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經驗種種(宗教經驗之種種)

宗教經驗種種(威廉·詹姆斯創作宗教學著作)

宗教經驗之種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宗教經驗種種》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創作的宗教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02年。

《宗教經驗種種》是詹姆斯根據其在愛丁堡大學主持的吉福特講座的講稿編寫而成的。在該書中,詹姆斯列舉了大量有關宗教經驗的翔實事例,在其實用主義哲學的指導下,從心理學的視角探討了宗教經驗的種種現象及其背後的本質原因,認為宗教經驗在根本上是一種情感體驗,通過信徒個體與某種更高世界的神秘力量交流而產生。

該書是一本橫跨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的跨學科著作,在三個學科領域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宗教經驗種種
  • 外文名: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 作者:【美】威廉·詹姆斯
  • 類別:宗教學著作
  • 字數:411000
  • 首版時間:1902年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從個人經驗角度觀照宗教作用的著作。作者對皈依、悔改、神秘主義等宗教經驗進行探討,並以伏爾泰、惠特曼、愛默生、路德等思想家的宗教經驗為例。雖然討論的是嚴肅的宗教哲學命題,但書中和和分析了大量的個體傳記資料,敘述生動,情節跌宕,充滿了小說的趣味。

作品目錄

序言
第八講 分裂的自我及其統一過程
第十八講 哲學
第一講 宗教與神經病學
第九講 皈依
第十九講 其他特性
第二講 論題的範圍
第十講 皈依(結論)
第二十講 結論
第三講 看不見的實在
第十一、十二、十三講 聖徒性
後記
第四、五講 健全心態的宗教
第十四、十五講 聖徒性的價值
索引
第六、七講 病態的靈魂
第十六、十七講 神秘主義

創作背景

該書是詹姆斯根據他的講稿編寫而成的。“假如我不曾有幸應愛丁堡大學之聘,主持吉福德講座,講授自然宗教,恐怕絕不會寫這本書。”他原本打算分兩門課來講解這一主題,第一門課專門描述人類宗教經驗的事實,第二門課則從哲學層面來解釋、說明宗教問題。但由於詹姆斯在準備第一門課時,關於宗教經驗心理學事實的內容出乎意料地多,他流連忘返,以致第二門課胎死腹中,成為詹姆斯個人的“夙願與遺願”。但縱觀全書,其實詹姆斯已經部分地完成了他的第二門課的計畫:詹姆斯一直是在其實用主義哲學的思想背景下,利用其“特別熟悉”的心理學知識,用理性或科學的精神對宗教這一個“非科學”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在《種種》一書中詹姆斯遵循一般對宗教基本要素的定義,“宗教基本有三個基本要素,即犧牲、懺悔與祈禱。”並在書中對這三個要素做了不同程度的解釋。犧牲意味著聖徒對所認定的神聖對象的奉獻,從而獲取神賦予其的幸福,從最早的人祀、牲畜祭祀到精神性的犧牲;而懺悔作為一種聖徒洗滌罪惡與淨化心靈的過程,其在各種宗教與民間信仰中廣泛存在。懺悔是聖徒向神傾訴,除去罪惡並獲得心靈舒緩與解放的儀式,是“欺瞞終日而真知發軔”的開始。
不同於犧牲與懺悔,祈禱是宗教的靈魂與核心,是聖徒與神聖臨在之間對話,是宗教實踐的過程。祈禱的種類與方式有很多種,如祈雨、祈風、祈求平安健康等,但其都與一定的神聖臨在相聯繫,儘管如詹姆斯在書中所說,近來隨著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與生理現象被科學解釋,祈禱日益被摒棄和遭到反對,但這種具象的祈求僅是祈禱的一部分,就宗教中最具獨特性的祈禱而言,科學並不能動搖其牢固的地位。祈禱的落腳點是人們相信,他(她)可以直達上帝或崇拜對象,上帝或崇拜對象可能注意到祈求、聲音和讚美,因此做出回應。恰如詹姆斯在書中所引自由派的法國神學家薩巴提耶的話語:“祈禱是一個在痛苦中的靈魂與這個靈魂的命運所依賴的神秘力量之間的交流,這是一種有意識而自願的關係。”它是人們在面臨困境時與神聖臨在之神進行交流獲取解放的方式,是聖徒與神之間互動的方式。祈禱是連結實在與神秘虛渺的紐帶,是聖徒上達民意與困苦,神靈下傳旨意的渠道。

藝術特色

1.從心理學視角解釋宗教。詹姆斯以一個心理學家的身份和視角,把宗教分為個人宗教與制度宗教,認為後者是派生的,只有個人宗教才是真正的、實踐的宗教。在最本原的基礎上,宗教經驗是一種個人的情感體驗。他認為宗教信徒絕不能簡單地劃入神經病患者,宗教態度的類型有健康心靈與病態靈魂兩種,自我分裂是皈依前的心理徵兆,皈依是處於邊緣的潛意識占據“意識場”中心的結果,所有這些,都是用心理學知識解釋宗教的典範。
2.實用主義哲學的態度貫穿始終。用心理學來解釋宗教,只是詹姆斯解剖宗教的工具,真正指導解剖宗教途徑與方法的思想卻是詹姆斯的哲學。他相信任何思想的意義在於也僅僅在於其引起的效果。他批判醫學唯物主義簡單地用醫學原因來解釋宗教結果;他強調宗教的結果價值重於事實的描述;他攻擊那種企圖建立普適、唯一宗教的學說,認為多元的需要允許多元的宗教;他主張宗教是個人的、實踐的宗教。一句話,他研究宗教,就是要明了宗教對普通信徒的生活之意義。除此之外,別無他圖。
3.提供了詳盡的宗教事實。當中世紀神學已經成為一個記憶中的名詞,當今天的宗教更多地帶上世俗色彩,當宗教研究逐漸淡出學者研究的視線,詹姆斯的這一巨著意義不言自明。他在文中提及到那么多典型的。甚至是極端的宗教領袖,描述了他們的大量著作、通信與生活事例,引用了眾多宗教學者的研究成果,涉及幾乎所有的宗教流派。所有這些,都將是後人研究宗教不可多得的材料來源。

作品影響

《宗教經驗種種》是詹姆斯在完成《心理學原理》後為數不多的與心理學相關的著作之一,也是他從心理學研究轉入哲學研究的過渡性著作。這一巨著一經完成,迅即引起各界重視。它的初版於1902年問世後,50年間重印了40次,加上其他出版社的印刷,總計達56次,這些數據還沒將國外的各種譯本計算在內。

作品評價

美國宗教哲學家約翰·斯密:“20世紀有關宗教題材的著作,就最初轟動和持續影響而言,沒有哪一部與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經驗種種》相媲美。

作者簡介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是美國心理學家與哲學家。1842年生於紐約,1861年在哈佛大學勞倫斯理學院學習化學與解剖學,後改學醫學。1867年赴德國求學於赫爾姆霍茨,熟悉了哲學與心理學。1869年在哈佛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872年在哈佛大學教授生理學,1875—1876年開設生理學和心理學的關係,成為開設心理學課程的第一個美國人。1875年他從校方獲得300美元,建立了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比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的實驗室還要早4年。1885年任哲學教授,1889年改任心理學教授。1890年出版了《心理學原理》,1894年和1904年詹姆斯兩次當選為美國心理學學會主席,19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