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扒大溝

定扒大溝

定扒大溝,又稱“定耙大溝”。位於貴陽烏當區水田鎮定扒村。清乾隆十年(1745),由貴州布政司、貴陽府、貴築縣奉旨修建“官堰”及溝渠。自三洞橋至三棵樹間築石堰,截源出大龍灘之河水,以主、支溝渠環繞灌溉定扒一帶農田。

基本介紹

定扒大溝年供水約23萬立方米,灌溉面積450餘畝。堰長27米,頂寬1.9米,高3.5米;大溝全長13.5公里,主幹渠長6公里;支渠8條,長短不一。大溝最寬處1.3米,深0.9米。溝渠以泥、石砌築。今局部施以水泥砂漿補砌。大溝上築有單孔小石橋3座。
今存石碑2座,一為建堰溝德政碑,為清道光六年(1826)四月立,立於寶鼎寺遺址內。方首,青石質,額題楷書陰刻“功同禹稷”4字,碑文記清乾隆十年(1745),貴州布政司、貴陽府、貴築縣奉旨修建“官堰”及溝渠,事畢,於大溝南段山腳立德政碑。道光六年(1826)四月,“因連日大雨,山上岩石滾下,將乾隆十年奉憲修築堤堰壹座石碑一座打為兩節。今將打碎石碑抬赴案下”。為避免寨民因用水起糾紛,永絕事端。按原碑舊樣另鐫新碑立於原處,“右諭通知”。一為水規碑,位於大溝中段磨子眼處,定耙寨眾村民立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方首,青石質,額題楷書陰刻“百年如昨”4字,碑文記溝渠來水分用方式、規矩。
定扒大溝現溝渠保存完好,並繼續發揮其功用。它為研究該區乃至全省的農耕文化、水利發展史,提供了實物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