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宗廟議》是唐代岑文本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定宗廟議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岑文本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定宗廟議
臣聞揖讓受終之後,革命創製之君,莫不崇親親之義,篤尊尊之道,虔奉祖宗,爰致郊廟。自義乖闕里,學滅秦庭,儒雅既喪,經籍堙殄。兩漢纂修絕業,魏晉敦尚斯文,而宗廟制度,典章散逸,習所傳而競偏說,是所見而起異端。自昔迄茲,多歷年代,語其大略,兩家而已。祖鄭元者則陳四廟之制,述王肅者則引七廟之文。貴賤混而莫辯,是非紛而不定。陛下至德自然,孝思罔極,孺慕逾匹夫之志,製作窮聖人之道,誠宜定一代之宏規,為萬世之彝典。臣等奉述睿旨,討論往載,紀七廟者實多,稱四廟者蓋寡。校其得失,昭然可見。《春秋梁傳》及《禮記·王制·祭法·禮器》孔子家語,並雲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二廟。《尚書·鹹有一德》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至於孫卿孔安國劉歆班彪父子孔昆虞喜乾寶之徒,或學推碩儒,或才稱博物,商較古今,鹹以為然。故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是以晉宋齊梁,皆依斯義,立親廟六,豈非有國之茂典,不刊之休烈乎?若使違群經之正說,從累代之疑議,背子雍之篤論,遵康成之舊學,則天子之禮,下Τ於人臣,諸侯之制,上僭於王者,非所謂尊卑有序,名位不同者焉。況復禮由人情,非自天墮。大孝莫重於尊親,厚本莫先於嚴配。數盡四廟,非貴多之道,祀建七世,得加隆之心。是知德厚者流光,乃經世之高義;德薄者流卑,實不易之令范。臣等參議,請依晉宋舊典,立親廟五,其祖宗之典,不在此數。庶承天之道,興於治定之辰,尊祖之義,成於孝治之日。謹議。
作者簡介
岑文本(595—645)唐朝大臣。宇景仁,南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隋末蕭銑在江陵建立割據政權,他為中書侍郎,專典文書。唐大軍臨境,促蕭銑降唐。貞觀初任中書侍郎,助修《周書》,後官中書令。貞觀十九年(645年),從太宗侵高麗,因勞悴過度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