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哲學批判

黑格爾哲學批判

《黑格爾哲學批判》是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創作的哲學論文,首次發表於1839年。

《黑格爾哲學批判》對黑格爾的哲學進行了揭露和批判,揭示了國家與社會的真實關係,得出市民社會決定國家的重要結論。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理論基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黑格爾哲學批判
  • 外文名:HEGELSCHEN PHILOSOPHIE
  • 作者:費爾巴哈
  • 首次發表:1839年
  • 字數:31000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文章闡明了黑格爾客觀唯心主義的特點,指出黑格爾哲學是神學的“最後避難所”和“支柱”,嚴厲批評了黑格爾自詡在他的哲學中人類達到了對絕對真理的認識的主觀武斷。該文也批判了德國唯心主義的其他代表人物,如康德費希特謝林

作品目錄

譯者序言
一、黑格爾哲學批判
二、黑格爾法律哲學批判導言
三、黑格爾辯證法及哲學一般之批判
四、黑格爾現象學批判草案
五、關於黑格爾
六、黑格爾到費爾巴哈
七、黑格爾六十年祭
八、黑格爾歷史哲學講義梗概
九、論諾埃爾【黑格爾底邏輯】
十、黑格爾辯證法(邏輯)之圖案

作品思想

費爾巴哈在該文中指出,黑格爾哲學是思辨哲學的頂峰,但它又是一種以理性方法來宣揚宗教的“理性神秘主義”。費爾巴哈認為,黑格爾哲學是在一定時代和一定的思維發展階段上產生的,因而只具有有限的意義,而不是“絕對真理”,它的起點和終點都是絕對理念,因而是一種同感性直觀直接分裂的哲學。費爾巴哈還闡明了黑格爾客觀唯心主義的特點,認為黑格爾哲學是神學的“最後避難所”和“支柱’’。該文不僅切實地批判了黑格爾,而且也批判了德國唯心主義的其他代表人物,如康德,費希特和謝林,認為黑格爾同康德、費希特和謝林一樣,都把第一性的東西、自然的根據和原因拋在一邊,而把仔細看來是極可疑的東西、第二性的東西當作第一性的東西。在批判黑格爾唯心主義的過程中,費爾巴哈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哲學主張。他認為,哲學是關於真實自然的科學,哲學應當從現實的存在開始1人是自然的產物,回到自然,過順應自然的生活是人的幸福所在,哲學的最高原則是人的本質,從而為人本學的繼續闡發奠定了基礎。
費爾巴哈把自己的思想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我的第一個思想是上帝,第二個思想是理性,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是人。”可以說,他的思想經歷了從批判神學到批判黑格爾哲學,以及最後創立人本學唯物主義哲學三大階段。他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首先,費爾巴哈揭示了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本質。費爾巴哈指出,理性和概念本來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從客觀事物中抽象出來的,但是黑格爾卻顛倒兩者的關係,並把理性神秘化。黑格爾一方面把抽象的概念作為獨立存在的實體,井把它看作是產生宇宙萬物的本原,這實際上和“上帝創世說“並無本質的區別。因此,費爾巴哈把黑格爾的哲學稱為“理性的神秘論”,這樣他是不可能達到思維和存在的同一的。其原因是他事實上把“僅儀表示主觀需要的表象了解為客觀真理,信以為真”,這樣他所說的主觀和客觀、思維和存在的同一缺乏客觀的真實基礎。費爾巴哈進一步揭示了黑格爾唯心主義產生的認識論根源。費爾巴哈指出,黑格爾實際上就是把人的思維和人分離開來,抽去了思維的一切主觀的、特殊的、感性特徵,使思維變成獨立存在的實體,即絕對精神。因此,“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不是別的,只是抽象的、與自己分離了的所謂有限精神”。費爾巴哈還指出,黑格爾思辨唯心主義哲學和宗教神學實際上具有一致性,因為宗教抻學也是將人的本質抽象化、絕對化、實體化為所謂的“上帝”費爾巴哈對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的批判對於恢復唯物主義的權威意義重大。
其次,費爾巴哈揭示了黑格爾的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學說的虛妄性。黑格爾通過批判康德哲學的二元論和不可知論,論證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但是黑格爾所說的這種同一在費爾巴哈看來是虛幻的,在黑格爾那裡,並沒有真正現實的感性存在,黑格爾所說的“存在”是一種脫離人腦的思維的存在,思維變成了存在的本質。因為黑格爾那裡,“思維就是存在,思維是主體,存在是賓詞”。黑格爾所說的思維與存在的同一就只能是思維與其自身的同一,是一種形式上的同一,而不是與真實存在的同一。
最後,費爾巴哈批判了黑格爾將自己的哲學看成是至高無上的“絕對哲學”的觀點。費爾巴哈指出,黑格爾哲學相對於以往哲學的確具有更加嚴密的科學性和更加豐富的內容,但是它也是在一定的時代里產生的,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不可能窮盡一切真理,而成為一種絕對的哲學。因此費爾巴哈強調,應該創立一種新的哲學來代替它。

作品評價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王雨辰:費爾巴哈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對於人們擺脫唯心主義和宗教神學的束縛,樹立唯物主義的權威,起了極大的思想解放作用。但是也應該指出,費爾巴哈在批判過程中,沒有看到黑格爾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的合理核心,因此他也不可真正完成對黑格爾哲學的改造和超越。

出版信息

《黑格爾哲學批判》,1839年發表於《哈雷年鑑》,後收入1846年《費爾巴哈全集》第2卷,中譯本載入《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上卷。

作者簡介

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1804—1872),是19世紀上半葉德國的唯物主義哲學家,人本學唯物主義者。費爾巴哈出生於巴伐利亞的朗茨胡特鎮,其父是一位法學家。他於1823年進海德堡大學學習神學,1824年轉入柏林大學學習神學和哲學。在柏林大學的兩年里,他幾乎聽完了黑格爾的全部課程,並最終放棄了神學,轉向了哲學。1826年,他又轉入愛爾蘭根大學,學習植物學、解剖學和心理學。1828年,以《論唯一的、普遍的和無限的理性》一文獲博士學位,並開始以講師的資格在愛爾蘭根大學任教,講授哲學史、邏輯學和形上學。1830年,因匿名發表的《論死和不朽的思想》一書遭當局查禁,而被逐出大學講壇。1837年起,定居布魯克堡,在遠離德國文化中心的鄉村度過近25年。晚年。費爾巴哈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文獻,並於1870年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