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倉鎮地處
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區,位於定城東南15公里處,北與定城鎮交界,南和大橋鄉接壤,東與藕塘鎮朱馬村毗鄰,西和
嚴橋鄉、張橋鎮高塘村隔河相望。
人口
國土面積11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31.45公頃。現有人口35680人,轄6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分別是倉北村、回民村、倉南村、二郎村、觀寺村、楊湖村、倉鎮街道居委會、觀寺街道居委會。
地理位置
倉鎮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區,位於定城東南12公里處,東連藕塘,南靠大橋,西接張橋,二龍,北鄰定城,縣道定義路(X040線)自北向南穿鎮而過。
地質地貌
倉鎮地勢由北向南,兩邊地勢較低,馬鞍型,中間一條大崗,屬於丘陵地帶。全鎮的工程地質條件,以地勢較高的崗地、坡地為最好,平原地次之,淤積地最差,地基承載力一般為10—20噸/平方米。
氣候條件
倉鎮氣候條件屬溫帶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季風氣候顯著,雨量正常年景中等偏少,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14.8℃,全年日照時數2340小時,無霜期一般為210天,年平均降雨量944mm。
水文
倉鎮屬淮河流域,境內涉及池河、馬橋壩河兩大水系。
1、池河 池河發源於定遠縣西北邊境鳳陽山南麓,大頂山的雙龍泉和東架山腳下的噴石泉為其東、西兩個源頭。流向始為西北—東南,行至縣南界的連江鎮轉為西南—東北向,池河在定遠縣境呈“U”字形。由本縣三和集出境後,經定遠、鳳陽、明光三縣(市)交界處的梅市,注入明光市女山湖,最後入淮河。縣境內全長130公里,流域面積2240平方公里,占全縣流域面積的77.5%。池河支流倉東河源於倉鎮小李莊東側一方塘,南流經倉東水庫,折向東南,過倉東集、陶湖莊入乾,全長15公里。
2、馬橋壩河 總長度4.5千米,發源地是定遠縣城生活用水及上游集水,最後流入池河,主河道為南北走向,正常水位33.3米,年最高水位34.0米,最低水位32.1米,河底平均寬5米,河底高程30米,設計防洪標準50年
歷史沿革
倉鎮以駐地倉鎮命名。倉鎮系自然集鎮,原名“老人倉”。據傳說,原為明初重臣藍玉糧倉,差有老人看護,故名“老人倉”。解放前系定遠縣“八大鎮”之一,故又名“倉鎮”。這裡每月農曆一、六逢集,方圓百里民眾雲集,廣泛進行貿易。1949年6月設老人倉區,建國後設倉鎮鄉,1956年為倉鎮農業高級社,1958年倉鎮與倉南、張巷、觀寺等高級農業社合併成立倉鎮人民公社。1966年設名“紅鎮”,1971年恢復原名。1984年改稱倉鎮鄉。1992年撤區並鄉,觀寺鄉、南店鄉併入倉鎮鄉,設倉鎮。2001年12月,觀寺鄉併入倉鎮為現轄區域。轄6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分別是倉北村、倉南村、回民楊、二郎村、觀寺村、楊湖村、倉鎮街道居委會、觀寺街道居委會,214個村民組,7916戶,多為漢族,少數民族回民聚居在回民村、倉鎮街道。全鎮現有人口3253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80人。
倉鎮歷史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二: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二十日壬子,上謂戶部尚書趙勉曰:“務農重谷,王政所先。古者,民勤耕稼之業,故三年耕則餘一年之食,九年耕則餘三年之食,二十七年耕則餘九年之食,是以歲或不登,民無飢色,以儲蓄有素故也。朕屢敕有司勸課農桑,而儲蓄之豊(豐)未見其效,一遇水旱,民即飢困,故嘗令河南等處郡縣各置倉庾(yǔ),於豊歲給價糴谷,就擇其地民人年高而篤實者主之,或遇荒歉,即以賑給,庶使民得足食,野無餓夫,其有未備之處,宜皆舉行”。是時,方召天下老人至京隨朝,因命擇其可用者使,齎(jī)鈔往各處,同所在老人糴(dí)谷為備。
註:上謂戶部尚書趙勉曰:上謂:皇上。皇上(朱元璋)對戶部尚書趙勉說。
故嘗令河南等處郡縣各置倉庾:故:所以。嘗:試一試、試驗。令:當面受命,強力指示。河南等處郡縣:河南等處:表示還有很多地方。郡縣:古代兩級行政單位,大體相當今天的省與縣。置倉庾(yǔ):倉庾:貯藏糧食的倉庫。設立貯藏糧食的倉庫。所以指示河南等處各縣先設立備荒糧倉試一試。
就擇其地民人年高而篤實者主之:就:馬上。擇其地民人:選擇當地人:年高:年歲大、年紀大。篤實者:指忠誠老實、實在的人。主之:對事物有決定權力的人。馬上選擇當地年紀大的人為領導主持修建備荒糧倉。荒歉:指農作物收成壞或沒有收成。庶(shù):最常見的釋義是平民百姓。
野無餓夫:野:郊外、村外。餓夫:挨餓的人。郊外、村外無挨餓的人。
其有未備之處,宜皆舉行:其: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未備:備:操辦、置辦。未操辦、置辦。宜:應當。皆:全、都。舉行:主持辦理。如果有未置辦備荒糧倉的省與縣,都應當主持辦理。
齎(jī)鈔:攜帶(持)錢。老人:指上了年紀的人或較老的人。中國古代曾將50歲作為劃分。
使:官名。唐(朝)以後特派負責某種政務的官員稱使,如節度使,轉運使。明、清常設的正規官中亦有稱使者,如通政使,布政使,按察使等。
是時,方召天下老人至京隨朝,因命擇其可用者使,齎(jī)鈔往各處,同所在老人糴(dí)谷為備:
方:表示時間、相當於“始”、“才”。遍、廣。
糴(dí):糴,漢語拼音:dí。糴字為會意字。從入從米。也就是買米的意思,引申開來是買入之意。
這時候(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二十日)才開始呼喚、召回各地為官年紀大的人到南京隨從朝廷,按照命令選擇可任用的人任政務官員主持修建備荒糧倉,帶錢同所在倉庫的當地老人到處收購備荒糧食。
註:明洪武二十三年,延安侯唐勝宗時年55歲。
知:今安徽省定遠縣倉鎮(老人倉)設立於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倉鎮,隸屬安徽省定遠縣,全名倉鎮,其前身為老牛倉、老人倉。老牛:指踏實勤懇為人民服務的人。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二:
洪武二十三年六月初十辛未日,賜涼國公藍玉還鄉,給以兵,時號“鐵冊軍”。涼國公藍玉不是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二十日壬子“擇其地民人:選擇當地人”之列(之人)。
涼國公藍玉家鄉,明代鳳陽府定遠縣王回崗(今二龍鄉),離老人倉十五公里(30里)。
根據《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三》及《家譜》記載考證得知:應該是:延安侯唐勝宗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二十日從雲南被召回南京,以當地人身份被選擇為主持修建定遠縣老人倉(備荒糧倉)、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農曆八月十六日乙亥,受命帶錢同所在定遠縣老人倉的當地老人到淮陰收購備荒糧食,無辜被殺!
據《湖南長沙、永州三廟唐氏族譜》、《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二》、《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三》記載及《正說明代鳳陽府定遠縣老人倉》:
應該是:老人倉,在定遠縣城東南三十里許,是明延安侯唐勝宗糧倉、備荒糧倉!今名倉鎮。
相關《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收錄於:唐勝宗_中文百科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國土面積115.5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積0.371公頃。
1、農用地9051.79公頃,占全鎮總面積的78.37%。其中耕地6931.45公頃,占全鎮總面積的60.01%,農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積0.38公頃,耕地中水田4727.29公頃,占耕地面積的68.2%,旱地2204.16公頃,占耕地面積的31.8%。園地面積19.81公頃,占全鎮總面積的0.17%。林地面積35.65公頃,占全鎮總面積的0.31%。牧草地0.16公頃,水面2078.90公頃,占全鎮總面積的18.0%,其中河流水面面積83.92公頃,占水面總面積的4.04%,水庫水面面積811.17公頃,占水面面積的39.02%,坑塘水面面積1183.82公頃,占水面總面積的57.0%。
2、建設用地2505.84公頃,占全鎮總面積的21.70%。其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1108.96公頃,占全鎮總面積的9.60%;交通用地面積125.88公頃,占全鎮總面積的1.09%;水利設施用地258.97公頃,占全鎮總面積的2.24%。
3、未利用地1012.03公頃,占全鎮總面積的8.76%。其中荒草地面積是18.86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的1.86%;田坎面積是941.57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的93.04%;灘涂44.63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的4.41%;其他用地是6.97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的0.69%。
水利資源
定遠縣倉鎮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區,嚴重缺水易旱,大部分地區地表覆蓋較厚的粘性土或為滲透性差的裂隙岩層,僅有小面積碳酸鹽類岩層露出地表,絕大部分面積缺水,地下水總量僅有1.86億立方米。全鎮現有人飲深井45眼,倉鎮集鎮擁有日供水10噸自來水廠一座,全鎮民眾飲用水問題得到根本改觀。
境內有倉東、小李兩座國管中型水庫,觀錦、官塘兩座小(一)型水庫,倉北水庫、龍新水庫、大新塘、斜塘、鄭家壩、小羅水庫、瓮塘、草塘、倉西水庫等9座小(二)型水庫,各個村民組均有當家塘壩,全鎮共有水域面積2382.5公頃。所有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積2133公頃,基本緩解了因缺水易旱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
農副產品資源
1、植物資源
樹木類:主要是蘋果、桃子、柿子等。農作物:a、糧食有:水稻、小麥、豆類、山圩、玉米等。b、油料有:花生、油菜等。c、經濟類作物:棉花。2006年全鎮糧食總產41227噸,油料總產1819噸。
2、動物資源
家禽:雞、鴨、鵝等;家畜:豬、牛、羊、狗等;水產:魚類、蝦類。
旅遊資源
境內北有包公祠早廢,現尚有遺蹟可尋,南有全國最大的新四軍無名烈士墓群——王小廟無名烈士陵園,陵園內有174座墳塋,埋藏著抗戰時期犧牲的700多名新四軍官兵。王小廟無名烈士陵園是滁州市愛國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已被定為全國紅色旅遊景點,年接待瞻仰觀光人士萬餘人次。
文化教育
全鎮擁有中學2所、中心國小2所,有線電視站2座,中心衛生院1所、社區衛生院1所,綜合集貿市場1座,電信公司1所、移動公司1所。截止2006年底全鎮程控電安裝6592戶,行動電話7031戶,有線電視集鎮普及率達百分之百。
地圖信息
地址:滁州市定遠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