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延興四年(474年),因定陽縣(今陝西省宜川縣)的定陽胡人東渡黃河居此,魏孝文帝特在今山西吉縣城僑置定陽郡。屬東雍州。領定陽、文水(山西吉縣西北文城鎮)二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陽郡
- 設定時間:北魏延興四年
- 位置:山西吉縣城僑
- 棄置時間:隋開皇三年
- 屬於:汾州
北魏延興四年(474年),因定陽縣(今陝西省宜川縣)的定陽胡人東渡黃河居此,魏孝文帝特在今山西吉縣城僑置定陽郡。屬東雍州。領定陽、文水(山西吉縣西北文城鎮)二縣。
北魏延興四年(474年),因定陽縣(今陝西省宜川縣)的定陽胡人東渡黃河居此,魏孝文帝特在今山西吉縣城僑置定陽郡。屬東雍州。領定陽、文水(山西吉縣西北文城鎮...
本名 斛律平 所處時代 北魏 民族族群 敕勒族 出生地 朔州(今山西朔州) 職業 將領 官職 護軍、青州刺史 爵位 定陽郡公 追贈 太尉...
永寧縣,西晉晉武帝鹹寧五年置,屬雲南郡,後屬河陽郡,在今鶴慶或麗江,或雲在今雲南省寧蒗縣。永寧縣東魏地名 編輯 永寧縣,東魏武定年間(543-550年)定陽郡郡治...
北魏太安二年(456),在寶塔區南設臨真縣,其“城臨真川水”,故名,隸北雍州定陽郡,轄地含今延長縣西部;又在寶塔區西設沃野縣;太和元年(477),在寶塔區東設...
延興四年(474)於置定陽縣, 因西河定陽胡人渡河居此,故名為定陽郡治。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名吉昌縣,先後為耿州治 、“汾州治。...
十六年改五城縣為文城縣,屬文城郡,徙治今縣城西北30千米文城鎮;改汾州為耿州,文城郡屬之。十八年(598)改定陽縣為吉昌縣,改耿州為汾州。二十年大寧縣治...
西魏,設東夏州,領遍城郡、朔方郡、定陽郡、上郡;設北華州,領中部郡、敷城郡。[27] 壺口瀑布 唐宋時期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延安郡為延州總管府,領膚施、...
大總管右金吾衛大將軍兼檢校洛州長史河內郡王臣某、前軍總管行左衛翊府中郎將上柱國定陽郡開國公臣楊元基、行軍長史朝奉大夫守給事中護軍臣唐奉一、行軍司馬...
斛律平,斛律大那瑰之子,封定陽郡公,官至護軍、青州刺史。 [5] 斛律金,斛律平之弟,封鹹陽郡王,官至刺史、太師、丞相等。 [5] 倍侯利玄孫 ...
斛律平,封定陽郡公,官至護軍、青州刺史。斛律金兒子 斛律光,襲封鹹陽王,官至大將軍、太傅、丞相。 斛律羨,封荊山王,官至驃騎大將軍。...
周宣帝於石城故縣置蒲子縣,因漢蒲子縣為名也,屬定陽郡。隋開皇五年改屬隰州,大業二年改為蒲縣。五禿山,在縣東北五十里。山少草木,故名五禿,周回七十...
敦煌、武威古時同屬涼州,兩郡相距不遠,兩地索氏同出一源,自兩漢直至唐末一直...武成郡:隋朝開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將定陽郡改為武成郡,治所在定陽縣(今...
漢平帝時(1~5年)分屬并州刺史部太原郡、上黨郡和西河郡。其中,榆次(馬首併入)、陽邑(今太谷縣,周襄王年間為晉大夫陽處父食邑,故名)、祁、京陵(今平遙...
後魏孝文帝於此屈縣南二十一里置定陽郡,即今州理是也。隋開皇元年改定陽郡為文城郡。貞觀八年改為慈州,州內有慈烏戍,因以為名。...
臨戌縣《延安地區地理沿革》即喬居縣,原在內蒙杭錦旗境內,因轄地被匈奴占據,太安二年(456)遷設在宜川縣境西北部平陸堡屬定陽郡所轄。西魏(535~551):在古...
臨戌縣《延安地區地理沿革》即喬居縣,原在內蒙杭錦旗境內,因轄地被匈奴占據,太安二年(456)遷設在宜川縣境西北部平陸堡屬定陽郡所轄。...
東魏時期,定陽郡一度僑治境內。北周時期曾設定介休郡。隋、唐兩朝時期皆設介休郡,後稱介州,鄰縣靈石在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建縣前,一直為介休屬地。隋、...
西漢因在今吉縣置北屈縣,隸平陽郡。北魏延興四年(公元474年),因定陽縣(今陝西省宜川縣)的定陽胡人東渡黃河居此,魏孝文帝特在今吉縣城僑置定陽郡和定陽縣...
107.大周故左羽林衛將軍上柱國定陽郡開國公右北平陽君(玄基)墓志銘並序(106)108.大周潤州刺史王美暢夫人長孫氏墓志銘並序(107)...
西漢因在今吉縣置北屈縣,隸平陽郡。北魏延興四年(甲寅,公元474年),因定陽縣(今陝西省宜川縣)的定陽胡人東渡黃河居此,魏孝文帝特在今吉縣城僑置定陽郡和...
文城縣 北魏孝文帝置仵城縣,屬定陽郡,隋開皇十六年(596)改名文城縣,屬文城郡。唐屬慈州,天祐三年改為屈邑。五代唐復稱文城縣,宋熙寧五年(1072)併入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