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感舊

《定風波·感舊》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上片寫一個被丈夫冷落的歌妓獨處深閨的怨恨和相思,下片寫歌妓被冷落後的遭遇、抗爭與矛盾心態。全詞採用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敘述了歌妓為了人性平等而抗爭的故事,表達了歌妓思念愛情卻身不由主的苦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定風波·感舊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軾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詞牌名:定風波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評論,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定風波·感舊
莫怪鴛鴦繡帶長,腰輕不勝舞衣裳。薄倖只貪遊冶去,何處,垂楊系馬恣輕狂
花謝絮飛春又盡,堪恨。斷弦塵管伴啼妝。不信歸來但自看,怕見,為郎憔悴卻羞郎。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定風波:詞牌名,唐教坊曲。以五代歐陽炯所作為正格。雙調62字,平韻仄韻互用。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醉瓊枝》。
②鴛鴦繡帶:繡有鴛鴦花紋的衣帶,男女定情信物之一。
③腰輕:細腰,這裡代指瘦弱的身體。不勝:無法承擔,承受不了。
④薄倖:薄情,負心。
⑤系馬:拴馬。恣:任憑。輕狂:放浪,輕浮。
斷弦:琴弦斷絕。塵管:樂器陳舊。啼妝:淚濕容妝。
⑦歸來:從良。
⑧憔悴(qiáo cuì):黃瘦,困頓。

白話譯文

送你的鴛鴦衣帶長,你莫見怪,我身體瘦弱也承受不了歌舞揮動的強求。負心的人只貪心去尋花問柳,去向何方?依舊尋歡作樂、追求聲色、放縱輕浮。
又一個悽苦的春天在悲傷中過去,心中無限惆悵。琴長久不彈,弦早已斷了,管長久不吹,已落滿塵土,與這兩件東西為伴的是女人的啼妝。若不信請回未看看,怕相見,自己的憔悴容頗見不得他。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三月的一天,陳襄宴請蘇頌、蘇軾,席上有歌妓唱曲。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暮春,蘇軾在返回杭州的途中回憶起歌妓唱的曲,作該詞。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上片寫感舊,寫一歌妓獨處深閨的怨恨和相思。第一、二句寫歌妓自我申辯,承擔不起繡有鴛鴦花紋的衣裳。歌妓這些感情的困擾,壓抑的痛苦,是負心郎對歌妓的偏見造成的,表達了詞人對人性不平等的悲觀,“莫怪”,“不勝”都強烈地反映了女性的抗爭。第三、四、五句寫歌妓對負心郎行為的披露。在“垂楊系馬”處,負心郎依舊 “遊冶”、“輕狂”。“薄倖”是披露負心郎薄情,“遊冶”是披露負心郎尋歡作樂。“貪”是披露負心郎追求聲色,“態輕狂”是披露負心郎放縱輕浮。詞人點明這些披露,為的是追求女性平等,追求社會心理平衡。這種主張不向男性妥協而奮心抗爭,是詞人為女性追求人性平等、推動社會進步的表現。
下片寫傷今,寫歌妓被冷落後的遭遇、抗爭與矛盾心態。前三句描繪歌妓被冷落後的遭遇。“花謝”、“絮飛”、“春又盡”,不僅點明了他們分手的時間,而且點明了他們情愛已經到了盡頭。令人痛恨的是,情感又陷人“斷弦”、“塵管”、“啼妝”之中,令歌妓流淚怨愁。這是控訴和反抗,是女性可貴的覺醒。最後發出自信的呼喚,不信以往的道路走錯了,堅信自己看準的道路要走下去。然而,歌妓終於從痛苦中發現,夫妻關係的失敗會導致人生全盤皆輸,歌妓又不得不向負心郎妥協,壓抑著自己的人性平等、人格尊嚴。“怕見”負心郎“動於顏色”,還把希望寄託於張生與鶯鶯式的“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的良心發現。這種抗爭、矛盾、妥協與良心發現,反映了歌妓的也是詞人的思想局限性。
全詞用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敘述了一位被丈夫冷落的歌妓為了人性平等而抗爭的故事。這是中國歌妓在宋代社會追求人身自由與尊嚴解放的一位傑出代表。該詞的意義就在於向世人呼籲,追求女性平等與女性尊嚴是人類歷史永恆的主旋律,必須長久地演奏下去。

名家評論

山東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孫言誠《蘇東坡詞選》:該詞寫一個被丈夫冷落的歌妓獨處深閨的怨恨和相思。對於丈夫的負心行為,不是“恨”而是“羞”,這充分表現了歌妓的一往情深。
中國古文學家、教育家錢基博《中國文學史》:然軾之詞,非盡大筆淋漓,亦有賦情婀娜。如《定風波》之《感舊》曰:莫怪鴛鴦繡帶長,輕腰不勝舞衣裳。
中國蘇軾研究會常務理事崔海正《蘇軾詞與小說》:《定風波》寫閨怨,下片中云:“不信歸來但自看,怕見,為郎憔悴卻羞郎。”其“為郎”句出《鶯鶯傳》。鶯鶯被棄後與張生詩有“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之句。詞人順手拈來,雖然這一典故的內涵會使我們想到點什麼,但與鶯鶯故事關涉不多,亦可替代。

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蘇軾七集》、《蘇軾詞》、《蘇軾易傳》、《蘇軾樂府》等傳世。
定風波·感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