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系辨誣

宗系辨誣(종계변무),是朝鮮王朝時期針對明朝將李成桂錯誤記載為李仁任之子而展開的外交活動,始於1394年,終於1589年,以《大明會典》相關記載得到修正並頒賜朝鮮而告一段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宗系辨誣
  • 外文名:종계변무
  • 發生時間:1394年 至 1589年
  • 發生地點:朝鮮、明朝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影響,

事件背景

李成桂不是李仁任的兒子,這一點本無討論的餘地,但就朝鮮王朝而言,這不是單純的誤記問題。在立足於華夷論的朝貢秩序中,對於以忠孝治國的朝鮮王朝來說,沒有比弄錯李成桂的父親更致命的錯誤,而且還被寫進“君父之國”明朝的基本法典中,這是絕對不能袖手旁觀的重大問題。
在明朝的記載中,李仁任本來在元明之間首鼠兩端,而李成桂不僅是他的兒子,而且父子連弒四王(恭愍王、禑王、昌王、恭讓王)。如果李成桂的子孫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等於犯下了不孝之罪,這樣也就沒有讓臣子對自己效忠的名分,是一個攸關王朝合法性的問題。因此從朝鮮王朝初期開始的200年間,先後派了十多次奏請使,請求明朝改正這個錯誤,可以說是壬辰倭亂前夕朝鮮王朝對明外交的頭等大事。

事件經過

在李成桂擁立高麗恭讓王、篡國野心日益暴露之際,兩個高麗官員尹彝、李初逃到明朝,控訴恭讓王非高麗王室子孫,而是李成桂的姻親,在廢立後圖謀侵犯明朝,又說李成桂是高麗已故權臣李仁任的兒子,希望明朝能出兵討伐。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沒有介入高麗內政,但相信了李成桂是李仁任兒子的說法。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1394年,明太祖派黃永奇祭祀朝鮮山川,在其祝文中,出現了“高麗陪臣李仁任之嗣成桂今名旦者”一句。李成桂立即上奏辨誣,托黃永奇帶回。但明太祖對此並無反應,並在1395年增補的《皇明祖訓》中“不征之國”部分的朝鮮一條解釋道:“即高麗。其李仁人(李仁任)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弒王氏四王,姑待之。”
宗系辨誣
《皇明祖訓》中關於李成桂是李仁任之子的記載
到了朝鮮太宗李芳遠在位的時期,1402年正月聖節使趙溫歸國復命時提到了《皇明祖訓》中關於李成桂是李仁任之子的段落。當時明朝正值靖難之役,所以李芳遠沒有立即遣使辨誣。等到明成祖朱棣奪位並冊封李芳遠後,李芳遠專門派李彬、閔無恤到明朝辨誣,請求改正《皇明祖訓》的相關內容。次年明成祖批示:“想是比先傳說差了,準他改正。”於是宗系辨誣一事暫時告一段落。
不過,朝鮮使臣走後,明成祖似乎並未實際落實改正,因此在明孝宗時編纂的《大明會典》中,依然沿用了《皇明祖訓》的相關說法。1518年,朝鮮使臣李繼孟報告說《大明會典》里有李成桂是李仁任之子的內容,於是朝鮮中宗南袞去辨誣。明朝雖承認有錯,但無意修正《大明會典》,只承諾以後修書不會再犯這種錯誤。1529年,聖節使柳溥從明朝得知將要重修《大明會典》的訊息,於是朝鮮中宗又派三批使臣請求改正,中宗本人也親自向詔使龔用卿請求改正,明朝雖然都答應,但因重修會典的工作一直延宕而始終沒有落實‘。此後的朝鮮明宗朝鮮宣祖都遣使辨誣,在萬曆年間重修會典以後又請求頒賜,到1589年十一月。尹根壽攜帶全套新版《大明會典》回到朝鮮,李昖親出昌慶宮弘化門迎接,並在明政殿接受群臣朝賀。“宗系辨誣”至此結束。

事件影響

儘管《大明會典》得到改正,但一些中國野史中仍然流傳李成桂是李仁任之子的說法,因此直到清朝,朝鮮都不時有宗系辨誣之舉,此外還疊加對於李成桂和李倧“篡位”的辨誣。這類辨誣活動到朝鮮哲宗時還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