神或原則。客觀唯心主義的所謂客觀精神或原則,實際上是把人的思維或一般概念加以絕對化的結果,是通過抽象思維把它們升華或蒸餾為不僅脫離人頭腦並且脫離或先於物質世界及具體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同時還進一步把它們神化、偶像化,部分分支陷於神秘主義的創世說和宗教信仰主義。因此,客觀唯心主義同宗教常常有著密切的聯繫。可以說,客觀唯心主義的部分分支是宗教的一種比較精緻的形式,而宗教則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一種理想形式。

基本介紹

釋義,代表人物,論題,

釋義

客觀唯心主義承認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世界,強調作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體”,是內生於客觀世界自身的,而且這種“精神本體”又都不約而同地帶有“事物規律”的含義,這就使客觀唯心主義常常不自覺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觀。
同時,由於“客觀”是客觀唯心主義思想體系的核心,所以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這些合理的思想成分絕非偶然,而應視其為客觀唯心主義之“客觀”所然。

代表人物

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前427年—前347年),他把這種“客觀”精神稱為“理念”;
中國南宋唯心主義哲學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這種精神稱為 “理”;
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1770年—1831年),他把這種精神稱為“絕對觀念”或“絕對精神”。
柏拉圖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
柏拉圖是客觀唯心主義理念論哲學的創始人.他繼承和發展了蘇格拉底的"概念"論和巴門尼德的存在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哲學體系.理念論是柏拉圖哲學的本體論,也是柏拉圖哲學的基石.
他的"回憶說"認為認識就是回憶,堅持了唯心主義先驗論.
他的理念論承繼了舊氏族時代的"因襲的觀點和思想方式",帶有許多濃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義因素.
《老子》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
“物極必反”是貫穿於《老子》整個思想中的一個原則。《老子》講“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辯若訥(這個字念nè,而不是nà…)”等等,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缺”、“拙”、“愚”、“訥”都是貶義詞,而這正是《老子》側重的地方。弱能勝強,以退為進,不爭是爭就是老子思想的突出體現。
老子的這些思想有很多來源於自然現象。比如人老了,舌頭尚在而牙齒沒有了,就是因為一個軟一個硬;大風來了,大樹連根拔起,小草卻安然無恙;“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弱能勝強”的思想,在兵法上則體現為“以退為進,以弱勝強,以少勝多”。
這些例子都很有道理,也有辯證法的思想。但是,我覺得《老子》認識到了強弱轉化的問題,但卻沒有深入的去分析弱是怎么轉化為強的,因此片面的誇大了“弱”的作用,進而導致消極的思想。
比如說,水滴石穿,水是弱的一方,石頭是硬的一方,水能夠穿石,關鍵在於持之以恆,這就是條件。再比如,“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聽起來似乎是那么回事,但是“與之”有兩種,一種是有意識、有目的,有計畫的,這就叫“積極防禦”;一種則是認為“與之”之後必然能夠“奪之”,只是時間問題,不用怎么去做,這就是“消極防禦”。盲目的“與之”,怎么可能“奪之”呢?因此,過分的強調“弱”,而不去具體的分析問題,思想逐漸地就消極了。越是消極,越是“弱”,越需要這一套理論來安慰自己。
《老子》看到了“弱能勝強”的自然規律,認為這是天的行為的規律,即天道。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另一方面,《老子》對於人的行為也看的很透徹,“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進而提出無為的思想,即人的行為要符合自然的規律,要順其自然,順天道。
強弱轉化,既是自然界的規律,也是人的行為的規律。何時“強”,何時“弱”,依條件而定。
處於“弱”,不能以“天道”來安慰自己。這也是書中批判《老子》的思想的主要原因,認為這是沒落的奴隸主階級消極抵抗新興地主階級的策略。處於“強”,則要時刻警惕“強”轉化為“弱”的條件,要有意識的“弱”。
《老子》中的宇宙觀,我不敢妄談,沒有人家那個境界,就胡亂說,則不易服人。
《老子》宇宙觀的核心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書中怎么說的呢?“一切萬物的共相,就是有。實際上並不存在這種有,所以就成為無了。”這完全是用馬哲的觀點,去理解“有生於無”,而不是從老子的思想出發去理解,沒有任何的說服力。

論題

古希臘的柏拉圖認識感覺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中國宋代的朱熹主張“理在事先”“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在這裡” 德國的黑格爾認為整個世界都是“絕對精神(絕對觀念)”的產物d.e.f.
程頤:“有理則有氣”“有理面後有象,有象而後有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