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職責
一是在署衙建築規制則例上看,它是畿南各署衙中的佼佼者。文獻資料顯示,定州署衙座北朝南,占地面積為18628平方米,整體建築群由中軸和東軸兩側副線上的52個單元,219間房屋所組成,主體有署前牌坊三座,進為鼓樓、後為儀門、戒石亭、露台、大堂曖閣公座,後穿堂三楹,東為庫房,西為吏目公署,其後東為客廳,西為花廳,正北為聚勝樓,再後為中山後圃,東北部為續閱古堂。據明清舊志和《定縣事情》(日偽)所介紹,定州署衙主體建築格局系明代洪武年間在唐宋舊基之上修建。其規制基本依據《周禮•考工記》和明清時期《工部建築工程則例》設計營造,由於定州為畿輔重鎮,建築規格考究,從建築形制到用料做工都非常闊綽,尤其是增修的續閱古堂和聚勝樓及重修的更樓,莊嚴大氣,古樸典雅。它包括了懸山式、鹿殿式、歇山式、硬山式等各類不同構架的建築特點,無論從明柱飛檐、屋脊馬頭,還是椽枋樑架、隔扇窗欞都十分精到細膩、莊重大方。當今要恢復這些古建,最主要的是修舊如舊,保持原來面貌。
二是從直隸定州署衙的檐柱牌匾,解讀古代統治者所標明的治國理政理念。定州署衙原有牌匾數十條,雖然在遣詞造句、表現形式,書寫風格方面各有特色,但都體現了古代統治者的意志和政治理念,是一種政治宣言和精神追求,為此也成為那個時代制度文化的具體體現。
1.所謂的東、西轅門,轅門是古代軍營或帥府的外門的統稱,普通官府沒有轅門,也不可以隨意或潛越。歷史上定州知州軍政兼職,所以才有轅門之說,據文獻記載始自於韓琦。到了清代乾隆年間,定州直隸州根據朝廷戒諭官箴,將定州署衙之前三座牌坊銘示新規,舊志稱“三輔股肱”,知州王大年題書:正面為“一方師帥”,東側為“省刑罰”,西側為“薄稅斂”。體現了善政德治,與民休養生息的政治理念。
2.戒石銘,“公生明”、“廉生威”是定州的外甥大宋皇帝趙匡胤首倡,他總結了後蜀主不戰而敗的歷史教訓,並取孟昶《戒諭辭》24句作為名言警句,官場箴規,警示主官坐堂理事必以天下為公,廉潔自律,秉公辦案。宋太宗刪繁就簡,摘取其中“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之句,頒於各州縣,敕令勒石立於署衙大堂之前。過去新官上任辦案有“先拜戒石、後入大堂”之說。此戒諭四句也成了官署大堂必須的柱聯令箴。定州署衙大堂柱聯,原系黃書《戒石銘》拓本勒書。乾隆年間定州知州王大年重新題書,表述內容始終沒變。
3.大堂額匾。定州署衙三堂分別懸掛了3塊大匾,大堂為“天地正氣”,二堂“為明鏡高懸”,三堂為“清如鏡水”。雍正八年(1730年)知州王大年在後堂匾額題為“玉壺堂”,取唐代王昌齡詩中“一片冰心在玉壺”之句自銘。
三是古代官箴戒約依然是當今社會的有益借鑑。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把為政清廉執政為民作為吏治和治國理政的關鍵,特別是當代社會,要以德治國、依法治國,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必須首先為官清正,從嚴治黨,這是得民心、順民意之舉,不但要求自然環境的清明,時令節氣的清明,更需要有一個政治生態的清明,人生境界的清明,在這種意義上講,當代社會反腐倡廉任重道遠。
歷史沿革
1368年,知州李拯在唐宋舊基之上予以重建。1615年,州牧宋子質於衙後續建閱古堂,東建瑞蓮亭翼之,又於玉壺堂後建聚勝樓。1730年,州牧王大年重修更樓,額題“古中山國”四字。嘉慶、道光兩朝,定州知州曾予改建和增修。此時,衙署南為更樓,下為大門,進為儀門,左右角門,西為監獄,東為同知公署,傍吏、戶、禮等房15間,西傍兵、刑、工等房15間。中為甬道,道上戒石亭,北為露台,為大堂暖閣。後穿堂三楹,東為庫房,西為吏目公署,入為宅門,為後堂三楹(即玉壺堂),東為客廳(即拜笏堂),西為花園(又稱中山後圃),後為聚勝樓。建國後,舊衙為人民政府駐地。1972年,衙署所有建築被拆毀。後其闢為定州中學。2015年定州時根據恢復古城的規劃,定州中學遷居新址,原址恢復重建定州古州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