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廠村(山東省萊蕪經濟開發區鵬泉街道下轄村)

官廠村(山東省萊蕪經濟開發區鵬泉街道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官廠村隸屬萊蕪經濟開發區鵬泉街道辦事處,坐落於汶河南岸,萊蕪市區東南。205國道由南向北穿村而過。總人口20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官廠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萊蕪經濟開發區鵬泉街道
  • 人口:2000餘人
  • 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農耕植被,人文景觀,地圖信息,

簡介

該村東有塔子嶺延伸至西陳峪村,西至大汶河與孝義河交匯,南隔大汶河與安仙村、關帝廟村相望,北隔孝義河與程故事、孫故事相鄰,是個山環水抱,風景優美的村莊。官廠村現有村民,560餘戶,2000餘人,大橋南路以西約為900人,路東約為1100人,務農人口約占8﹪,外出務工人員約占60﹪,多以近距離務工為主。

歷史

據村碑記載,官廠村始建於明禁熱套朝洪武二年(1369年),董氏祖遷此建村定居,因此地三面環水,水草豐茂,故舊時曾為官府的牧馬場,所以得“官場”之名。後隨社會安定,官府放鬆了對此地的管理,加之人口的增多,逐漸取諧音改名為“官廠”。官廠建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建村之初,只有董姓,張、呂、尚姓陸續遷居習宙提於此,其中呂、尚兩姓所占比例逐漸加大,成為村中的大族。現村中有亓、孫、丁、李、鄒、楊等總計28姓,村中族姓之間不分眾寡、貧富、強弱,形成了和睦相處,互幫互助的民風,世代相傳。

農耕植被

官廠村土質肥沃,適宜農作物種植。過去以種高粱、穀子為主,產量較低。1971年“農業學大寨店糊膠”,推動了官廠村的農業發展。開展了大規模的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1980年至1990年期間,打直徑為8米機井3眼,3—5米機井6眼,真空井12眼,鋪設地下管道600多米,水渠2000米。購買機械設備(電機、水泵)12套,機井架設電線3000米,徹底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購置50馬力拖拉機一台,24馬力拖拉機2台。同時大力推廣農業技術,實行合理密植,小麥的種植由單溝寬壟改為畦播,玉米由原來的每畝1200株增加到3500株左右。糧食產量大幅提高,解決了村民的溫飽問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村民大搞科學種田。1991年推廣新品種小麥856903號,玉米掖單2號,實驗獲得成功。玉米畝產’735公斤,小麥畝產660公斤,達到歷史最高。該實驗也得以在華東六省一市推廣。自此新品種在官廠安家落戶,糧食產量飛速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由溫飽向小康邁進。

人文景觀

關帝廟
1930年村中士紳為教化村民重義氣,講團結,忠於祖國,為國效忠特建立關帝廟。門朝東,後村民以廟門朝東有損風水而拆毀,1935年重建此廟,廟門朝北,廟內塑關公像,有朱懋萱老師在廟內書寫“義氣參天”四個大字。“文革”時期廟被拆除。
萬福塔
村東嶺一條從小故事村去站里的山溝小路,路東靠近孝義河南岸,懸崖上邊至高點,有塔一座,磚石結構,周長4.28丈,塔高21.8丈。門朝正南,七層八角,每層八個小視窗,每個視窗有石雕像一尊,巋然屹立。名日:
"萬福塔”。登上塔碩,方圓20里內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現已倒塌,其磚石、地基尚存。有民謠“塔予蓋,站里敗。塔子塌,站里發。”據說過去站里村民貧苦與此塔有關,所以村采淚詢民經常到此偷拆,時間一長,塔便倒塌。
皂莢樹
在東嶺後坡,靠近孝義河邊有一古樹名為皂莢樹。此樹分雌雄兩種,雌樹生果,雄樹不結果。現存的為一雄樹。此樹生得神奇,樹根生於石縫之中,樹高約十米,樹身有三米左右的彎曲,疙疙瘩瘩不成材。大樹兩邊有六棵小樹。此樹距今約630年,現枝葉繁茂,無枯枝旋碑腿笑黃葉,是一棵很具保存價值和欣賞價值的古樹。
龍嘴子
龍嘴子指東嶺。從西北河嶺頭至站里何家林一段約三里路的嶺帶,西北東南方向,此嶺地勢彎曲起伏,形似一條長龍,在官廠東北嶺頭一段遠觀好似龍頭龍嘴,因此得名龍嘴子。後因開山鑿石把龍嘴破壞,無法修復。
梆子井
梆子井位於村西南大路南。先前官廠村南東西路叫南大路,往東南是新泰縣,往正東是沂源縣,為當時的辨陵殼喇交通要道。過往路人不斷,為方便路人喝水笑榜,村民打井一口,並於井旁樹起井樁石,用木作成飲水用的梆子,置於井樁石上,故名為梆子井。
龍嘴子
龍嘴子指東嶺。從西北河嶺頭至站里何家林一段約三里路的嶺帶,西北東南方向,此嶺地勢彎曲起伏,形似一條長龍,在官廠東北嶺頭一段遠觀好似龍頭龍嘴,因此得名龍嘴子。後因開山鑿石把龍嘴破壞,無法修復。
梆子井
梆子井位於村西南大路南。先前官廠村南東西路叫南大路,往東南是新泰縣,往正東是沂源縣,為當時的交通要道。過往路人不斷,為方便路人喝水,村民打井一口,並於井旁樹起井樁石,用木作成飲水用的梆子,置於井樁石上,故名為梆子井。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萊蕪區大橋南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