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域因果原則

定域因果原則

定域性原則:任何物理效應(physical effect)都不可能以大於光速的速度傳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域因果原則
  • 外文名:local causality
  • 簡稱:定域性
  • 人物:愛因斯坦最堅信的原則之一
簡介,特徵,

簡介

簡稱為定域性(locality)原則,是愛因斯坦最堅信的原則之一。事實上,直到20世紀80年代,大多數物理學家仍然信守這個原則。定域性原則規定:任何物理效應(physical effect)都不可能以大於光速的速度傳遞。
除定域性原則外,另一個被普遍堅信的原則是客觀現實(objective reality)原則。客觀現實原則是指:無論被觀察與否,同樣存在著一個現實。
愛因斯坦不承認現實是非定域的(nonlocal)或不確定的(indefinite)。1935年,愛因斯坦與Podolsky及Rosen聯合發表了著名的EPR論文,試圖利用一個思想實驗來表明,因為量子力學不能描述現實的定域性(local)及確定性(definite),所以是不完備的。

特徵

但貝爾不等式實驗及隨後的大量實驗證明了現實的非定域性。
這些實驗中最成功的一個由法國物理學家Alain Aspect領導的小組於1981至1982年間完成。
Bell-Aspect實驗已經表明現實是非定域性的——這個並不意味著違反狹義相對論(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的非定域因果關係(nonlocal causality),而只是說明現實具有非定域相關性(nonlocal correlation)。所以,因果關係仍然被認為是定域性的——愛因斯坦定域性(Einstein locality),也就是說,所有物理過程也仍然被認為是定域性的。
在這個前提下,如果假設Bell-Aspect實驗中發生波函式崩潰,那么只能說明:波函式崩潰是一個違反定域性因果關係的過程。因此,如果從物質世界必須遵守愛因斯坦定域性的簡單假設出發,對量子過程的仔細考察反而推出結論——這些量子過程不是物質性的!物理學並不能解釋我們以為是純粹物質性的過程(purely physical process)。
雙縫干涉實驗測得的干涉圖案顯示了量子理論客觀性解釋的兩難困境(dilemma)。實驗中的干涉表明,無論是否被看作波函式,物質波(physical wave)都是干涉的。之所以把物質波看作波函式,是因為它們產生的干涉圖案與波函式(如果波函式是物質對像)產生的一樣。——這樣,就推出了波函式非定域性崩潰的非物質性;如果不把物質波等同於波函式,那么,我們可以把物質波看作隱變數。——這樣,物質波仍然必須具有與波函式非常相近似的屬性,因為兩者產生了相同的干涉圖案。也許,這個兩難困境正是大自然在暗示我們:根本不存在客觀的、物質性的現實(objective, physical reality)。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