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基本特徵,主要特徵,題材種類,表現形式,唱法,修辭手法,句法結構,代表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榮譽表彰,社會活動,
歷史淵源
按照石岩最早落鄉的浪心居民推算,明末清初(1644年左右),客家人遷來石岩居住。另據落鄉石岩官田的已有10代人的葉姓居民推算,早在260多年前,石岩就應有客家人居住了。這裡原來只有一座大山,叫陽台山(現名羊台山),山高林密,而且常有野獸、強盜出沒傷人。人們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鏟松油、挑擔及田間勞動時,或為尋覓同伴,以驅野獸強盜;或為消除疲勞對歌打趣;或訴幽怨;或泄憤懣;或表男女愛慕之情等等,都用高聲歌唱的形式來表達。於是,客家山歌與其他民歌一樣,在勞動生產的過程中產生了。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年代,羊台山游擊區游擊隊員用石岩客家山歌號召民眾鼓舞鬥志,打擊日本侵略者和反動派。
建國後,石岩客家人以山歌的形式歌頌黨,歌頌領袖毛主席。在勞動中,客家人盡情歡唱,還擺擂比賽。尤其是1953年至1958年間,每逢八月中秋,石岩客家人村與村之間經常撰起歌台唱山歌。民間雜誌、社會報刊也時有山歌登載,使山歌園地長盛不衰,生產熱情空前高漲。
改革開放後,石岩客家人在參與現代化的建設進程中,以山歌的形式歌頌改革開放帶給山鄉的巨變,山歌內容主要以抒情為主,歌頌美好愛情的內容也占了很大比重。同時,內容針對時弊,喜怒哀樂盡在其中。
基本特徵
主要特徵
石岩客家山歌基本是四句和五句七字型,第一、二、四句押韻,和所有客家地區的山歌一樣,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地方風格特點。
1、石岩客家山歌歌體結構形式較整齊劃一,山歌中的格式和閩、粵、贛、桂、湘、川、台等地區大體相同,基本是四句和五句七字型為一首山歌。
2、韻律也是平平仄仄的聲韻為基調。
3、歌詞多以當地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口頭語言,生動、形象、風趣,往往以物抒懷,真情實景,寓情於景。如“大樹頭下風過流,腸斷正(才)知眼淚流”,以景物寓意,借詞寓意揭示出男女放牛青年從相戀到離別時的內心痛楚。
4、每首客家情歌的唱腔以地方客家話行腔,體現了情歌的委婉、深沉,把對愛情的執著追求,純樸而深刻地表現在裝飾音上。
5、歌詞直抒胸意,石岩客家山歌最大特點在於開口直奔主題、男方往往以“妹”字作為引子(俗稱山歌號子),邀請對方來對山歌,或自嘆自唱,接著就是抒發歌者的真實想法。歌詞運用得生動、巧妙,這“妹”字不但是歌曲的引子,又是語句尾音的歇後語襯詞,甚至成了每一語句開頭和結尾都可隨心靈活多用的中心襯詞,貫串情歌全曲。
題材種類
石岩客家山歌題材豐富,主要以勞動歌、生活歌和情歌為主,還有山歌號子、愛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駁尾、戲謔歌、虛玄歌、逞歌、猜調、哀歌等。
表現形式
石岩客家山歌其表現形式主要有:賦體山歌、比喻山歌、起興山歌、疊字山歌、雙關山歌等。
1.“賦體”山歌:賦體山歌直言陳述,層次分明,所表現的人和事,有形有影,如一幅幅生動的白描畫。例如“妹子約郎柳樹下╱月出照到月西斜╱夜靜三更露水大╱有情你愛脫衫遮”,此類山歌描述細膩,直抒胸臆。
2.“比喻”山歌:比喻山歌在客家山歌表現手法上使用廣泛,或以物喻人,或借景言情,形象、生動。例如:“阿妹生得真真靚╱相貌又好又後生╱好比十五月光樣╱哪有缺角被人嫌”,這首山歌為明比,傳情達意,聞之會心。
3.“起興”山歌:此類山歌往往是借景(物)起唱,情隨景至。例如:“河邊柳樹葉拖拖╱妹掀衫尾郎貼坐╱阿哥問妹戀唔戀╱低頭含笑肯過多”,這首山歌借柳樹營造溫馨的情戀氛圍,貼切自然。
4.“疊字”山歌:利用詞句的反覆,達到強化內容的目的,這也是客家山歌中常見的手法之一。例如:“山中山谷起山坡╱山前山後樹山多。山間山田蔭山水╱山人山上唱山歌”,這首山歌疊“山”字,烘托“山上唱山歌”,別有情趣。
5.“雙關”山歌:客家語言生動、詼諧、雙關語、歇後語很多,在山歌里也被大量套用。例如:“阿哥莫怨妹無心╱上屋下舍眼針針╱燈草拿來做門板╱一出一入愛關心”,這首山歌后兩句是“歇後雙關”,是從客家語的“燈草(攪)做門——關心”歇後語而來,借物傳神,具有特色。
唱法
石岩客家山歌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細嗓三種。假嗓,包括真假嗓結合,主要用於高腔山歌;本嗓,最為常見,它運腔複雜多變,擅長即興編詞對歌;細嗓,多為婦女單獨自吟自唱,一般歌首有一長拖腔,音量小,音調寧靜細膩,委婉動聽。前兩種唱法,歌之頭尾還常加入山歌號子“嗬——餵”,一字一音,重在表達歌詞內容;特別是在情歌對唱中,男方不僅常常以“妹”字作為引子,還以“妹”字作為唱句尾音的歇後語襯詞,甚至成了每一唱句開頭和結尾都可靈活使用的中心襯詞,使之貫串情歌全曲,巧妙地表現了對愛情的熱烈追求。
修辭手法
石岩客家山歌在修辭手法上,從詩歌最基本的“賦、比、興”、到雙關、對偶、歇後、排比、頂針(尾駁尾、撿腳跟)、反覆重疊等各種修辭手法都有套用。
句法結構
石岩客家山歌在句法結構上、主要有四句體和五句體。前者運用上下句不斷反覆而成。
代表作品
葉恩麟先生已整理的300餘首傳統客家山歌中,分為十部分:(1)自我陶醉,自我發泄;(2)調情山歌; (3)戲謔性山歌(男女對);(4)客家傳統情歌;(5)猜謎歌;(6)哀歌;(7)虛玄歌;(8)現代山歌;(9)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山歌;(10)童謠篇。其表現形式主要有賦體山歌、比喻山歌、起興山歌、疊字山歌、雙關山歌等;種類和體裁上有山歌號子、愛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駁尾、戲謔性、虛玄歌、逞歌、猜謎、哀歌等。
流傳至今主要代表作品有:《嫁錯郎》《賭仔歌》《東江縱隊頂呱呱》《打得鬼子喊爹娘(五句板)》《寶安鄉民抗戰山歌》《山歌來唱大小貪(五句板)》《送郎參軍》《猜謎山歌》《虛玄歌》《情歌零拾》《情歌雜唱》《十八阿嬌三歲郎》《人無雙對受孤淒》《口說西施也閒情》《要算戀妹最艱難》《阿妹日夜盼郎歸》《越送越遠情越深》《囑妹戀郎要真心》《兩人冷熱一般同》《有膽戀郎夠膽當》《阿哥有情妹有情》《妹有心來郎有心》《無妹心結解唔開》《日落西山唔曉歸》《兩人交情莫透風》《妹若有情應一句》《莫作楊梅暗開花》《唱個情妹對情郎》《山歌十大字眼從一到十》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一、歷史價值
石岩客家山歌是客家山歌的一種,是中國民歌園中的一朵燦爛絢麗的奇葩,它出於客家民系,涵載著當地豐富的風情民俗,富有濃厚的生活情趣和鄉土氣息。對研究客家先民一千多年前的先後五次大遷徙過程中,長期以來與當地人相處、互相取長補短、與南方各地的土語山歌互相混化與影響的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文化價值
由於石岩客家山歌是在當地的陽台山下產生的,常出現在深山密林或田野山坑,為求傳得遠聽得清,一般音調高揚,聲音綿長。其最高音往往在第一句中就出現,起到先聲奪人或呼喚的藝術效果,然後逐漸下行至主音結束。這對研究古代音樂及客家山歌音律藝術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右雷客次除了它優美動聽的旋律外,最重要的還是它語言的特點,曲調抒情奔放、細膩纏綿、風格獨特,語言樸實而又不失技巧,這是很多人喜歡客家山歌、研究客家山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社會價值
據多位老人回憶說,石岩客家山歌不論是在什麼時代都發揮了號召民眾鼓舞鬥志、凝聚人心、戰勝困難或改進思想的巨大作用。因石岩客家山歌而結緣或化解仇怨的事在歷代石岩民間傳說中屢見不鮮,據說有許多老一輩客家人的婚姻也是用客家情歌來牽線搭橋的。由此可見,石岩客家山歌為團結當地居民及海外同胞,為創建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安寧,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
傳承狀況
改革開放後的深圳,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轉型和思想觀念的變更,及文化多元化的薰染,許多年青人對傳統客家山歌已越來越不了解和不太接受,山歌漸漸變得無人問津,只有極少數老人不時唱起以自娛,石岩客家山歌正面臨失傳的尷尬困境。
傳承人物
石岩客家山歌省級傳承人是
池官華。池官華,男,1940年生。10歲時即學唱山歌,有近60年的山歌演唱經驗,熟練掌握當地客家山歌的曲調和演唱技巧,以演唱四句體和五句體山歌為主,擅長歡快活潑的山歌小調,常在擺擂台對歌中取勝,被當地民間稱為“石岩客家山歌王”。
保護措施
考慮到客家山歌后繼無人的處境,近年來,石岩街道辦鼓勵、支持退休幹部葉恩麟先生用5年時間收集整理了300餘首客家山歌,並將歌詞收入為其出版的個人專輯——石岩人文叢書之一《閒雅集》中。
從1996年開始,石岩街道辦利用每年一屆的羊台之光文化節增加“客家山歌比賽”的內容,激發青年唱客家山歌的積極性,使客家山歌能繼續傳承下去。石岩塘頭社區居委會還將“石岩山歌之王”池官華安排到居委會活動中心工作,使“山歌之王”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到社區傳唱。
2012年9月,“石岩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在官田學校正式啟動。
2013年1月,官田學校被擬定作為首家開展客家山歌的傳承試點工作基地,注重加強培養青少年客家山歌歌手,首批傳唱師生40餘人。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9年,《應人石的傳說》客家山歌劇獲廣東省第六屆民眾戲劇曲藝花會金獎。
社會活動
2000年至2010年,石岩街道辦多次舉辦以“客家山歌”為主題的送戲進社區活動,被當地居民稱為“石岩客家山歌王”的池官華走進各個社區巡迴演出,為轄區居民展現了客家山歌的魅力。
2008年,石岩街道把民間音樂“石岩客家山歌”與民間文學“應人石的傳說”相結合,打造成“應人石的傳說”客家山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