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門一句》是北宋詩人釋守卓創作的一首四言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宗門一句
- 出處:《長靈守卓禪師語錄--(嗣法)介諶》東京天寧萬壽禪寺長靈卓和尚語錄
- 作者:釋守卓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四言詩
《宗門一句》是北宋詩人釋守卓創作的一首四言詩。
《宗門一句》是北宋詩人釋守卓創作的一首四言詩。作品原文宗門一句,明明獨露。孰辨端倪,胡為指注。指注不真,鏡像空塵。空塵何立,鏡像誰入。當機則應,頭頭非剩。觸處俱宣,句句通玄。門門賓主,互正互偏。含容透脫,千江一月。無在不...
宗門問答是“宗門”是新雜家學派的統稱。尊宿作家相見,其問答機緣,或無義無味,或可驚可疑,或如罵如謔,而皆自真參實悟中來,莫不乳投、函蓋合,無一字一句浪施也。宗門問答 後人無知效顰,則口業不小。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別,忽然邂逅,相對作鄉語、隱語、諺語,旁人聽之,亦復無義無味,可驚可疑...
《雲門麥浪懷禪師宗門設難》一卷。明·麥浪姑撰,許元釗錄,蔡武、卓發之合校。略稱《宗門設難》。收於《萬續藏》第一二七冊、《禪宗全書》第三十四冊。全書採取問答體形式,針對宗門中之重要問題,設二十五個問答,藉以顯揚宗義。關於本書之撰述緣由,據文中所述,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一設難者來訪麥浪...
禪宗公案名。本則公案記述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責備某僧話墮(失言、失策)之因緣。無門關第三十九則(大四八·二九七下):‘雲門因僧問:“光明寂照遍河沙。”一句未絕,門遽曰:“豈不是張拙秀才語?”僧云:“是。”門云:“話墮也!”後來死心拈云:“且道那裡是者僧話墮處?”’上引中之‘光明寂照...
本寂住錫曹山寺期間,時任南平王鐘傳多次禮請本寂移錫洪州(今南昌),但本寂志在山野光大宗門,屢以釋法常的詞句“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解苦追尋”作答,婉言相謝。本寂駐錫曹山長達30餘載,弘揚遠承釋希遷“即是而真”,光大釋良價所唱“五位君臣”法門,善接三根,...
後來又遷到觀音山,接機利物,為宗門標準。智閒也是靈佑法嗣中著名的人物,青州人,出家後到溈山參靈佑,有一天靈佑對他說:“汝未出胞胎、未辨東西時本分事,試道一句來!”智閒把他所悟解的陳述了好幾次,靈佑都不許可,於是泣辭而去,後到南陽,就住在那裡。有一天,因芟除草木,拋擲瓦礫,擊竹作聲,...
後來又遷到觀音山,接機利物,為宗門標準。 智閒也是靈祐法嗣中著名的人物,青州人,出家後到溈山參靈祐,有一天靈祐對他說:“汝未出胞胎、未辨東西時本分事,試道一句來!”智閒把他所悟解的陳述了好幾次,靈祐都不許可,於是泣辭而去,後到南陽,就住在那裡。有一天,因芟除草木,拋擲瓦礫,擊竹作...
宗門以開悟為事,淨宗以往生為事。開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開悟者,萬無有一。此義認不準,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為事,則其誤大矣。今修念佛法門,當依大勢至菩薩所示,如子憶母之誠心,修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實行。果能死盡偷心,則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
文益在《宗門十規論》〈自敘〉中說(卍續110·877下)∶‘宗門指病,簡辯十條,用詮諸妄之言,以救一時之弊。’在論中闡明‘理事不二,貴在圓融’與‘不著他求,盡由心造’之旨。他又著《華嚴六相義頌》,說明理事圓融的道理,著《三界唯心頌》說明盡由心造之旨。德韶繼承其‘一切現成’的宗旨,也說...
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聽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處,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祗念不聽、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假思索。其他看經亦然。切莫一路看一邊分別,則獲益少而情想多。宗門簡介 淨土宗 他力指的是十八願,即徹底投誠皈依,仰仗...
當時叢林普遍關注接化方式,重視宗門旨要,著名禪師往往在接化手段,教育方法上各創新說,各立門戶。歷考晚唐五代及宋初禪師,當時以三句格式創設宗綱的人很多,較著名的則有臨濟義玄三句三一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賓分:妙解豈容無著問,湏和爭負截流機:看取棚頭弄傀儡,(抽牽都來里有人):岩頭全豁...
元要,讀音是yuán yào,漢語詞語,意思是玄要。指佛家說法中的精義。解釋 玄要。指佛家說法中的精義。出處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誦苕帚》:“彼宗門建立,要須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乃能啟悟學者,作將來耳目。” 清 吳偉業 《庚戌梅信日雨過鄧尉哭剖石和尚》詩:“身居十地莊嚴上,道出三峯...
大乘也不以有分心、無記心為本心、真如,惠能在教惠明“屏息諸緣,勿生一念”,良久,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後面,還有句“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宗門中人歷來都認為這最後一句最為緊要,應為問句(現代漢語應為“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是啟發惠明在一念不生的無記心或有分心上發起疑情,向...
“宗門語”主要由俗語和詩句組成。早期禪師之間的對話,主要採用樸素直接的俗語,明白易懂,如敦煌寫本《歷代法寶記》中無住禪師講的一則寓言:“有一人高塠阜上立。有數人同伴路行。遙見高處人立,遞相語言,此人必失畜生。有一人云:‘失伴。’有一人云:‘採風涼。’三人共諍不定。來至問塠上人:‘失...
於是,重顯離開四川後先遊歷今湖北地區,曾在郢州(治今湖北鐘祥)的大陽山寺擔任知客,與來掛單的一位禪僧議論當年法眼宗文益與趙州和尚的侍者關於“柏樹子”公案的一段對話,認為文益肯定趙州侍者所說“先師無此語”是有道理的,說:“宗門抑揚,哪有規轍乎!”受到旁邊一位名為韓大伯的禪僧的譏笑,認為他“智...
筆者說得太泥似了,總之只存仰山一句“還有過得此色者么”?仰山訓示僧思的法語 案 仰山尚有一則訓示僧思■的法語,實足以代表仰山禪學的全貌,亦為宗門最可寶貴珍惜的精品。僧思■問:“禪宗頓悟畢竟入門的意如何?”師(仰山)曰:“此意極難!若是祖宗門下上根上智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其有根微智劣若...
‘心通’就是宗通,心通與說通就是所謂宗門與教下,但是宗門與教下是一不是二。過去有人說,心通的人一定達到說通,而說通之人未必能做到心通。這個說法也不無道理,但是如果我們深入一層觀察,就知道心通與說通有密切的關係;若心不通,說通是絕對做不到。由此可知,要想做到說通,一定要心通。如何才能...
金光宗主,古裝魔幻愛情劇《倩女幽魂》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之一,由沈曉海飾演,由潘文柏、夏治世配音。金光宗主,出自2003年多地合拍,是當朝國師、玄心正宗宗主。原為玄心正宗第五代監察密使,境況危急時以開山祖師令牌為據褫奪燕赤霞宗主之職,後繼任宗主之位並成為大唐國師,將宗門發展至鼎盛,堅守人間前線與陰月...
1966年55歲,被下放到農村,勒令還俗而堅持不肯,十三年放牛為業,日出日沒,遙望大河對岸禪門祖庭,苦心勵志,堅守宗門,始終謹遵虛雲老和尚教誨,捨命護法,決不脫下僧裝。即便在“文革”高壓之下,也絲毫不退道心,磨難越大,道念越堅。他時常自豪地向弟子們說:“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我放牛時,經常有人罵...
曾合縱連橫,說服七洲宗門渡船的所有管事,拼了不掙錢,所有渡船一夜之間,全部撤出倒懸山,好似遊山玩水,去停靠在了雨龍宗的藩屬島嶼渡口那邊,只留給劍氣長城一句話,我們不賺這錢就是了。與劍氣長城有舊怨。有一條跨洲渡船名為“瓦盆”,管事為白溪,元嬰境。得到一塊無事牌樣式的玉牌,一面篆刻有“劍氣長城...
禪宗,又稱宗門,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於印度,但唯獨天台宗、華嚴宗與禪宗,是由中國獨立發展出的三個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禪宗最具獨特的性格。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求達到這種境界,這又稱...
宗門之內。即親慈子孝。夫正婦貞。九族和睦僕使順從。潤澤遠被含血受恩。十方諸佛天龍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萬姓無不敬愛。祐而安之。數有顛倒之政。佞臣之輔。凶兒妖婦。千邪萬怪。無如已何。於是二親處世常安。壽終魂靈往生天上。諸佛共會得聞法言。獲道度世長與苦別。佛告諸沙門。睹世無...
因此,下一句轉語,有如撥盡疑雲,相與會心一笑。所以機鋒絕不是毫無意義,更不是隨便作為。像谷響集九說:“大機在宗師,施之學者,謂之大用也。”宗門古德的機用,大都出言雋永,不同凡響,而格調新奇,迥非習聞。後世宗徒,見地未實,強學古人機鋒轉語,自誤誤人。如所言機鋒,往往預先構思,編出奇特言...
當時,彌勒院是同宗老和尚任方丈,同宗和尚首先請真老任客堂知客,後來請真老為首座,主管禪堂及管理全寺事務,弘揚宗門大法。彌勒院規矩很嚴格,但與其它寺院規矩有所不同。既不是金山、高旻等大叢林古規,又不是其它小寺院規矩。真空老和尚教人初下手參禪用功的方法是,參究“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我的本來面目”。
聲聞菩薩是小乘,緣覺菩薩是中乘。今言大乘者,是說大乘菩薩之法也。聲聞悟四諦法,緣覺悟十二因緣法,大乘菩薩,悟六度萬行法。宗門派別很多,今言正宗者,就是般若的甚深法。般若為諸佛之母,是最上乘之法,所以就是正宗。講義 佛告須菩提說:諸菩薩,摩訶薩,應照我如下說的方法,降伏其妄念心,方可常住...
前汶水,後峽水,左右綠水水水朝宗。中 座 朔歷代之發祥,始住金陵繼都璣巷,瓜衍椒蕃千百世,永綿上谷;迨明朝而濟美,名流西粵祀享東庠,蛟騰鳳起十三傳,克樹汶塘。祠門砧柱 祖室對星山,佳氣千重遙映塘基呈彩麗;宗門環汶水,清流一派恆滋蘭桂溢芬芳。上座屋脊 詩禮傳家;文章華國。
“夜雨瀟湘人斷腸,紅樓飛羽劍無雙。”這一句詩,就是用來形容拜月魔教最厲害的兩個女子。暗夜宮的宮主夜瀟湘和聖女宮的宮主凌飛羽。池青中央帝國統一天下的最後一場大戰,就是攻打拜月魔教。池瑤在銅爐原擊殺了魔帝,打得拜月魔教一蹶不振,教中的強者死了八成。從此之後,天下各大古教和宗門莫敢不服,紛紛昭告...
即現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談玄?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得往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鹹得現前。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遇宗門人,又思...
加倍不許身心妄動,妄動即是業因,今已觀穿世態,識破先因,猛力堅持宗門大法[念佛是誰],有此了生脫死大法,不但今世專修,遠離雜行,及此生後世,塵沙大劫,直至成佛,決以此法為成佛度生之宗體。至成佛後,復更加倍,以此大法,世世成佛,劫劫度生之心范。是知念佛是誰之法,為諸佛成佛度生之本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