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瓷

官瓷

官瓷是是中國傳統陶瓷中的稀世珍品,屬於北宋末年宮廷官窯燒制的御用瓷器,為中國五大名瓷之一。歷來專供皇家享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官瓷
  • 分類:瓷器
  • 地區:中國 河南 開封
  • 主要器型
官瓷簡介,工藝特色,歷史傳承,

官瓷簡介

官瓷代表著中國青瓷藝術的最高成就,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陶瓷文化遺產。
北宋官瓷是宋徽宗引入汝窯及開封東窯等窯口製作精華創製的青瓷巔峰之作。作為國儀之用,北宋官瓷造型古樸、典雅,質淳厚、勻潤,釉色溫潤如玉,紋片如寶石冰裂,器口微微泛紫,底足褐色如鐵,其清籟幽韻、趣雅撥俗的藝術風格和追求,是其他瓷種所望塵莫及的。同時,北宋官瓷作為一種尊貴和權勢的象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在市場上流通的瓷器,其出身皇室,只供朝廷專用,於一般百姓來說,實乃不敢想像的難求之物,故北宋官瓷向有“識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之說,足見北宋官瓷之稀有罕見。

工藝特色

宋代官瓷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於世。器型也有仿周、漢時期青銅器的等式樣,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其燒瓷原料的選用和釉色的調配也甚為講究,所用瓷土含鐵量極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層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稱“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稱“鐵足”。
官窯葵瓣洗官窯葵瓣洗
宋代官窯瓷器不僅重視質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釉層普遍肥厚,釉面多有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為見長。
官窯弦紋瓶官窯弦紋瓶
宋代官窯瓷器與汝、哥、鈞窯瓷器一樣,特別注重釉色美。其凝厚的釉層系採取先素燒坯體、然後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層厚度往往大於坯體的厚度。燒成過程中,選用優質木材作燃料,以保證窯內的溫度和氣氛。官窯瓷器多為素麵,既無精美的雕飾,又無艷彩描繪,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紋為飾,在釉面自然優美的片紋點綴下頗顯高貴典雅。
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麵,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艷彩塗繪,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紋為飾。其上紋片粼粼,愈顯高潔古雅。這件官窯圓洗是宮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藝及裝飾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紋突出。同時,藉助於燒成後期的二次氧化作用,在釉層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層遮蓋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鐵足”,使器物愈顯古樸莊重。

歷史傳承

北宋官窯歷時短暫,毀於金兵攻陷開封的1125年,北宋官瓷燒制技藝隨之失傳千年。雖歷代王朝對北宋官瓷均有仿燒,但基本未聞有傑作出現。新中國成立後,伴隨著全國各地的瓷器藝術復興,北宋官窯也開始了恢復之路。1980年,國家有關部門劃撥130萬元巨額專項資金用於北宋官瓷國家級燒制工藝的恢復,這是當時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為恢復一個瓷種投入資金最多也最為重視的陶瓷種類科研項目。
官窯圓洗官窯圓洗
1984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與開封北宋官瓷研究所科技人員無數次的攻關研製下,仿北宋官瓷國家級燒制技藝終得以恢復,“可與宋官窯傳世品媲美”,這是國家級鑑定會上專家們對其燒製作品的認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