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團牌

客家團牌

客家團牌,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明溪縣傳統體育,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團牌舞,三明當地又稱“打團盤”,是由傳統武術演化而成的傳統體育和民間遊藝,現遺存於寧化縣水茜鎮棠地村、沿溪村、安寨村及明溪縣楓溪鄉華山村一帶。團牌舞的源頭可追溯至明朝的藤牌兵。團牌舞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之前的鄉村會期間演出,常有獅燈表演相隨。

2018年3月15日,寧化縣水茜鄉的“打團牌”入選寧化縣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9年7月17日,“明溪楓溪團盤”入選明溪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0年3月9日,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和明溪縣申報的“客家團牌”入選三明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客家團牌
  • 批准時間:2020年3月9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 傳統體育、 遊藝與雜技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明溪縣
  • 保護單位:寧化寧文龍文化研究會、明溪縣楓溪鄉華山村民委員會
歷史淵源,運動特色,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團牌舞的源頭可追溯至明朝的藤牌兵。明朝嘉靖、萬曆年間,戚繼光在東南沿海組織抗倭鬥爭,他利用藤條製作成藤牌,訓練出驍勇善戰的藤牌兵。清初,鄭成功在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的戰鬥中都曾使用藤牌兵。清朝統一台灣後,鄭氏部隊中有很多藤牌兵被安插在福建各地。從民間文獻和民間傳說可以推測,團牌舞的形成與明末清初水茜武將范君祿、邱君恩、周文宣、甯文龍及其侄甯隆廷等人有密切關係。當時王朝更迭,土匪、賊兵流竄,鄉民紛紛習武以保家衛國,他們學習藤牌兵,用竹子替代藤條製作出團盤,配合使用醒棍、鐐刀、鈀頭、聖刀、鐵叉等兵器。團盤為竹製,圓鍋狀,直徑大約1米,可容納一名成年男子躲藏其後,團牌向外的一面裝飾有彩色的八卦、獸首等圖案以壯軍威。團牌舞形成了一定的陣法和步法,如童子燒香、春水一揚、關公鬧戰場、黃牛戳三角、餓鬼擎旗、松樹抵蔭、禾穗倒尾,立兜割棕等等。社會安定後,團牌舞逐漸從傳統武術變成了傳統體育和民間遊藝。

運動特色

團牌舞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之前的鄉村會期間演出,常有獅燈表演相隨。演出時,5人打團牌,5人伴奏,伴奏以鑼鼓鈸為主,曲調明快、表現出激烈的戰鬥氣氛。打團牌時,1人引,4人打,引者手持相當於矛的鐐刀或醒棍,打者左手持相當於盾牌的團牌,右手持盛刀或鐵叉,等引者發出開始的號令後,四名打者隨即以團牌蔽身,先後表演穿迷花、開四角、卷谷笪、劃薸、攬腰、蓋瓦等民間傳統團牌武術套路。整場表演中,打團牌者根據鑼鼓節奏,不斷變換隊形及進攻節奏,緊張、精彩的表演常引得大家陣陣喝彩。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團牌舞體現了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能量,是客家鄉民尚武勇健、保家愛鄉的生動寫照。

傳承狀況

在經歷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停演後,客家團牌正逐漸恢復傳承。但健在的客家團牌傳承人人數少,部分戰術和技法失傳,競技水平日減,其傳承已告危急,亟待拯救和保護。

傳承人物

代表性傳承人
余長新,2021年被評為明溪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客家團牌(明溪)。
甯紅東、廖海龍、范松根、邱雄斌,寧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客家團牌(寧化)”。
傳承譜系
1. 明清譜系:范君祿(1633—1703)、甯文龍(1603—1661)、甯隆廷(1628—1691)、周文宣(1644—1710)、邱君恩(明末清初)。
2. 近當代傳承譜系(沿溪):(1代)埵滴師傅、流方師傅、北斗師傅;(2代)周希富(1887—?)、周先灶(1903—1946)、謝志善(1897—?)、賴厚勉(1904—1976)、甯良信(1915—1994)、賴厚乾(1906—1972)。(3代)甯年豐(1924—)、周清香(1946—)、謝國珍(1952—)、賴光福(1950—)、甯年流(1941—)、謝明通;(4代)甯年穩(1960—)、甯膺鑑(1964—)、甯年梅(1965—)、甯膺英(1970—)、甯紅東(1976—)、甯年冬(1972—)。
3. 近當代傳承譜系(沿溪寒坑):(1代)禾口師傅(佚名);(2代)伊福標(1909—2001,鑾師傅)、吳光棟(1920—1976)、吳光石(1916—1981)、吳光松(1914—1989)、吳春祥(大祥)、羅興招;(3代)伊祖元(1944—)、廖賢升(1936—2014,彩清哥)、吳光前(1934—);(4代)雷偉雄、吳光金(1952—,金壽)、曾招臣(1965—)、伊良金(1957—,內場)、巫立忠(1954—,獅鑼);(5代)廖華彬(1965—)、廖海龍(1971—)、吳秋根(1974—)、吳生榮(1972—);(6代)吳昌望(1972—)、吳祖德(1983—)、吳祖紅(1983—)、吳祖輝(1982—)。
4. 近當代傳承譜系(棠地):(1代)范世就(名秋苟,1855—?);(2代)范人箕(1897—?,東發)、范人識(1892—?,根發)、范人裘(1906—1979);(3代)范細羅(1931—)、范良標(1931—)、範金能(1938—);(4代)范林春(1970—)、范松根(1973—)。
5. 近當代傳承譜系(安寨):(1代)邱祿佑,邱祿瑤,邱德維(龍燈刀棍手),邱世志,邱祿爵(刀棍手),邱重生(1932—,刀棍手),邱臭狗(1933—,樂器鼓手),邱耀輝(1938—,鼓手),邱世庭(鼓手),邱承龍(1928—,鼓手),邱水發(1945—),邱長根(1935—,團牌製作),邱細狗(1935—,獅燈龍燈);(2代) 劉增壽(1952—,團牌刀棍手),邱同生(1953—,獅燈),溫先安(1956—,刀棍手);(3代) 邱先定(1967—,團牌),邱先友(1966—),邱華彬(1968—),邱承朝(1962—),邱洪南(1976—,團牌),邱長生(1970—,團牌),邱祖煌(1974—,團牌),邱華興(1974—,團牌),邱先安(1974—),邱漢輝(1972—,團牌),邱雄斌(1974—,團牌武術),邱能能(1984—,龍燈);(4代)邱瓊(2004—,2018年參加水茜學區團牌縣級比賽)。

保護措施

客家團牌項目保護單位為:寧化寧文龍文化研究會、明溪縣楓溪鄉華山村民委員會。

社會影響

主要表演
2011年10月16日,第17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寧化舉行。寧化縣水茜鄉團盤舞、安樂鄉游儺、湖村鎮回回舞等14個民俗、民間藝術表演成為祭祖大典上關注的焦點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