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娘寨

宜娘寨

宜娘寨又名明陽寨,在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城北鎮明陽寨村,其因北宋楊家女將楊宜娘在此守寨抗敵殉難而得名。宜娘寨成楊家將固守梅州之千年古戰場。據《梅州市地名志》介紹“明陽寨下”時曰:“北宋時女將楊宜娘,奉旨征討沈志高,曾在此安營紮寨”;介紹“楊文”時曰:“相傳北宋名將楊文廣徵討南蠻時,曾在此安營紮寨,故名。”1052年楊宜娘奉旨統兵馳援楊文廣,駐守此寨,後殉身寨頂。宜娘駐寨前及後四百年間,此寨稱李洋山,直至明代中期,當地池氏七世祖法傳公之妻陳氏給之起名宜娘寨(又稱妮娘寨),因宜娘與明陽諧音,新中國成立後,宜娘寨更名為明陽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娘寨
  • 所屬年代:北宋
  • 出土地點: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城北鎮明陽寨村
  • 別名:妮娘寨、明陽寨
歷史沿革,祭拜,

歷史沿革

梅州城北,眾矮山玩起了手帕歌,急急傳遞中,把手帕堆成高山樣,悄悄丟在了明陽寨的山上,讓這一驕子形成了眾皆矮小我獨高的姿勢。梅州電台發射塔長於山上,一支部隊扎于山上。童年時,明陽寨猶如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嬌女,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慢慢地終於讓人見識廬山真面目。
宜娘寨
宜娘寨
明陽寨即是宜娘寨也即妮娘寨。北宋之時,南蠻之地梅州盜匪猖獗民不生。有個人讓時任宣撫使的范仲俺非常賞識,他就是智勇善戰的楊家將楊文廣將軍,將軍在1052年受命南下保衛梅州,分派楊門女將楊宜娘(字妮娘)駐守梅州城西七里以內的山寨,保護家園。宜娘生性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她按楊家軍的作戰方式,見梅州青山滴翠丘陵環繞,明陽寨在戰略中位置險要,於是在明陽寨安營紮寨,築城牆堡壘,與盜匪展開了多次生死搏鬥,保衛了客家地區的經濟、文化,保護了梅州民眾的安全。不幸,在一次激戰中英勇獻身!女英雄的衝鋒陷陣,誓死保衛,深深感動了梅州人,客家人把這座山就叫宜娘寨,山上宜娘修築的城牆客家人一直原生態保持了幾百年,讓後人感恩不忘。1906年,客家人在明陽寨山上敬立宜娘之墓:“賜福誠民”之墓,崇仰宜娘為仙人。2004年8月8日吉日良辰,在左側建“宜娘紀念亭”,記述了宜娘為保衛梅州人們英勇獻身的事跡,讓後人記住這位“昔日鏖戰守山寨,今朝勿忘楊宜娘”。2006年在墓之右,梅州人建一“仙人亭”,聯曰:妮娘在天念人間,賜福誠民永安康。側立一碑:
仙人婆婆真真靈,保佑嘉應州人民;
來往城民念一念,保您平安事業成。
仙人婆婆最慈心,在天不忘人間情;
人間苦難來相助,天災人禍化為夷。
仙人婆婆善人心,慧眼能辨世間塵;
好人終給好日報,惡人報應世人岐。
仙人婆婆德人心,為國為民獻終身;
後人不見仙人面,千古芳名傳至今。

祭拜

百年來梅州人用自已獨有的客家山歌文化在傳念著“仙人婆婆靈念”,讓後世牢記:山上無樹變荒山,河裡無水起沙灘。感恩之情,世代相傳。崎嶇的山路上,不僅有年輕力壯的青年,也有四五歲的小孩,爬上高山到仙人婆婆面前感恩;更有一群七八十歲的老阿婆,艱難地一步一步到仙人婆婆面前,虔誠跪拜,她們說:楊家世代相傳的家風就是忠心報國,一個家族前赴後繼地保衛著祖國的安寧,保衛了我們客家鄉土的安寧,我們只要腳走得動,就得上山來拜謝,並讓後生也來仙人婆婆面前好好緬懷她傳誦她崇敬她,敬仰楊家將們豎立的一座座豐碑。
老人們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種寄託。寄託中讓我們看到千百年來中國人反外族侵擾反西方列強欺凌的決心。這一決心在客家遷徒歷史上可看出,在客家圍龍屋形式上可以看出,客家人在繼承、凝聚著這種忠烈家風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輝映著客家人在緬懷和繼承中不斷發揚著愛家愛國的精神。老人們一直在說:有樹才有花,有國才有家。
宜娘寨,宜娘的當年還沒有階梯,可她知道客家人有此一說:有腳不怕無路走,有佛何愁無殿坐。宜娘堅定地上下自如,堅守固築,誓死保衛,真乃仙人情懷也! 宜娘——妮娘——仙人婆婆——明陽——給人帶來光明,送來陽光般溫暖的家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